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细菌性痢疾:症状、传播途径及预防策略全解析

  • 474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细菌性痢疾:症状、传播途径及预防策略全解析封面图

细菌性痢疾:了解症状及应对策略

夏天在外吃饭或者出游时,偶尔朋友会抱怨“肚子突然不舒服,拉肚子还发烧”,不少人下意识觉得是食物不干净。其实,这种情况里细菌性痢疾是常见元凶之一。它不像感冒那样容易忽略,也不会自己很快恢复,这种“小麻烦”拖久了反而影响整个人的状态。了解一些细菌性痢疾的知识,其实能帮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早发现、早处理。

01 简单来讲,什么是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是一种由志贺菌(Shigella)引起的肠道疾病。它在儿童和老人中尤其常见,但任何年龄段都有风险。这个“小不速之客”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一旦进入体内,会刺激肠道,引起一系列不适。例如有位29岁的男士,在一次路边摊聚餐后,第二天就肚子胀痛、频繁跑厕所——后来查明是志贺菌感染。

研究数据显示,全球每年有超过1.65亿人受到细菌性痢疾影响,死亡人数约为60万,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Kotloff et al., 2013)。这也提醒我们,即使卫生条件改善,细菌性痢疾依然不能掉以轻心。它的暴发不仅影响个人健康,还可能导致学校、社区等密集场所短时间内出现集体感染。

📊 小知识: 志贺菌感染多发生在高温、高湿环境,因此夏秋季更常见。儿童、免疫力低的人要格外注意。

02 症状如何分辨?有哪些警示信号?

症状类型 早期表现 明显警示
腹泻 次数偶尔,便质稀薄 频繁水样便,甚至有脓血
腹痛 轻微不适、容易忽略 持续绞痛,排便不缓解
发热 偶有低热(37.5℃左右) 高热、体温波动大
全身症状 食欲减退、轻微乏力 虚弱、口渴明显

从中可以看出,早期症状往往不严重,可能只是偶尔感觉肚子有点不舒服,或者腹泻一次就结束。但如果腹泻持续加重、出现脓血便甚至高热,那就需要尽快就医,不要拖延。类似37岁的女性患者,刚开始只是腹部轻微不适,三天后却反复高热、便中带血,最终查出细菌性痢疾,及时治疗很关键。

🔎 想要判断病情? 如果出现频繁腹泻、腹痛不缓解或便中出现脓血、明显高热,就要警觉,建议及时去医院做粪便检查。

03 为什么会感染?致病机制解析

  • 🍽️ 污水和受污染食品:志贺菌最常通过没有彻底清洗的蔬菜、水源污染的饮水或者不洁餐具传播。街头摊贩、学校食堂、集体用餐都是高风险区域。
  • 👦 体质和年龄:年幼的孩子、年长者免疫力较低,更容易感染,且病情更凶险(Gupta et al., 2019)。
  • 🤝 人与人接触:痢疾患者的粪便中的病菌通过手、物表等途径传播,尤其在卫生习惯欠佳的环境。
  • 🌏 环境因素:高温、多雨或者洪涝灾害后,饮用水污染、环境卫生恶化,都可能增加爆发风险。
🥛 数据参考: 世卫组织统计:在分散供水地区,儿童细菌性痢疾年感染率可达7-9%(WHO, 2022)。

04 避免小病变大病:并发症与长期影响

有些人觉得只是“肠道不舒服”,实际上,细菌性痢疾拖延不治,很快就可能引发更严重的问题。最常见的是脱水——长时间腹泻会使体内水分和电解质迅速流失,特别是老人、小孩,容易出现意识模糊,甚至休克。另外,个别人会发生结肠炎(肠道严重炎症),如果志贺菌入血,还可能导致败血症。

并发症名称 主要表现
脱水 皮肤干燥、嗜睡、头晕
肠穿孔 腹痛剧烈、腹膜炎症状
败血症 高热、极度虚弱、脉搏增快

其实,长期反复感染还会影响肠道吸收,造成体力下降,甚至生长发育迟缓(尤其儿童)。这个例子提醒我们,细菌性痢疾绝不是“小感冒”,出现持续症状要赶早治疗。

⚠️ 要警觉: 除了持续腹泻、疲乏等,若出现意识混乱、皮肤弹性下降等信号,说明已严重脱水,应立即送医。

05 诊断与治疗:不再无所适从

检查方式 作用说明
粪便涂片+培养 直接检测志贺菌,明确病因
血常规检查 评估炎症和脱水平衡
电解质分析 反映身体盐分和水分丢失程度
  • 药物治疗:首选喹诺酮类或头孢菌素(可由医生根据菌属敏感性选择),能有效控制感染。
  • 补液调整:长期腹泻者需口服或静脉补充电解质液(如口服补液盐),避免脱水风险。
  • 饮食调理:治疗期间建议少食多餐,选择易消化、清淡的食物,比如米粥、小米粥等,可以帮助肠道恢复。
📌 提醒:自我用药效果有限,一旦高热不退、脱水明显或腹泻超过1天,务必及时就诊。

06 如何预防?饮食和习惯建议

食物名称 具体功效 食用建议
新鲜水果 补充维生素、提高免疫力 清洗干净后,直接食用
红薯 富含膳食纤维,帮助肠道修复 蒸煮食用,易消化
酸奶 含益生菌,维持肠道菌群平衡 每日1小盒为宜
番茄鸡蛋汤 口感清爽、提供多种营养 搭配主食适量饮用
  • 👐 洗手:饭前便后用流动水认真洗手,有效降低病菌通过手传播的概率。
  • 🌡️ 饮用水:饮用水务必煮沸,外出自备瓶装水更安心。
  • 🍽️ 避免生食:所有水果蔬菜、海产品等,最好熟食,减少感染风险。
别忽视:家中有人腹泻,餐具独立、定期通风清洁,能降低交叉感染风险。高温季节尤其要多留心。
🚸 就医提示:儿童或老人出现腹泻特别要及时去正规医院,早治疗早恢复,一般不建议自行用药拖延。

细菌性痢疾并不神秘——看清早期信号、养好生活习惯,出现警示症状及时就医,其实大多数情况都能顺利康复。如果家人朋友近期有腹泻发热,可以把这些简单策略讲给他们听。日常多留心一点,身体自会有更好的状态。

💡 实用提醒: 日常健康知识,分享起来很重要,学会分辨症状,也能帮更多人防患未然。

英文文献参考

  • Kotloff, K. L., et al. (2013). "Burden and etiology of diarrheal disease in 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the Global Enteric Multicenter Study (GEMS)." The Lancet, 382(9888), 209–222.
  • Gupta, A., Dhar, M. S., & Gopalakrishnan, A. (2019). "Shigella: Epidemiology and antibiotic resistance." Frontiers in Cellular and Infection Microbiology, 9, 191.
  •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2). "The global burden of Shigella infections." Retrieved from https://www.who.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