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恶性肿瘤终末期免疫治疗药品科普指南

  • 143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恶性肿瘤终末期免疫治疗药品科普指南封面图

恶性肿瘤终末期免疫治疗药品科普指南

说起来,随着医疗技术进步,免疫治疗药物已经成为晚期肿瘤综合用药中的重要一环。医生常用这类药物来联合支持性治疗,通过调节免疫系统协助清除体内异常细胞。为帮助大家正确、安全地使用这类药品,下面将系统介绍它们的7个关键用药细节,覆盖药品成分、作用机制、正确使用、禁忌、常见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储存等方面。📋

01 免疫治疗药品的成分与剂型

目前用于肿瘤终末期治疗的免疫药品,主要包括单克隆抗体类(如PD-1/PD-L1抑制剂)、细胞治疗制品、特殊蛋白制剂等。

  • 单克隆抗体: 常见成分如纳武利尤单抗、派姆单抗,通过注射给药,常见规格为100mg/40ml、40mg/10ml等。
  • 细胞治疗制品: 需静脉输注,规格和细胞数按制备批次专业确定。
  • 辅助制剂: 血管活性药物(如去甲肾上腺素)、血制品(如冷沉淀、纤维蛋白原)、电解质调节药物(如氯化钾)也常并用以支持免疫治疗。

药品剂型多为无菌注射液、小瓶装冻干制剂,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准备和使用,切忌自行变更剂型或加入其他溶液混合。💉

02 药物作用机制简明说明

免疫治疗药品通过激活或恢复机体的免疫功能来协助清除异常细胞。例如,PD-1/PD-L1抑制剂可解除免疫细胞的“刹车”,让T细胞重新识别并攻击体内异常细胞。这种机制是现代抗肿瘤治疗的核心突破之一。🌟

有研究显示,纳武利尤单抗(Nivolumab)和派姆单抗(Pembrolizumab)等药物可提升肿瘤终末期患者的免疫反应率。
Reference: Sharma, P., & Allison, J. P. (2015). The future of immune checkpoint therapy. Science, 348(6230), 56-61.

03 正确用法用量与给药时间

不同的免疫治疗药品具有专门的用法用量要求,以下为常见类型:

  • 单克隆抗体类: 多采用静脉滴注方式,常规剂量为每2-3周一次,每次剂量根据体重及药品说明书决定。滴注时间一般需30-90分钟。
  • 细胞治疗制品: 专业人员按方案静脉输注,仅在严格监护下给药。
  • 其他辅助药物: 血管活性类及电解质类药物用量严控、及时调整,剂量需根据用药当天的监测结果灵活变化。

正确做法:按时接收医护人员的操作,不得自行加快或缩短滴注时间。漏服不可自行补量,如忘记按期用药需报告专科医生协助安排。⏰

临床案例:一名38岁男性患者联合使用免疫药品及血管活性药物时,因滴注速度过快出现轻度不适,经医护指导后严格执行标准操作,未再发生类似问题。

04 药品间相互作用

这类药物可与许多辅助药品如激素类药物、化疗药、抗感染药物等发生互相影响,具体情况如下:

  • 不可同时使用: 部分免疫药品与强免疫抑制剂同用时,可能降低疗效。
  • 需要间隔时间: 抗体药物、细胞制剂间需至少间隔24小时,避免免疫紊乱。
  • 与食物关系: 静脉注射药品一般不受食物影响,口服辅助药剂则需遵循说明书,如氯化钾应避免与高钠饮食同时。

正确做法:所有药物联合管理由主治医师决定,不擅自增减药品种类或改变给药顺序。💊

Reference: Postow, M. A., Sidlow, R., & Hellmann, M. D. (2018). 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 associated with immune checkpoint blockad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78(2), 158-168.

