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战胜细菌性痢疾:饮食与注意事项全攻略

  • 215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战胜细菌性痢疾:饮食与注意事项全攻略封面图

战胜细菌性痢疾:饮食与注意事项全攻略

朋友聚餐、户外露营这些场合经常见到,尤其是在夏天,吃点凉菜、尝尝海鲜成了很多人的习惯。可有时,好好的肠胃却突然“抗议”,肚子一阵难受,跑厕所次数明显增多。其实,这背后可能跟细菌性痢疾有关,这类肠道感染来得快,让不少人措手不及。

01 什么是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说白了,就是由痢疾杆菌等细菌引起的肠道感染。它不分年龄,孩子、年轻人、老人都可能患上。早期只有点轻微不适,可能觉得只是普通肚子痛。但如果不及时处理,发展起来会比较严重。

小贴士: 细菌通常通过不干净的食物、水进入人体,所以饮食卫生是头等要事。

很多人以为肚子痛忍忍就过去了,实际上,细菌性痢疾没那么简单。据一项发表于《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的研究显示(Kotloff et al., 2018),全球每年有上亿人患病,亚洲、非洲的人群更常见。

02 警惕这些症状信号 🚩

  • 腹泻: 早期多为稀便,一天数次,不太容易引起重视。
  • 腹痛: 偶尔有肠鸣,稍感不适。
  • 发热: 有时体温略微升高,但不明显。
案例参考: 有位32岁的女性,上班族,最初以为是吃坏肚子,但一天内腹泻加重,出现明显的腹痛和便中带血,这才意识到问题不简单。

随着时间推移,症状可能会加重:如便中出现脓血、大量腹泻、持续发烧、脱水等。遇到持续加重的情况,建议尽早就医。

03 细菌如何“入侵”身体?

  • 食源性传播: 不洁食物和水是主要途径。例如:未煮熟的虾蟹、剩饭剩菜。
  • 接触传播: 手部卫生不到位,餐前便后没洗手,细菌易通过手口进入。
  • 集体感染: 封闭环境如学校、幼儿园容易出现集体发病。
常见高风险行为 🛑 风险分析
吃外卖和街头食品 有些摊点卫生不达标,细菌易滋生
饮用生水 自来水未煮沸,可能含有痢疾杆菌
海鲜熟度不够 部分海产品生食存在高风险
冰镇饮料反复解冻 容易滋生细菌

另外,免疫力低的人群,例如老年人和小朋友,发病更为严重。相关数据见文献(Villar et al., 2013,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04 细菌性痢疾恢复期吃什么?

好好休息加上合理饮食,是恢复的关键。反复腹泻后肠胃变脆弱,这时候饮食宜清淡、温和、容易吸收。

推荐食物 功效与建议
米粥、面汤 🍚 补充体力,易于消化。可少量多次进食。
煮熟的胡萝卜、土豆 🥕 提供维生素和能量,建议剁碎并充分煮烂。
蒸蛋羹 蛋白质来源,柔软细腻,肠胃友好。
苹果泥🍏 果胶丰富,有助肠道修复,推荐少量吃。
小米粥、山药粥 复合搭配,给肠道“放假”带来益处。
饮食小建议: 食物温度适中、细腻软烂,每次不宜吃太多,以避免肠道再次受刺激。

此外,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比“突然大补”更靠谱。大部分患者症状改善后,可以一天内分多次逐步恢复自己的饮食结构。

05 哪些食物需要暂时回避?

食物类别 风险解读
生海鲜、生腌制品 细菌残留风险高,肠道难以承受
油炸食品、辣椒等刺激物 增加肠道负担,可能导致症状加剧
高纤维蔬菜(如芹菜、菠菜) 纤维粗硬,腹泻期不易消化吸收
过甜零食、含糖饮料 促进肠蠕动,诱发腹泻
冰冷饮料 刺激肠道,腹胀腹泻风险上升

有个19岁的大学生,因为一顿夜市生蚝和辣串,48小时后出现腹泻伴腹部绞痛,后经诊断为细菌性痢疾。这个经历说明,饮食细节很重要,并不是“扛一扛”就能过去。

06 补水和电解质:恢复的关键环节 💧

腹泻带走大量水分,补水格外重要。单喝清水还不够,容易导致体内电解质不平衡。按照世卫组织建议,补充含有钠钾的口服补盐粉效果好(WHO, 2017)。

补水推荐: 小口多次喝温开水、淡盐水或者运动饮料,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
方案 适用情况
自制淡盐水 日常腹泻或轻微脱水
口服补盐液(如宝矿力、ORS) 中重度腹泻或出现乏力、头晕

对于反复呕吐、无法进食的患者,应及时到医院,由医生评估是否需要静脉输液。

07 生活上如何预防?

  • 勤洗手🧼: 尤其是饭前、如厕后,习惯养成很重要。
  • 分餐用具: 家庭成员间最好避免共用碗筷,传染风险就会降低。
  • 健康饮食: 经常吃煮熟透的饭菜、新鲜水果,均衡谷物和蛋白质来源。
  • 食品分储: 生熟分开冷藏,减少交叉污染。
  • 定期健康监测: 孩子和老人建议每年体检,及早发现肠道异常。
防控建议: 出现腹泻、发热,且症状持续超过48小时,不要自作主张拖延,建议及早就诊。如果发现小孩或老人病情变化快,更应尽快到正规医院由专科医生诊治。

小习惯的养成,对全家健康都有很大帮助。有研究显示:改善手卫生可使肠道感染率降低40%以上(Freeman et al., 2014,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

其实,细菌性痢疾并不可怕,通过理智的饮食、及时补水、养成好习惯,大部分人都能平稳度过。不用因为担心细菌就拒绝一切美食,但每一口入口的食物都值得我们多一点重视。不舒服时及时诊治,生活会更安心。

文献参考

  1. Kotloff, K. L., et al. (2018). The Global Burden of Shigella: Recent Estimates from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 18(11), 1229-1239.
  2. Villar, J., et al. (2013). Epidemiology of shigellosis in children less than five years old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57(5), 742-750.
  3.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17). Guideline: Updates on oral rehydration salt (ORS) formulation and zinc supplementation for the management of diarrhoea. Geneva: WHO Press.
  4. Freeman, M.C., et al. (2014). Hygiene and health: systematic review of handwashing practices worldwide and update of health effects.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 14(4), 317-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