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胃癌:了解、识别、应对及管理

  • 332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胃癌:了解、识别、应对及管理封面图

胃癌:了解、识别、应对及管理

可能你也有这样的经历:饭后偶尔觉得胃里不太舒服,总归没当回事,觉得歇一会就好。身边朋友也曾说过逢年过节吃得杂,胃不太顺。有时我们容易把胃部的小不适归为"消化不良",但其实部分反复的小信号,或许正是身体给的提醒。胃部健康说起来不复杂,这次咱们来聊聊胃癌这个话题,用最简单的方式帮大家弄明白核心要点。

01 什么是胃癌?

胃癌其实就是胃里的异常细胞不断增加,慢慢形成肿块,影响正常功能。它是消化系统比较常见的一类恶性肿瘤,早期没有特别明显的表现,用专业术语说属于"隐匿性较高"的疾病。全世界每年都有较多新发病例,在我国尤其需要关注。

胃部本来像个"和谐生产线",负责消化和吸收营养。一旦出现癌变,这条生产线就会乱套,影响食物加工和能量供给。不过,胃癌并不是一击即中,它的发生往往有个缓慢过程,从轻微细胞变化到恶性肿瘤需要数年。所以,及时关注和发现尤为重要。

⚠️

02 什么症状要警觉?

  • 轻微变化: 早期的胃癌最让人头疼的地方在于,它很容易被忽略。很多时候只是偶尔胃部不适、腹部隐痛或轻微消化不良。比如,饭后感觉有点胀,或短暂不想吃东西。很少会有人一开始就把这些小信号和胃癌联系起来。
  • 持续性表现: 如果不适持续时间变长,比如腹痛反反复复、消化不良越来越明显,饭量明显减少、总觉得没胃口,甚至体重慢慢往下掉,就该提高警觉。有的人会发展到吃东西后恶心、呕吐,或者长期黑便(便血),这些都不是普通胃病的常规表现了。
  • 就医时机: 举个例子:有位40多岁的男士,身高180cm,体重只有70kg,最近总是胃胀、吃不下饭,体重悄悄减少。到医院后,通过一系列检查确诊为胃癌。这个例子提醒我们,持续的"小问题",加上明显体重下降和食欲减退,一定不能再拖,应该尽快找医生帮忙。
🔍

03 胃癌为何找上门?

胃癌并不是突然冒出来的"不速之客",它的发生有不少内外因素作用。首要因素之一是幽门螺杆菌(一种胃部细菌),医学界已经证实长期感染这种细菌会让胃黏膜反复发炎,增加癌变几率[1]

遗传因素也不可忽视。如果家里有亲人得过胃癌,风险会比普通人高——有研究显示,家族史阳性者风险可提高2-3倍[2]

  • 长期吃很咸、重口味或腌制、烟熏食物,会让胃黏膜长期受刺激;这些饮食习惯在一些地区十分常见,对健康确实不太友好[3]
  • 年龄也是个因素,超过55岁后,胃黏膜修复能力变弱,癌变概率随之上升。男性发生率也略高于女性。
  • 其他危险因素还有长期吸烟、饮酒,以及慢性胃炎等基础疾病。

这些因素构成了胃癌发生的"温床",不过并不是说只有这样才会得病,还有一部分患者没有上述风险因素。所以,有异常还得及时查,不要自认为无忧。

🔬

04 如何确诊?检查都有哪些?

很多人一听说要查胃癌,心里就紧张。其实,大部分检查都不算太痛苦。常规流程是先做腹部体格检查,医生看看是否有明显异常。随后会安排胃镜,这算是胃癌确诊的"金标准":通过内镜观察胃内情况,可直接看到异常组织,再取点组织做活检化验[4]

  • PET-CT 等影像学检查:用于判断肿瘤是否扩散到其他部位。如果活检确诊是胃癌,进一步检查就能帮医生把治疗方案定得更精准。
  • 血液检查:包括血常规及涉及肿瘤的相关生物标志物(比如CEA或CA19-9)。虽然这些不是诊断胃癌的唯一凭证,但能辅助评估病情。
  • 病历实例:前文提到那位中年男性,检查流程就是如此:体格检查未见大的异常,但胃镜活检和PET-CT完善后,确认了胃恶性肿瘤的诊断,后续便进入针对性的治疗。

其实,只要积极配合,检查过程相对安全。不要因为害怕而拖延检查,需要时多和医生沟通自身感受和疑虑,减轻自己的心理压力。

🩺

05 治疗有哪些选择?效果如何?

  • 手术: 简单来说,如果肿瘤没有扩散,切掉癌变部分是目前最直接有效的办法。手术后康复周期与个人身体状况密切相关,有的人3-6个月慢慢恢复饮食和活动。
  • 化疗和放疗: 对于肿瘤有扩散倾向,或者已影响到区域淋巴结的情况,医生常常会联合使用药物(化疗)和放射治疗。每种方案都有具体适应证和副作用,最好的办法是与医生充分交流,量身定制个体化方案。
  • 其他支持治疗: 比如营养支持、静脉用药(氨基酸、脂肪乳、维生素等),以及胃肠减压和禁食等措施,这些主要目的是缓解身体负担,改善整体营养。药物之间偶尔会有互相影响,医生会密切监测。

多数治疗方案会根据检查结果分阶段进行,单一方式很少,各种手段是"团队作战"。和医生交流清楚实际情况,再参与决策,是管理胃癌的关键一步。

💊

06 平时能做什么?怎么管理生活?

  • 🥦新鲜蔬菜 补充维生素、保护胃黏膜 — 建议每日搭配不同种类,清淡烹饪即可,不用过分追求品种繁杂。
  • 🍎新鲜水果 调节酸碱平衡,促进消化 — 每天吃一点苹果、梨、香蕉等常见水果,有助于整体胃部健康。
  • 🍚粗粮和优质蛋白 维持营养和增强抵抗力 — 比如杂粮饭、豆腐、鸡胸肉,适量搭配日常饮食,能给身体提供充足能量。
  • 🥛适度乳制品 补充钙质,平衡肠胃 — 牛奶、酸奶,但要根据个体情况决定,选择自己能消化吸收的种类即可。
  • 保持规律作息——晚睡晚起没什么好处,身体还是喜欢有规律的生活。如果已经在胃癌高发地区或家族有相关病例,建议40岁以后每2年做一次胃部检查。
  • 考虑就近大型医院就诊及定期随访,依据实际身体状况调整饮食运动,每次变化及时与专业医生沟通。

简而言之,管理好日常生活、保持营养均衡、及时医学检查,就是帮胃部健康加了一层保护网。很多措施其实并不难,只是需要持续坚持和自我关注。

🌱

参考文献

  1. Uemura, N., et al. (2001).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gastric cancer.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45(11), 784-789. DOI: 10.1056/NEJMoa002061
  2. Correa, P., & Piazuelo, M. B. (2012). Natural history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Digestive and Liver Disease, 44 Suppl 3:S3-6. DOI: 10.1016/j.dld.2012.09.009
  3. Fuchs, C. S., Winkler, R. A. (2020). Gastric Cancer.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82: 657-667. DOI: 10.1056/NEJMra1815895
  4. Mayo Clinic Staff. (2022). Stomach cance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Mayo Clinic. Retrieved from https://www.mayoclini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