05 特殊人群用药要点

对于不同体质或年龄段,药品使用方法有所不同:

  • 老年患者: 必须根据肝肾功能评估调整剂量,避免过量。
  • 儿童与低体重患者: 多以体重作为基础计算剂量。
  • 孕妇及哺乳妇女: 多数免疫治疗药品未获推荐,存在风险,禁止自行使用。
  • 过敏体质: 对本品及生产成分过敏者严禁使用,青霉素过敏史需提前告知医护。
  • 肝肾功能不全: 需在医生指导下逐项监测并调整剂量。

正确做法:用药前向医生报告所有过敏史、目前用药情况及特殊身体状况,由医生确定最佳方案。

案例参考:有患者因青霉素皮试阳性,在用药前医生详细审核,免疫用药安全顺利。

06 常见不良反应与处理方法

免疫治疗类药品最常见不良反应包括注射部位反应(红肿、轻微疼痛)、全身反应(疲劳、低热)、免疫激活相关不适。部分罕见反应为过敏、心脏或肝脏功能异常等。

  • 轻度反应: 如皮疹、低热,大多可自行缓解,无须停药。
  • 中度反应: 可出现全身乏力,需适当休息并向医护反馈。
  • 严重反应: 包括持续高烧、严重过敏、器官功能异常等,需立即停止用药并就医。

正确做法:出现任何不适及时告知医护,切勿自行停药。严重反应应第一时间到医院处理。🥼

Reference: Wang, D. Y., Salem, J. E., Cohen, J. V., Chandra, S., Menzer, C., Ye, F., ... & Moslehi, J. J. (2018). Fatal toxic effects associated with 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AMA Oncology, 4(12), 1721-1728.

07 储存方法与有效期管理

对于所有免疫治疗药品,储存条件必须严格遵循说明书要求,多数药品需要冷藏(2-8℃)、避光保存。部分细胞制剂则只能在特定温控设备下短时保存,开封即用。

  • 冷藏类药品: 开封后短时间内用完,勿长期放置。
  • 不可冷冻: 大部分生物制品严禁冷冻,避免药效丧失。
  • 有效期管理: 超过有效期或出现变色浑浊的药品严禁使用;过期药品应交由医疗机构统一处理。

正确做法:家庭不自行保存剩余药品,所有药物存取及废弃均由专业人员实施。🧊

08 漏服与过量应对措施

由于免疫药品多采用静脉注射,送药流程由医护统一把控,但对于辅助药物如口服补钾,也需自我注意:

  • 漏服: 不应自行补服下一次剂量,需告知医护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后续方案。
  • 短时过量: 一旦出现超量滴注或口服,应立即就医,由专业人员监测和处理。
  • 严重后果: 免疫治疗药品过量可能引发严重免疫紊乱或器官功能障碍,绝不可自行处理。

正确做法:严格遵循医护人员安排,不擅自更改剂量或补服。

临床经验:辅助药品(如氯化钾)漏服后及时报告,后续按医嘱调整,不发生不良影响。

09 用药监测与配合管理

免疫治疗期间需持续监测实验室指标,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生化参数等。生命体征和液体平衡也必须动态观测。

  • 定期复查: 按治疗方案定期采血和检查,便于药品调整和副作用筛查。
  • 配合营养及护理: 用药期注意摄入充足营养,合理运动,提高药品耐受性。
  • 联用药物管理: 所有联合药品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正确做法:主动配合检查与护理,听从医护建议。

总结与重点提醒

总结来看,免疫治疗药品在末期肿瘤支持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安全性和疗效离不开规范的用药细节把控。关键注意:绝不自行调整用药方法,遇有不良反应及时就医。对药品的剂型、用量、储存及联用管理,都需严格按医嘱操作,这样才能提高治疗安全性、改善生活质量。 🔵

若对用药流程有疑问,建议直接咨询专业医护人员,切勿自行决策。如能牢记以上指南,定能更安心地享受免疫药品带来的支持与帮助。

(主要参考文献,正文文献均已标注):
Sharma, P., & Allison, J. P. (2015). The future of immune checkpoint therapy. Science, 348(6230), 56-61.
Postow, M. A., Sidlow, R., & Hellmann, M. D. (2018). 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 associated with immune checkpoint blockad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78(2), 158-168.
Wang, D. Y., Salem, J. E., Cohen, J. V., Chandra, S., Menzer, C., Ye, F., ... & Moslehi, J. J. (2018). Fatal toxic effects associated with 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AMA Oncology, 4(12), 1721-1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