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孩子们的糖尿病:从症状到预防,家长必知的全攻略

  • 20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孩子们的糖尿病:从症状到预防,家长必知的全攻略封面图

孩子们的糖尿病:从症状到预防,家长必知的全攻略

01 生活中难以察觉的儿童糖尿病早期信号 📝

很多家长其实都没料到,孩子会被糖尿病“盯上”。有时候,糖尿病在孩子身上最早的迹象非常微妙,和日常的小问题混在一起并不容易发现。比如四年级女生小雯,最近几周偶尔会觉得特别口渴,爱喝水,但家里人以为是运动多了,并没有太在意。紧跟着,又发现她晚上偶尔需要起来上厕所。
这些信号其实挺容易被忽略,特别是在夏天,喝水多、上厕所多“看着挺正常”。但就是在这样轻微的变化中,隐藏着慢慢浮现的问题。

别忽视:如果发现孩子和以前相比,突然喜欢喝水、夜里偶尔多次小便、近期总觉得累,这些不算重的变化其实就是身体发出的“小信号”。和成年人不同,儿童糖尿病往往进展很快,早期抓住苗头很重要。

02 警示灯亮起:糖尿病的明显症状

一旦早期信号持续或变得严重,就需要格外关注了。有的小朋友会持续大量饮水、频繁排尿,甚至一月内体重明显变轻。比如8岁的男孩康康,两周时间体重减少了3公斤,家人开始怀疑是不是营养不良或是其他原因,带去医院才查出是1型糖尿病。

症状 表现 举例说明
持续口渴 一整天不停想喝水 几乎每节课下课都要喝水
频繁排尿 每夜都要上厕所两三次 原本夜里都能一觉到天亮,最近老被尿憋醒
体重明显下降 短期快速消瘦 1个月瘦了4公斤,但饭量没怎么减少
持续疲劳 力气变小,爱坐着发呆 以前能打一小时篮球,现在提前喊累
要留心:明显、持续的症状往往说明病情已经不轻了,这时候一定要及时请儿科医生做血糖检查,别自己猜测拖延。

03 儿童糖尿病的类型和致病机理大揭秘 🧬

很多人一提糖尿病,只想到“血糖高”。其实,糖尿病分为好几种,儿童最常见的是1型和2型。

  • 1型糖尿病:主要和免疫系统出错有关。孩子体内的免疫细胞把胰岛β细胞(负责制造胰岛素的“工厂”)当成了异常组织,悄悄地破坏掉,胰岛素很快就不够用了,血糖也就失控了。
    研究显示,1型多见于青少年,而且有一定遗传倾向(Patterson et al., 2014)
  • 2型糖尿病:以往人们认为只会出现在中老年,但近几年,随着儿童肥胖和生活方式变化,越来越多孩子出现胰岛素抵抗,胰岛β细胞逐渐“累坏”,血糖开始长时间超标。
    2012年全球数据统计,儿童2型糖尿病发生率近10年增长了一倍(Dabelea et al., 2014)
简单来说,遗传、肥胖、饮食模式、缺乏运动、长期压力等,都是引发糖尿病的主要原因。特别是家族有相关疾病史的孩子,更需要关注早期信号。

小心:1型糖尿病常常来得很突然,2型糖尿病则和生活方式、体重关系密切。孩子如果同时有肥胖和家族史,风险就更高了。

04 如何科学管理儿童糖尿病

糖尿病一旦诊断明确,就要开始科学管理。每个孩子病情轻重不同,治疗方案也不完全一样。1型儿童必须依赖外源性胰岛素。2型患者有时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口服药和部分胰岛素治疗即可。
治疗措施简单表:

类别 必需治疗 附加支持
1型糖尿病 每日注射胰岛素 定时监测血糖
2型糖尿病 根据医生建议,可能无需每天用胰岛素 保持合适体重,规律饮食
建议:每个孩子都应在专科医生指导下,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实际操作中,合理分配膳食,加上动态监测血糖,是控制病情的基础。(Silverstein et al., 2015

05 儿童糖尿病饮食与运动新思路🍏

管住嘴、迈开腿,这句话在糖尿病管理中一点都不夸张。但对孩子来说,饮食控制要讲究平衡营养,不能一味严防死守。
推荐饮食&运动表:

推荐食物 具体功效 食用建议
新鲜蔬菜 膳食纤维丰富,控糖+ 饭前先吃少量蔬菜,帮助延缓血糖上升
粗粮杂粮 低升糖,营养补充 一周2-3次,将部分主食换成糙米、燕麦
豆制品 提供优质蛋白 可以偶尔用豆腐替代部分肉类
鸡蛋 蛋白质补充 早饭来一个煮鸡蛋,比较适合成长孩子
运动建议:每周3-5次有氧运动,篮球、跳绳、游泳都适合孩子。运动前后注意饮食和血糖监测,防止低血糖反应。
要避免的误区:
  • 饮食控制不是一味压缩,不要盲目追求“零糖”或“不吃主食”
  • 孩子生长发育期,营养均衡同样重要

06 关注心理:让孩子和糖尿病和平相处 🤗

对很多孩子来说,糖尿病的诊断让成长的旅程突然多了一道坎。有研究报告指出(Markowitz & Laffel, 2012),长期患病增加了青少年焦虑、抑郁风险。特别是在同龄人圈子里,频繁用药、特殊饮食,常让孩子觉得自己“格格不入”。
比如13岁的男孩小磊,就医后变得沉默寡言,偶尔还会和父母发脾气,不愿意去同学家做客。

建议:父母和老师可以适当引导,让孩子倾诉情绪;参加病友互助群,使孩子感受到自己并不孤单。同时,可以在家庭中定期举行“无障碍日”,大家一起尝试健康菜肴、轻松运动,让患儿心理压力减轻。

07 有效预防糖尿病,家长能做些什么?

实际上,糖尿病未必是命中注定,很多预防措施从日常就能落实。急需预防的一类,是家里有人患糖尿病,或者孩子体重明显超重的家庭。这部分人群,早点下手,孩子将来健康压力会小很多。

预防措施 具体建议
规律体检 建议高风险家庭每年带孩子进行一次空腹血糖检查
饮食均衡 每餐搭配蔬菜/蛋白质/全谷粮,减少零食依赖
良好作息 保证充足睡眠,睡前避免使用电子产品
家庭运动 亲子户外活动,如周末骑行、郊游
心理陪伴 遇到挫折及时交流,避免孩子闷在心里
最后提醒:糖尿病并非不可预防,高风险的孩子,建议选正规医院做基线筛查。及早发现,及早干预,能够把风险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 Patterson, C. C., Gyürüs, E., Rosenbauer, J., Cinek, O., Neu, A., Schober, E., ... & Soltész, G. (2014). Trends in childhood Type 1 diabetes incidence in Europe during 1989–2008: evidence of non-uniformity over time in rates of increase. Diabetologia, 55(8), 2142-2147.
  2. Dabelea, D., Mayer-Davis, E. J., Saydah, S., Imperatore, G., Linder, B., Divers, J., ... & Hamman, R. F. (2014). Prevalence of type 1 and type 2 diabetes among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from 2001 to 2009.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311(17), 1778-1786.
  3. Silverstein, J., Klingensmith, G., Copeland, K., Plotnick, L., Kaufman, F., Laffel, L., ... & Clark, N. (2015). Care of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ith Type 1 Diabetes: A statement of the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Diabetes Care, 25(1), 200-212.
  4. Markowitz, J. T., & Laffel, L. M. B. (2012). Psychological challenges in diabetes mellitus. Current opinion in endocrinology, diabetes, and obesity, 19(2), 122–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