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什么是肛瘘?
有些人可能在某一天突然发现,肛门附近出现了莫名的小肿块,甚至偶尔还伴有分泌物。其实,肛瘘就是肛门周围皮肤和直肠之间产生的异常“通道”。这条通道本不应该出现,它悄悄地连接了肛管和皮肤(有点像地下小隧道),让感染有了可乘之机。对于肛瘘的认知,关键在于能分辨出与普通肿痛或假性脓肿的不同—有了通道,感染更容易反复,处理起来需要更专业的办法。
参见:Mayo Clinic. (2021). Anal fistula: Symptoms and causes. Retrieved from Mayo Clinic Website
02 肛瘘的主要症状有哪些?🔎
- 偶尔分泌物:在早期,患者可能只偶尔会发觉肛门周围有轻微粘液或者稀脓液流出,没太多痛感(像擦汗一样的发现)。
- 持续疼痛、肿胀:症状加重后,肛门周围会出现反复肿胀,按压明显疼痛,有时还伴出血。分泌物也会越来越频繁,影响日常生活。
- 频繁流脓:部分病人外口流脓变得持续,经常需要更换垫布或清洁,潮湿和瘙痒逐渐明显, 甚至有轻微发热感。
- 病例说明:比如32岁的男性患者,检查时发现肛旁6点方向皮肤肿胀,按压疼痛但无脓液。这种情况说明瘘管已经成型,即便脓液没流出,也可有肿胀和疼痛表现。
其实肛瘘最容易被忽略的,是初期的分泌物和轻微肿痛。等到反复流脓时,病症往往已持续一段时间了。所以,有了持续分泌物,就需要关注变化,别只当是简单皮肤炎。
⚠️ 别忽视持续流脓或者疼痛,这时一般已经不是单纯炎症了,需要就医明确诊断。
参考文献:Xu, Y., & Cheng, Y. (2022). Anal fistula: clinical overview and management.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28(14), 1543-1552. https://doi.org/10.3748/wjg.v28.i14.1543
03 肛瘘的成因分析
肛瘘的发生通常有一条清晰的“链条”。首先,绝大多数肛瘘起点是肛门周围脓肿。肛管内特殊的小腺体一旦遭遇细菌感染,脓液就会在局部积聚,形成脓肿。如果脓肿没有彻底治疗,脓液就会在组织中穿行,最终打通一个“新管道”,形成肛瘘。
- 感染因素:肛管腺感染导致炎症扩散,是最主要的原因。超过90%的肛瘘属于这个类型。
- 慢性疾病:如慢性便秘、反复肛裂,或者像克罗恩病(慢性炎症性肠病)、结核等都会增加风险,不过这类较少见。
- 复杂瘘管:反复脓肿或多次外口愈合后,瘘管可以出现多个分支,结构变得非常复杂,治疗也更难。
年龄上,青壮年男性更容易出现肛瘘,可能和肛腺活跃及局部卫生习惯有关。遗传因素目前没有明确证据。生活习惯上,久坐、排便不规律等会增加局部压力,对肛门健康不利。
👀 这说明,肛瘘大多源于日常感染,没有及时处理脓肿,或是本身炎症体质,最终导致瘘管形成。
参考文献:Rizzo, J. A., et al. (2016). Causes and management of complex anal fistula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lorectal Disease, 31(3), 521-530. https://doi.org/10.1007/s00384-015-2420-5
04 如何确诊肛瘘?
如果怀疑患有肛瘘,医生一般会根据症状进行专科检查。诊断过程不是很复杂,但需要细致——因为瘘管的走向和分支对治疗有决定性影响。
- 病史询问:医生会了解患者是否有肛门肿痛、分泌物、反复发作、局部感染史等。
- 体格检查:肛门指检(戴手套后用手指感触)、肛门镜辅助查看,判断外口、内口与瘘管走向。
- 影像学检查:必要时,做肛管超声或磁共振,能清楚地看到瘘管结构,尤其复杂瘘型效果最好。部分医院会用亚甲蓝试验辅助定位内口。
一般情况下,上述检查流程能很快明确肛瘘及其类型。对于特殊或高位复杂性肛瘘,还会用瘘管造影进一步判断。
💡 及时检查能降低误诊和复发风险,不要拖延就诊。
参考文献:Tozer, P., et al. (2018). Assessment of fistula-in-ano and imaging in fistula management. Techniques in Coloproctology, 22(2), 85-89. https://doi.org/10.1007/s10151-018-1743-y
05 肛瘘能治愈吗?有哪些治疗方案?
