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一个简单的咳嗽可能被我们忽略,可其实,呼吸系统的健康变化并不总是那么容易察觉。天气转暖之后,人们户外活动增多,各类呼吸道症状好像也常常扎堆出现。说起来,肺部的健康就像家的窗户,既保护整个身体,也需要我们细心关注。这篇文章,带你用一杯清茶的时间,进一步认识肺癌,了解哪些信号需要小心,以及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有益的措施。
01 肺癌到底是什么?🌬️
肺癌,准确点说,是肺部细胞出现异常生长和分裂,最终形成的恶性肿瘤。有的细胞本来负责帮我们过滤空气、交换氧气,却突然不按规则“成长”,聚集成一小块团组织,这就是所谓的“肿瘤”。简单来说,肺癌主要分为两类:非小细胞肺癌(占多数)和小细胞肺癌。前者发展较慢,后者进展迅速,治疗手段和预后也有不同。
这种癌症其实在早期很安静,有些像家里墙角的小霉斑,刚开始不容易被发现。直到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可能引起明显症状。这也是为什么肺癌成为全球范围内导致癌症死亡最多的原因之一,全球每年约180万人死于肺癌(WHO, 2023)。了解这个基本特征,能帮助大家在不确定时尽快寻求专业帮助。(参考文献: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ancer – Lung Cancer", 2023)
02 出现哪些症状需要重视?🔍
其实,肺癌在最初真不容易让人察觉,早期可能只有偶尔干咳,呼吸有点费劲,但又不到呼吸急促的程度。有的人会觉得总是有点乏力,当做是天气原因或者最近累了。可如果有持续性的咳嗽,超过三周都不好转,就不应该再拖延。
- 咳嗽变成常客:长期、持续的咳嗽,或者咳嗽性质发生变化(比如由刺激性变为深咳),值得关注。
- 呼吸带点“堵”:呼吸时总觉得不够顺畅,偶尔胸闷,或是莫名出现呼吸急促,都不简单。
- 胸部有怪感:有时不是剧烈疼痛,而是一种钝痛或隐隐不适,有人形容像背着重物。
- 反复感染:肺部感染或感冒反复发作,说明肺功能可能出了问题。
- 咳血、声音嘶哑:这些信号虽然少见,但一旦出现,千万别忽略。
这些反复出现在生活中的“小信号”,如果持续存在,应该主动去医院做影像学检查(比如胸部X线或CT),别等问题变大。
03 为什么会得肺癌?🧐
肺癌的发生不仅和个人习惯有关,也牵涉到环境和基因。有些风险是看得见的,有些则比较隐匿。
- 吸烟与二手烟:长期吸烟是肺癌的头号原因。其实,二手烟的影响同样不容小觑,哪怕自己不抽烟,经常被动吸入的人,患病风险也会增加。数据显示,吸烟约占肺癌85%的病例(WHO, 2023)。不吸烟,则能少掉大部分风险。
- 职业与环境暴露:如果你的工作场所有石棉、氡气、某些工业化学品,或者居住地空气污染严重,肺细胞会长期处于不利环境,慢慢积累损伤。比如城区重工业附近的居民,肺癌概率明显高于其它区域(Alberg & Samet, 2003)。
- 既往慢性肺部疾病:长期慢性支气管炎、肺部感染或肺结核,都会给肺部组织留下疤痕,也让异常细胞有机会“乘虚而入”。
- 家族遗传与自身免疫:有的家族成员之间基因易感性较高,特别一些遗传性癌症综合征,会显著提升罹患肺癌的风险(Sullivan et al., 2017)。
- 年龄因素:大部分肺癌发生在50岁以上的人群。年龄增长带来细胞修复能力下降,也容易积累各种有害变化。
上述风险因素并不是绝对的有或没有,而是相互叠加需要考量的“隐形账本”。如果你同时具备其中两三条,最好定期和医生聊聊身体状况。
04 怎样检查是否患肺癌?🩺
真正确定肺癌的方法,离不开医院里的专业检查。通常,当出现持续性呼吸道症状时,医生首先会安排肺部影像检查,比如胸部X线或更详细的低剂量CT(LDCT)。这种CT可以较早发现肿块,准确率高,尤其适合高风险人群(Aberle et al., 2011)。
如果影像学提示有可疑病变,下一步可能就需要做支气管镜检查——把一根细细的镜子从鼻子或嘴里伸到气道,直接观察病灶,有时还会取点组织做化验(叫“活检”)。这是判断肿瘤是良性还是恶性的关键环节。
医生通常还会根据情况安排血液检查和基因检测,以确定是否有特殊的致癌基因突变。这些信息会帮助制定更精确的治疗方案。
- 检查建议:如果你有长期咳嗽、反复胸闷、呼吸困难或体重无明显原因下降,建议及时到呼吸专业科室就诊。超过50岁且有吸烟史或职业暴露史的人,更应该主动做CT筛查,每年一次很有帮助。
其实,现代医学诊断手段逐步进步,流程其实没有想象中那样复杂。与医生做好沟通,只要发现得早,后续治疗空间很大。
05 肺癌都怎么治?💊
肺癌的治疗方案非常多样,通常要结合患者具体的癌症类型、分期以及身体状况制定。最常用的几种方法包括:
