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在肛瘘手术中的应用与管理
在医院肛肠科,手术室外总能听到家属轻声询问,“麻醉真的安全吗?”其实,无论是手术前的紧张,还是手术后的疼痛,麻醉科医生一直都在背后默默地保护着患者。从一个简单的肛瘘手术,到病史复杂的患者,每一次麻醉方案,都关系着手术的顺利与患者的舒适体验。💉
01 麻醉在肛瘘手术中的重要性
肛瘘手术虽属于常见的肛肠外科操作,但由于手术部位敏感,会涉及疼痛、局部不适、甚至心理压力。常有患者在术前夜里难以入睡,或者在术台上显得极度紧张。麻醉科的介入,能让这样的小手术,变成一次低风险、舒适的诊疗过程。
对医生来说,良好的麻醉效果不仅能帮助患者“睡一觉就好”,更能在手术过程中让患者肌肉放松,减少应激反应,从而提升手术操作的精准度。研究显示,手术期间确保无痛和心理舒适,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和恢复时间 (Kostopanagiotou et al., 2018)。
02 肛瘘手术前需要了解的麻醉方式
手术前到底用哪种麻醉?你可能听说过“全麻”、“局麻”或“椎管内麻醉”。针对肛瘘手术,医生会根据实际情况、病史和患者期望,规划最合适的方法。
- 局部麻醉:适合小面积、简单的瘘管处理。用药直接注射到手术区域,患者意识清醒,只感到麻木。如果你怕麻醉风险,又能忍受轻微不适,这是一种选择。
- 椎管内麻醉(如蛛网膜下腔阻滞):药物注射到腰部脊髓附近,能让下半身感觉和运动全部消失。肛瘘或直肠修补这种手术,椎管内麻醉常见而安全,让患者在整个手术中没有痛感。比如那位中年男患者(BMI 31.1,肥胖,合并高血压、冠心病、哮喘),手术时采用椎管内麻醉,术中血氧、循环都很稳定,全程无明显不适。
- 全身麻醉:适用于瘘管范围广、手术时间长、或患者极度焦虑、有特殊基础疾病时。然而,全麻对呼吸和循环要求更高,需要专业麻醉医生评估和操作。
简单来说,每种麻醉都有自己的适应症和风险。椎管内麻醉在肛肠手术中很常用,既能保证手术区域有效镇痛,又减少药物全身副作用。患者有高血压、冠心病或呼吸疾病的,预先沟通自己的病情尤其重要。
03 术中生命体征管理的重要性
手术期间,患者虽然昏睡或麻木,但身体其实很“忙”:心跳、呼吸、血压、血氧都在动态变化。麻醉医生的职责,就是保证这些数据始终处于安全范围。
即使手术本身风险不高,但像前面提到的肥胖合并高血压和哮喘的患者,麻醉期间还是有变化的可能。这时候,麻醉医生会做什么?
- 不间断监测血压、脉搏、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 🩺
- 根据患者的基础疾病,随时调整麻药剂量和输液速度
- 遇到突发心律失常、血压异常时,及时给予治疗或药物调整
比如那位肥胖患者,术中血氧饱和度从92%到100%波动,麻醉医生发现后会增加氧气吸入,同时密切关注有无喘息等变化。数据显示,持续动态监测能有效预防严重并发症 (Wagner et al., 2017)。
04 术后疼痛管理:麻醉的持续作用
很多人只关心手术能否麻醉得好,实际上术后的镇痛管理才更考验团队经验。肛瘘手术后,局部肛门区域可能有“刀割样”疼痛、灼热感,甚至坐立不安。疼痛如果得不到缓解,恢复进程就容易拖慢。
现在,大多数医院会联合麻醉科制定个性化镇痛方案。除了常规口服止痛药,还可以用局部注药、患者自控镇痛泵等方式。比如前述病例使用椎管内麻醉,术后麻药消退慢,疼痛明显减轻,患者更容易早期下床活动,有助于肛肠区域血液循环,加强伤口修复 (Uppal et al., 2017)。
05 重症监护在肛瘘手术后的必要性
肛瘘手术大多安全、恢复快,但特殊情况需要特别保障。像高龄、肥胖、合并复杂疾病患者,术后几个小时到1天内可能因为心脏、呼吸问题突发变化,需要进入重症监护室观察。
- 肥胖患者麻醉后容易呼吸功能减弱
- 患有高血压、冠心病、哮喘的患者,术后容易出现血压波动或喘息
- 短时间内意识不清、无法自主进食等,需要严格护理
麻醉科除了术中守护,术后在重症监护室协作,也会根据患者基础病控制心率、血压和血氧,随时调整用药方案。根据大样本研究,重症监护干预能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率 (Vollman et al., 2016)。
06 麻醉知识如何帮助你更好地应对肛瘘手术?
很多人对麻醉有疑虑,怕“麻药有副作用”,“醒不过来”。其实,大多数麻醉方法都经过严格验证。了解以下信息,可以让你面对手术更淡定:
- 提前向麻醉医生说明病史和用药情况,有助于制定更安全方案
- 术前遵守禁食,不擅自服用镇静药,对麻醉安全有好处
- 术后出现持续疼痛、恶心、昏迷等,及时告知医护
术前焦虑没必要藏着掖着,医生也希望你能表达真实感受。部分肛瘘患者在手术前自述“很害怕”,术中沟通和镇静措施,会让体验明显改善。
重点速览
- 麻醉在肛瘘手术中能提升安全和舒适
- 不同的麻醉方式各有优势,需结合个人病史共同选择
- 手术期间有专业医疗团队动态守护生命体征
- 术后镇痛管理有助于加快康复,减少不适
- 高风险患者术后必要时进入重症监护,确保安全恢复
- 多了解麻醉知识,能让你更自信、更安心
参考文献
- Kostopanagiotou, G., Smyrniotis, V., Vasileiou, I., & Pandazi, A. (2018). Perioperative management in patients with anorectal disease. European Journal of Anaesthesiology, 35(6), 456-462.
- Wagner, M., Behn, J., & Seitz, P. (2017). Perioperative monitoring for patients at cardiac risk. Journal of Clinical Monitoring and Computing, 31(2), 221-228.
- Uppal, V., Kent, M., & Vaughan, D. (2017). Postoperative pain management in colorectal surgery. Best Practice & Research Clinical Anaesthesiology, 31(2), 217-226.
- Vollman, K. M., Morton, H., & Ball, J. (2016). Benefits of critical care monitoring in high-risk surgical patients. Critical Care Nurse, 36(1), 48-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