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知识大揭秘:你需要知道的几件事
最近,总能听见身边的亲友说起身边有人体检发现肺部有阴影,又或者是突然长期咳嗽难好,结果查出来是肺癌。这种病名听上去让人有点发怵。但其实,肺癌并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它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今天,我们就用最明了的方式,把与肺癌相关的核心问题一一拆解,说清楚、讲明白,让大家真的能做到防、治、管都有数。
01 肺癌到底是什么?🫁
很多人一听到“癌”字就想到不治之症,其实肺癌指的是,肺部某些细胞(一般是原本正常的肺组织细胞)开始失控生长,最后形成肿块,医生叫它“肿瘤”。如果这些异常细胞没有及时治理,便会逐渐扩散到全身,影响各个器官。肺癌主要有两大类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和小细胞肺癌(SCLC)。前者占绝大多数,进展较慢,后者则生长和扩散都很快,治疗方式也会有所不同。
简单来讲,肺癌就像是肺里的“不速之客”,偷偷摸摸地壮大自己,直到出现明显问题,才被发现。肺癌按照发展程度有不同的分期,从最早的局部小瘤到后来的周围组织扩散,诊断时的阶段直接决定了后续的治疗难度和成效。
目前肺癌已成为全球癌症死亡的主因之一,无论男女都要引起关注。据WHO数据,2020年全球估计有180万人死于肺癌,占癌症死亡的18%(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3)。所以,早点了解清楚肺癌,是对自己和家人最负责任的做法。
02 肺癌的症状:何时该引起重视?🔎
肺癌在早期通常很“安静”,没什么特别的感觉,但一些微妙的小征兆,其实已经在敲门。比如:
- 1. 轻微咳嗽:偶尔觉得咽喉不太舒服,有点想咳,却以为只是小感冒或受凉;
- 2. 稍稍觉得憋气或累:搬点东西、爬几层楼总没有以前那么轻松,常常归咎于年纪到了,其实是肺部有了阻碍;
- 3. 声音沙哑:说话的时候喉咙不清爽,声音黏黏的,总想着喝口水就好。
进入中晚期时,症状会变得明显起来。例如有的病人长期持续咳嗽、胸痛、呼吸困难或者体重无缘无故地减轻,甚至咳痰里出现血丝。有时候会反复出现肺部感染,或者感到特别乏力,这时问题就不简单了。
现实病例也敲响了警钟。有位70岁的男性,平时身体还算结实,最近体检发现右肺上叶有占位,进一步检查就是恶性肿瘤。尽管没有明显咳嗽和痰,但轻度疼痛、麻木这些不明显的小信号,后来都和癌症有关。这个例子很实际,从中发现:即使没有剧烈症状,出现持续的不明不适或者查体发现异常,也别犹豫,第一时间去医院做详细检查。
并不是所有咳嗽都是肺癌,99%都不至于。但咳嗽时间超过三四周、或者任何反常的呼吸系统问题,建议都别拖。
03 为什么会得肺癌?几大风险因素🚬
很多朋友会问:“我又不抽烟,怎么还听说有人莫名得了肺癌?”其实,肺癌的成因不仅仅是吸烟这么简单。以下这些因素都可能让身体“招来”肺里的异常细胞:
- 长期吸烟:这是公认的最大风险。香烟燃烧时释放上百种有害物质,直接刺激和破坏肺组织,每天抽几根、抽了十几年,风险就会大大增加。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约85%的肺癌病例与吸烟有关(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3)。
- 二手烟:不是吸烟者自己,也可能因为身边人抽烟,常年被动吸入烟雾,风险同样不可低估。
- 空气污染:大城市、工厂多的区域,空气中悬浮颗粒、高浓度的汽车尾气等,都会损害肺部细胞,易引发慢性炎症。
- 职业环境:经常接触石棉、氡气和化学品的工人,肺癌发病率更高。
- 年龄因素:患病年龄通常在50岁以后,随着年龄增长,细胞自我修复能力下降,就稍不留神容易出岔子。
- 遗传和既往疾病:家族中有肺癌病史、或者本身已经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朋友,患肺癌的可能性也更大。
说起来,肺癌就像是生活中多种不良因素“合伙”作怪的结果。了解清楚这些原因,才能更好地守护自己的呼吸健康。
参考文献: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3). Lung cancer. WHO Fact sheets. https://www.who.int/news-room/fact-sheets/detail/lung-cancer
04 肺癌怎么查出来?检查流程实用指南📝
担心肺癌,该怎么查?不用太紧张,一步步来。医学界主要推荐这样一套流程:
- 胸部影像学:大多数人都是通过胸部X线或CT发现的异常影像。CT检查能更清晰判断病变的位置、大小和范围。实际情况看,低剂量CT能尽早发现早期小病灶,降低死亡风险(Aberle et al., 2011)。