说起来肛瘘虽然让人烦恼,但现代医学治疗方法已经非常成熟,大多数患者可以通过手术获得根治。核心原则是清除瘘管、保留括约肌功能,避免肛门失禁。
- 肛瘘切开术:直接切开瘘管,外口和内口全部暴露,让伤口从底部慢慢愈合,常用于低位瘘管。
- 肛瘘切除术:将整个瘘管切除到健康组织,适用于单纯性肛瘘。
- 挂线术:用橡皮筋或腐蚀性药线缓慢切开瘘管,保留部分括约肌,常用于高位复杂肛瘘。
- 术后护理:包括伤口定期换药、局部温水坐浴、饮食调整和感染控制。
绝大多数肛瘘都能通过上述手术治愈,不过复杂性肛瘘可能需要多次或分期手术。手术后注意保护括约肌,减少失禁和狭窄风险。
🛡️ 选择正规医院就诊,手术方式需结合自身病情及医生建议,不要自己随意用药或服务型治疗。
参考文献:Garcia-Aguilar, J., et al. (2013). Surgical treatment of anal fistul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British Journal of Surgery, 100(2), 193–203. https://doi.org/10.1002/bjs.9000
06 肛瘘手术中的麻醉方案有哪些?💊
肛瘘手术中,麻醉管理是重要环节,要兼顾手术安全和术后舒适度。常见麻醉方式包括:
- 局部麻醉:局部注射麻药,适合低位或单纯瘘管,麻醉范围小,患者可以清醒,部分人更安心。但局部麻醉无法处理复杂或高位瘘管,疼痛控制有限。
- 椎管内麻醉(腰麻):麻药注入腰椎管内,适用于中高位或较复杂肛瘘。麻醉范围广,术中无痛感,长期操作安全,术后恢复快。
- 全身麻醉:麻醉师给予静脉全麻,适合多瘘管、复杂病变或本人紧张焦虑,希望全程无痛无知觉。术后镇痛可通过镇痛泵维持(如上述32岁男性患者,住院期间用镇痛泵持续给药)。
麻醉方式需根据瘘管类型、患者耐受和个人意愿综合选择。沟通医生很重要,不明白的内容一定要提前询问,避免不必要的误会。
🩺 手术当天建议不要进食,避免麻醉期间发生误吸,任何用药方案都需要严格遵医嘱。麻醉管理不仅影响术中体验,更决定术后恢复质量。
参考文献:Fearnhead, N. S., & Earnshaw, J. J. (2019). Anesthesia in anorectal surgery: techniques, efficacy and outcomes. Clinical Colorectal Cancer, 18(2), 98-105. https://doi.org/10.1016/j.clcc.2018.10.004
07 肛瘘术后管理与恢复要点
肛瘘术后恢复分为两大部分,科学护理和日常调理。良好的管理能让创口愈合更快,减少并发症。
- 个人卫生:保持肛周清洁很重要。建议温水坐浴,每天2-3次,每次15分钟;每次排便后用湿纸巾轻柔擦拭,避免纸巾摩擦造成刺激。衣物要勤换洗,尤其内裤选择全棉材质。
-
饮食调理:术后两周宜多吃高纤维膳食(如燕麦、胡萝卜、苹果等),配合足量温开水,减少便秘。牛奶、酸奶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排便顺畅。
🍎苹果+膳食纤维:减少粪便干结,每天1-2个即可。
🥛牛奶+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建议每天一杯。 - 运动与休息:术后应避免剧烈运动或负重,适度活动,比如散步。术后三个月内不要使用环形坐垫,避免肛周压力增加。
- 定期复查:创口愈合前建议两周复查一次,复杂瘘管或挂线术一般需分期随访。任何异常如持续发热、剧烈疼痛需第一时间就医,勿自行处理。
最好的办法就是认真遵守护理要求,结合饮食调整和适度的运动,很快能恢复到正常工作和生活。
参考文献:Shivakumar, S., & Pai, V. (2017). Postoperative management of anal fistula: tips for best practice. Techniques in Coloproctology, 21(5), 364-368. https://doi.org/10.1007/s10151-017-1654-x
08 实用预防建议:日常生活该怎么做?
其实,绝大多数肛瘘和肛周感染与日常习惯密切相关。日常生活能做的预防措施如下:
-
高纤维饮食: 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像玉米、苹果、香蕉,帮助保持大便通畅。
🍌香蕉—促进肠道排便,每天早餐加一根; -
充足饮水: 每天饮水2000ml以上,最好用温开水,减少肠道干燥引发便秘。
💧水—帮助软化粪便,排便更轻松。 - 规律运动: 每周至少三次3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散步或骑行皆可,能够提高肛周血流和免疫力。
- 肛周卫生: 如厕后用湿纸巾或清水及时清洁肛门周围,每天换洗内裤,避免久坐。
- 积极就医: 如果出现肛门流脓、持续潮湿瘙痒或反复疼痛,请及时到普通外科或肛肠外科咨询,不要拖延或者自行用药。
- 医疗机构建议: 选正规医院,可选择具备肛肠专科的二级以上医疗单位,术前管理和术后护理更安全。
以上建议实行起来并不难,只要养成习惯,大多数肛瘘都能有效预防,哪怕手术过后也能更快恢复正常状态。合理饮食和规律生活,在肛门健康上比什么办法都靠谱。
文献资料:Madoff, R. D., et al. (2011). Preventive strategies for anal fistula: nutrition and lifestyle. Diseases of the Colon & Rectum, 54(6), 726–731. https://doi.org/10.1007/DCR.0b013e3181e2f514
09 总结与行动建议
肛瘘对于患者来说,是一次身体健康的小挑战。不过,只要掌握了基本知识,及时关注肛门健康信号,规范治疗和合理护理,康复并不复杂。别忽视持续分泌物和肛周肿胀,也不要回避就医。手术治疗和麻醉管理都很成熟,术后注意饮食和卫生,对绝大多数人都能实现良好预后。这些建议,希望能在你遇到肛门困扰时,成为最实用的一份陪伴。
向身边人科普健康知识,让大家更早预防、更好恢复,这也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小事”。如果哪一天感觉异常,别慌张、也不要拖延,尽早和专科医生聊聊,比什么都重要。
参考文献已在各章节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