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简单来说,什么是干眼症?
早晨出门时戴上眼镜,看着外面的世界,有时觉得眼睛像被沙子摩擦一样,不舒服,却又找不到明显原因。其实,很多人都经历过类似的小麻烦,这可能不只是短暂的干涩,而是干眼症的早期信号。干眼症是指眼部缺乏足够的泪液滋润,或者泪液蒸发过快导致的异常状态。它不像伤风感冒那样来势汹汹,却可能默默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变成日常里的隐形烦恼。
这种病不只让眼睛干燥,更会影响视力清晰感,带来持续的异物感和疲劳。《American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的一项调查表明,全球干眼症的患病率大约在5%~50%之间,尤其在城市中、长时间用眼的人群中更为常见(Craig et al., 2017)。
02 干眼症有哪些明显症状?
| 症状表现 | 简单场景 | 
|---|---|
| 持续干涩 | 工作时感觉眼睛“卡住”,看屏幕半小时后明显不适 | 
| 刺痛、烧灼感 | 晚上玩手机,忽然感到刺痛,甚至有热辣感 | 
| 异物感 | 早起时感觉好像眼中有细小颗粒,揉眼并无改善 | 
| 流泪或分泌物增多 | 骑电动车迎风,泪水却止不住,其实并不是感动 | 
| 视力波动 | 一天里视线模糊,眨眼几次视物才变清晰 | 
有位32岁的女性白领,长时间对着电脑,刚开始只是偶尔觉得干涩,几周后出现连续刺痛和分泌物增多,最终确诊为干眼症。这个案例提醒我们,持续症状值得警惕,不能简单归为“用眼疲劳”。
03 易发风险:干眼症的“幕后推手”是什么?
- 年龄增长:40岁以上人群泪腺功能下降,泪液分泌逐渐变少。
- 环境因素:长期处于空调房、干燥气候或粉尘多的空间,泪液蒸发快,眼表更易受损。
- 过度用眼:持续看电子屏幕会减少眨眼频率,让泪液分布变得不均。
- 某些疾病:如自身免疫性疾病(干燥综合征)或糖尿病,会影响泪腺与泪液质量。
- 激素变化:女性在孕期、哺乳期、绝经期更易出现泪液变化。
数据显示,都市年轻人、教师及司机等高强度用眼职业群体,干眼发生率更高(Stapleton et al., 2017)。
04 简易自测:自己能发现干眼症吗?
干眼症早期并不总是显而易见,通过几个动作可以初步判断:
- 眨眼试验:连续用眼30分钟后,闭眼放松,睁开后若感觉刺痛或异物感加重,提示泪膜可能不稳定。
- 流泪时机判断:迎风或空调环境下是否出现不由自主流泪。
- 泪液分泌观察:用棉签轻触下眼睑边缘,是否见明显泪液(避免家用,推荐由医生进行)。
如果自测后怀疑有干眼症风险,最稳妥的办法是去专业眼科机构做泪液质量和眼表检查。自测结果只是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
05 治疗选择:怎么处理干眼症?
治疗方案要根据干眼症严重程度个性化选择,常见有以下几种:
适合轻中度,帮助补充泪液,让眼表重回湿润。注意成分选择,无防腐剂型更安全。
中重度患者可选用含抗炎成分的滴眼液或睑板腺调节药物,遵医嘱使用。
包括温敷、睑板腺按摩、清洁睑缘等方法,有助于改善症状。
重症病例可考虑泪道封闭术、睑板腺治疗等,更适合长期受影响患者。
一位57岁的男性司机,因重度干眼症,每天需滴人工泪液5次以上,通过睑板腺护理结合药物后,明显减轻刺痛。这个例子反映出科学治疗对于严重患者很重要。
06 预防与护眼小贴士:如何守护透明世界?
| 好习惯/食品 | 具体益处 | 实际建议 | 
|---|---|---|
| 合理眨眼 | 促进泪液涂布,减少干燥 | 工作时,每隔20分钟主动闭眼/慢眨几次 | 
| 增加室内湿度 | 减低泪液蒸发 | 用加湿器或摆放水盆,调节空气湿度 | 
| 多摄入深海鱼 | 富含Omega-3,有助于泪腺健康(Barabino et al., 2014) | 每周吃2-3次三文鱼、沙丁鱼等 | 
| 绿叶蔬菜 | 维生素A丰富,帮助眼表修复 | 每日加一碗菠菜或西蓝花 | 
| 避开强风直吹与空调冷风 | 避免泪膜受损 | 不对着强风或空调口久坐 | 
其实,只要在生活里加入一两个新习惯,比如多眨眼、吃些护眼食物,干眼症风险就能下降不少。
07 文献资料与参考
- Craig JP, Nichols KK, Akpek EK, Caffery B, Dua HS, Joo CK, Liu Z, Nelson JD, Nichols JJ, Tsubota K, Wolffsohn JS. TFOS DEWS II 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Report. American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 2017.
- Stapleton F, Alves M, Bunya VY, Jalbert I, Lekhanont K, Malet F, Na K-S, Schaumberg D, Tan D, Willcox M, Jones L. The epidemiology of dry eye disease: Ocular Surface. 2017.
- Barabino S, Horwath-Winter J, Aragona P, Rolando M. Omega-3 fatty acids for treating dry eye syndrome.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14.
本文内容所引用资料均可通过PubMed和Google Scholar检索,采用APA格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