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在眼压的王国中:探秘青光眼与眼睛健康

  • 237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在眼压的王国中:探秘青光眼与眼睛健康封面图

在眼压的王国中:探秘青光眼与眼睛健康

01 眼睛的“小信号”:不是所有变化都能一眼察觉 👀

平时大多数人注意不到自己的眼压,更不容易察觉到是否出现了青光眼早期的变化。有时候,视线偶尔模糊一下,或者短暂看东西有个阴影,很快也就过去了。这种时候,很多人会以为是用眼太多、休息不足引发的小问题,根本不会想到可能和眼压有关。

其实,青光眼的初期有些“安静”得不像小麻烦。它就像窗外轻飘飘的一阵风,刚来时你甚至感觉不到。只有等到风越来越大,才会引发真正的警觉。轻度的症状只会间断性出现,比如短暂的不适、某一侧视野中偶有黑影。很多人这一阶段不会重视,也容易错过最佳干预时机。

02 青光眼有哪些明显信号?一起来看看

  • 视野变窄:有些人会发现,每次看东西的时候,总觉得边缘的一部分变得不清楚了,甚至“看东西像被遮住了”。比如家住南京的王先生(52岁)近半年内不断觉得右眼周围视线受限,以为是近视加深,后来检查发现是青光眼。
  • 视力持续模糊:不是那种一天眼睛疲劳后的模糊,而是持续存在,偶尔会伴有轻度头痛或眼胀感。
  • 夜间看灯光分散或有彩虹圈:有的人晚上看灯泡时,灯光周围总感觉像有个彩色圆环,这也是闭角型青光眼的一个典型现象。
  • 严重时的眼痛与恶心呕吐:部分人突然感到眼睛剧烈疼痛,甚至伴随恶心,这时候往往提示青光眼急性发作,需要马上就医。

小结一下:持续的症状,包括视野缺失、看东西总模糊、甚至伴随头痛,都不应简单归为“用眼过度”,而是青光眼的警示音。有了这些信号,不能再拖延,早一点到专业眼科检查靠谱多了。

03 眼压与青光眼的“微妙关系”

很多人以为“青光眼=高眼压”,其实没那么简单。青光眼通常和眼压升高有关,但也有例外——有的人即便眼压在标准范围内,依然有患青光眼的风险(称为“正常眼压型青光眼”)。那为什么眼压这么关键?

  • 眼压是什么?其实就像眼球里的“血压”,它维持了眼球的正常形状,过高或过低都不好。眼压过高会压迫视神经,造成不可逆的损伤,而视神经一旦坏掉,是没办法再长回来的。
  • 正常眼压范围:医学界通常认为10-21 mmHg为安全区间(Coleman & Miglior, 2008)。

Tip: 不是只有高眼压才会出现青光眼。有慢性疾病、家族史或者年龄大的朋友,即使检查时眼压正常,也建议定期复查视神经和视野。

04 青光眼有哪些类型?症状各不相同

类型 特点 常见症状
开角型青光眼 发展慢、早期无症状,常见于中老年 视野逐渐变窄,偶尔模糊,后期明显缺损
闭角型青光眼 发作急、症状重,亚洲人更易患 剧烈眼痛、头痛、恶心、视力急剧下降
正常眼压型青光眼 眼压正常但视神经受损 逐渐出现视野缺损,症状不明显

说起来,大多数青光眼都是开角型,常常“悄无声息”。闭角型青光眼发作时反应激烈,很容易察觉。正常眼压型则更隐蔽,一不小心就错过了。

05 青光眼的风险因素:哪些人需要格外关注?

青光眼的确切原因目前尚未完全明确,医学界普遍认为属于多因素疾病。下面这些情况,会明显增加青光眼风险:

  • 遗传因素:直系亲属得过青光眼的人,患病几率大幅上升。研究显示,青光眼有家族聚集现象(Ashley-Koch et al., 2005)。
  • 年龄增长:45岁以上患病风险上升,60岁以后一旦出现症状,病情进展通常会更快。
  • 慢性疾病: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病史的人更容易出现眼压波动,间接增加发病概率。
  • 高度近视或远视:眼球结构特殊,也容易引发房水循环障碍,影响眼压稳定。
  • 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口服或者眼部用药,都可能影响眼内液体代谢,导致眼压升高。
小贴士 📝
即使没有不适感,但具备以上一种或多种情况,也不建议掉以轻心。

06 青光眼如何确诊?一步步检查才靠谱

光靠自己感觉或网络上的自测表,真的很容易弄错。想要准确判断是否患有青光眼,眼科专业检查才是标准答案。主要包括三大块:

  • 1. 眼压测量:无创、快捷的检查,能快速评估眼压是否在正常范围内。
  • 2. 视神经检查:通过专业镜检或OCT(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观察视神经有无损伤。
  • 3. 视野检测:类似“打地鼠”的测试,能查出视野缺损的位置及范围。

检查建议:有青光眼高风险因素的人,每年做一次全面眼科评估最合适。一旦有症状或家族史,更要定期复查。

07 日常怎么做?饮食与生活建议 👍

推荐行为/食物 健康益处 小建议
核桃、深海鱼 保护神经、富含优质脂肪酸 每周可适量摄入2-3次
绿叶蔬菜 富含叶黄素、有助视神经代谢 每天搭配搭配食用
适量运动 改善全身血液循环、稳定眼压 建议每周散步3-5次,每次30分钟
规律作息 帮助眼压波动更稳定 合理安排作息、避免过度熬夜
  • 出现持续视力模糊或视野异常:第一时间去正规医院眼科就诊,切勿拖延自查。
  • 如何挑选眼科机构?选择具备“眼科”专业科室的大型医院或眼专科医院更为可靠。
  • 日常自我照护:用眼30-40分钟后,休息一下、远眺或做眼保健操,比长时间盯屏幕更保护视力。

概括来说,把核桃、鱼、绿叶菜等食物和适度锻炼结合起来,再加上规律生活作息,能帮我们呵护视力健康。不过,单靠饮食和锻炼无法阻止青光眼的发生——科学管理离不开定期体检和早期干预。

参考文献

  • Coleman, A. L., & Miglior, S. (2008). Risk factors for glaucoma onset and progression. Survey of Ophthalmology, 53(Suppl1), S3–S10. 查看
  • Ashley-Koch, A., Allingham, R. R., & Hauser, E. R. (2005). Genetics of 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 Current Opinion in Ophthalmology, 16(2), 92–100. 查看
  • Weinreb, R. N., Leung, C. K. S., Crowston, J. G., Medeiros, F. A., Friedman, D. S., Wiggs, J. L., & Martin, K. R. (2016). 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 The Lancet, 388(10041), 1295–1306.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