- 手术治疗:如果肿瘤没有转移,通常首选手术切除。例如上面提到的那位51岁男子,在确诊后接受了机器人辅助胸腔镜根治术,最大限度保留了肺功能。
- 化学治疗:即化疗,通过药物杀灭肿瘤细胞,适合癌症已开始扩散的情况。多种药物如紫杉醇、卡铂等,可以联合使用以增强效果。
- 放射治疗:俗称“放疗”,利用高能射线定向灭杀残留的癌细胞,主要用于肿瘤无法手术或已经转移的患者。
- 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免疫治疗通过调动身体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异常细胞,靶向药物则专门对某些致癌基因进行精准打击。这些新技术已让不少晚期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提升(Herbst et al., 2018)。
- 支持性治疗:除了直接对付肿瘤,还要关注疼痛、情绪和营养等问题,支持治疗能帮助减轻症状、稳定情绪。
一般来说,治疗方案需要多学科医生共同协作。根据病情进展,方案也会不断调整。对于晚期或肋骨转移的情况,治疗重点转移到控制病情和改善生活质量。
06 怎样做好日常健康管理?🍃
管控呼吸健康,先从简单的生活方式做起。其实每个人都能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提升肺部保护力。
-
均衡饮食:常吃蔬菜水果,尤其是深色绿叶菜(如菠菜、油菜),丰富的抗氧化物有助于减少肺细胞受损。
🥗 [菠菜] + [丰富的维生素及抗氧化物] + [建议每日摄入100-150克] - 常规体检:40岁以上的成年人,尤其有家族史或职业暴露史,每年做一次肺部影像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异常改变。
- 戒烟和远离烟雾环境:虽说不是“吃什么”的建议,但呼吸环境同样重要。少烟环境(包括厨房油烟)对肺部有好处。
- 适度锻炼:规律散步、慢跑、游泳等活动,有助于提升肺功能,让呼吸更有力。即使只是每天30分钟散步,也比久坐强很多。
- 充足休息:睡眠充足,身体免疫力自然更稳,肺部组织修复也会更有效率。
- 注意室内清洁:定期通风、保持空气清新,减少灰尘和污染有益肺健康。
如果出现异常咳嗽或呼吸不畅,别犹豫,尽快做好基础检查。不同地区医疗资源差异较大,建议选择正规医院的呼吸专科就诊,拥有更规范的诊断和治疗流程。
07 再聊两句
说起来,肺部就像我们身体的小工厂,既需要定期“保养”,也要关注那些不起眼的小问题。对于大多数人,呼吸健康管理不只是医生的事,而是每个人都能主动做到的生活细节。饭菜清淡一点,多走动两步,早发现早处理,就是最扎实的预防。
写到这里,希望你已经明白肺癌并不可怕,关键在于及时发现并合理应对。有了这份知识,面对呼吸系统的小毛病,心态会更坦然,也能帮家人多一份保障。
-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3). Cancer – Lung Cancer. Retrieved from WHO fact sheets [APA]
- Alberg, A. J., & Samet, J. M. (2003). Epidemiology of lung cancer. Chest, 123(1 Suppl), 21S–49S. [APA]
- Herbst, R. S., Morgensztern, D., & Boshoff, C. (2018). The biology and management of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ature 553, 446-454. [APA]
- Aberle, D. R., et al. (2011). Reduced lung-cancer mortality with low-dose computed tomographic screening.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65(5), 395-409. [APA]
- Sullivan, I., Planchard, D., & Paz-Ares, L. (2017). Lung cancer in family members: risk and genetic predisposition. J Thorac Oncol., 12(5):717-729. [AP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