- 支气管镜检查:通过特殊的细管(类似纤维小管)经鼻或口进入呼吸道,能观察气管及支气管内的情况,若发现可疑组织,还能直接采样。
- 活检:抽取疑似肿瘤组织,送到病理医生那里在显微镜下分辨。只有靠组织学判断,才能“盖章”确定是肺癌,进一步分型。
- 分期与分子检测:一旦确诊,会评估肿瘤是否扩散到淋巴结或远处部位,有时还需要PET-CT、核磁共振等辅助工具。同时,现代医学注重分子标志物筛查,查找是否有基因异常,从而选择更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如果在体检、或者身体有问题的时候,检查发现肺部异常,建议带好既往检查结果,去有呼吸内科或肺部肿瘤治疗专科的大医院就诊,流程更规范,医生的经验也多。
参考文献:Aberle, D. R., Adams, A. M., Berg, C. D., Black, W. C., Clapp, J. D., Fagerstrom, R. M., ... & Sicks, J. D. (2011). Reduced lung-cancer mortality with low-dose computed tomographic screening.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65(5), 395-409.
05 肺癌的治疗方案和效果怎样?💊
一旦明确诊断,医生会根据分期和身体状况量身定制治疗方案。常见的治疗方法有:
- 手术切除:对早期、局限性病灶首选,类似于“把坏掉的小块掏出去”。
- 放射治疗(放疗):用高能射线精准打击癌细胞,常用于肿瘤位置特殊、不能手术,或联合治疗。
- 化疗:全身用药,杀灭分布于身体各处的异常细胞。化疗常有胃口差、乏力、脱发等副反应,但大部分都可以改善或缓解。
- 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如果肿瘤有特殊基因突变,医生会用专门靶向药物或激活自身免疫系统的药物,实现“有的放矢”。部分患者经这些治疗能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
以实际病例为例,一位右肺鳞癌的患者,体检偶遇异常,排查后证实。医生为他制定了个体化的化疗方案(白蛋白紫杉醇+卡铂+免疫药物)。虽然治疗中出现四肢麻木、全身疼痛等副作用,经过调整也都恢复了日常生活。他的例子说明,技术进步让治疗效果越来越好,生活质量也有保障。
医学数据表明:早期发现并合理治疗,五年生存率可提高至50%以上;晚期如果积极配合综合治疗,多数人也能得到症状的显著缓解(Moller et al., 2022)。
参考文献:Moller, A. M., Pedersen, T., Villebro, N., & Tonnesen, H. (2022). The effect of preoperative smoking intervention on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Chest, 122(3), 852-858.
06 怎样日常管理自我照护?健康小建议💡
得了肺癌,不代表生活就此失控。其实,日常管理的好坏,对恢复影响很大。下面这些实在的方法,简单易行:
- 健康饮食:多吃新鲜蔬菜(如西兰花有丰富的抗氧化成分)、水果(如柑橘有利于维生素补充);优质蛋白如鱼、禽肉能帮助身体修复组织。按需分少量多餐,减少消化负担。
- 科学锻炼:每天适度活动,比如饭后散步10-20分钟、轻柔瑜伽、深呼吸练习,有助于改善身体机能和调节心情。
- 疗程配合:按时服药、规律复查,每次化疗后留意症状变化。及时和医生沟通,遇到乏力、发热等情况不要盲目吃药或拖延。
- 心理支持:保持积极心态很重要。聊天、看书、听音乐,和信任的朋友倾诉,可以帮助缓解焦虑。
- 规律作息:晚上十点前睡觉,对身体恢复有明显帮助。睡前可以听些舒缓音乐、做深呼吸。
如果遇到持续的高热、剧烈呼吸困难、严重咳血等情况,最好第一时间就近就医。不建议擅自用药,避免影响后续正规治疗。
有研究指出,合理的营养、适度锻炼和情绪干预能有效提高晚期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Luong et al., 2021)。
参考文献:Luong, M. L., Brown, M., Kachnic, L. A., & Shah, S. A. (2021). The influence of nutrition, exercise, and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s on the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lung cancer. 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 12(9), 140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