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什么是麻醉?
去医院做手术,很多人最关心的就是一句话:“麻药到底是怎么回事?”其实,麻醉,就是让身体暂时“休息”,感知不到疼痛,也避免了术中紧张和不适。这并不是单纯“让人睡一觉”,而是一套复杂又科学的管理过程。
在现代医学里,麻醉不只是打麻药那么简单。更像是给身体装上一个临时的保护罩,让医生能安心“施工”,患者能安心配合。手术室里有一支专门的麻醉团队,他们会根据每个人的健康状况准备专属的麻醉方案。整个过程不仅关心药效,还时刻监控生命体征,及时应对各种变化。
简单来说,麻醉是一种医学过程,既保障患者安全,也为外科操作提供了舒适的环境。不管小手术还是大手术,背后都是一套看不见但非常重要的体系在运作。
02 麻醉的种类有哪些?
-
全身麻醉 🌙
整个人进入深度睡眠,什么都感觉不到。多用于较大的手术,比如器官移植或骨科手术。
生活例子: 一位77岁的女性因桡骨远端骨折(手腕部位)接受了全身麻醉,手术期间没有任何意识,术后苏醒也很顺利。 -
局部麻醉 🦶
只麻醉身体的某个小部位,比如拔牙、缝个伤口,当事人意识完全清醒,但该部位无痛感。 -
区域麻醉 🚻
局部+范围更大,比如腰麻、臂丛麻醉。常见于剖宫产、四肢手术等,人是清醒的,只是身体一部分暂时“罢工”。
不同的手术、不同的身体状况,麻醉方式选择也会有调整。例如高龄老人、慢性病人、儿童、孕妇,麻醉团队都会做到个性化设计,风险评估后给出安全最优方案。
03 麻醉在手术中的作用是什么?
说起来,手术和麻醉是一对“好搭档”。没有麻醉,手术难以顺利进行。不仅如此,良好的麻醉还能减少对心理和身体的创伤。
- 疼痛控制:患者不会感到剧烈疼痛,避免了手术中因为痛苦而出现的一系列不良生理反应。
- 身体保护:通过让肌肉松弛、血压平稳、防止意外动作,为医生创造稳定的操作环境。
- 术后恢复:有些麻醉药物还可延续到手术后,帮助患者第一时间减轻术后痛苦,提高恢复速度。
像上面提及的高龄骨折患者,手术过程中全身麻醉让她没有痛觉、紧张和恐惧,术后恢复也比较平稳。可见,麻醉不仅是止痛,也是现代手术顺利开展的“隐形助手”。
04 围术期如何保障生命体征安全?
许多人以为,打完麻药医生就“撒手不管”了。其实,手术期间,麻醉医生一直守在身旁,不断观察各种生理指标。这些指标包括:
- 心率(跳得快慢是否正常)
- 血压(高了低了都有危险)
- 体温(过低或过高都需警惕)
- 呼吸频率、氧气饱和度(保证大脑和关键脏器有足够氧气)
如果监测到问题,例如手术过程中患者血压突然下降,麻醉医生会立即调整药物剂量或者采取其他措施,把风险控制住。这其实类似飞行员驾驶飞机,自动驾驶系统在工作,人还要时刻关注各种仪表盘变化。
其实,做好这些监护工作,等于给患者多加了一层“安全锁”,让手术过程减少意外,也提升了术后恢复的顺利率。
05 麻醉在重症监护中的重要性
重症监护室(ICU)里,各种仪器“滴滴”响,环境紧张。这里,不只是救命,还要减轻病人痛苦。很多危重状态下,人的身体就像一台超负荷的机器,稍有不慎,多个系统可能一起出故障。
在ICU,麻醉医师可根据患者状况,调整镇静和止痛方案,比如使用短效阿片类药物,或配合镇静剂。这样一方面让患者“休息”好,减少不舒服,另一方面也方便医疗操作,比如气管插管、深静脉穿刺等。
研究发现,良好的镇痛、镇静管理能明显减少重症并发症(Van der Linden, P. et al., 2013),缩短住院时间,降低长期残疾风险。
06 麻醉对急救复苏的贡献
提到急救,大多数人想到医生抢救心脏骤停或呼吸衰竭的时刻。其实,麻醉医生也是急救现场的重要力量。他们会在抢救过程中判断是否需要快速气道介入、给药麻醉,降低患者的不适与恐惧。
- 快速镇痛 🛡️:碰到重大创伤,比如交通事故,及时给药麻醉缓解剧烈疼痛,减少生理压力,有利于创伤复苏;
- 保障气道畅通:急性昏迷、呼吸骤停时,麻醉医生可负责气管插管等操作,保证氧气供应到位,为后续抢救争取宝贵时间;
- 多学科协作:急救中,麻醉团队会配合外科、内科、ICU等多领域协作,共同提升复苏成功率(Meier, T., et al., 2020)。
可以说,哪里有危重抢救,哪里就需要麻醉专科团队,帮助患者“渡过难关”。
07 如何评估麻醉风险?
虽然麻醉进步很大,绝大多数人都能安全无忧地度过。可在正式手术前,麻醉团队都会详细评估个体风险。这一步相当于“安全预检”,也是防止意外发生的关键。
过程通常包括:
- 详细询问健康史:包括心脏、呼吸系统、糖尿病、高血压等慢病情况;
- 过敏史、既往麻醉反应:是否对某些药物过敏,有无家族特殊麻醉反应史;
- 相关体检与检查:如心电图、肝肾功能、电解质、血常规等。
以本文开头那位77岁女性为例,术前麻醉医生采集她的合并症史(骨质疏松、轻度肾功能下降),再结合血脂、炎症等检查结果。在综合风险评估基础上制定个性化麻醉和镇痛方案。
这提醒我们,每个人的身体状况都独一无二,麻醉前如实说明自己所有既往疾病、用药和小细节,对降低意外风险至关重要。
如果对麻醉心存担忧,也可以带着家人和主治医生、麻醉医生多沟通,问清楚方案细节。良好的信息交流,是顺利麻醉、平安手术的“隐形法宝”。
实用建议和日常注意
- 术前健康饮食,维持规律作息,有助于身体处于最佳状态,减少麻醉风险。
- 麻醉前如实告知所有用药、既往史,配合麻醉医师的每一项评估。
- 保持镇定,相信麻醉团队。一旦入手术室,麻醉医师会全程在身边守护,不必过度紧张。
- 术后如有头晕、恶心、伤口疼痛等,及早告知医护团队,及时调整用药会让恢复过程更顺利。
-
日常摄入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新鲜蔬菜水果,有助于术后伤口愈合。例如:
- 鸡蛋、豆制品:补充优质蛋白,利于组织修复;
- 橙子、菠菜:丰富的维生素C帮助抗氧化、防止感染。
- 如果准备接受大中型手术,建议术前一周适量锻炼,保持体能和心理健康。
其实,大多数手术中的麻醉都非常安全。只要大家信任专业团队、主动配合,大多数担忧都可以打消。哪怕有基础慢病,只要提前沟通,现代麻醉技术都能做好全面防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