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痫持续状态:从识别到救治的全指南
01 癫痫持续状态究竟是什么?
有时候,人们以为癫痫只是偶尔发作,其实某些情况下癫痫发作会像「熬夜的马拉松」一样持续不止,这就叫做癫痫持续状态。简单来说,癫痫持续状态(status epilepticus,SE)是指癫痫发作持续时间超过5分钟,或者短时间内反复发作但意识未恢复。在急诊医学中,这属于极需警惕的危急情况。
         临床特征:
         癫痫持续状态的表现并不完全一样,有的人全身抽搐,有的人只是意识模糊、身体一阵阵抖动。比较典型的症状包括:抽搐强烈且持续、不能自主停下、发作间隙脑神经功能不能完全恢复。       
02 典型表现与生活中的警讯
-            早期信号:           有时表现为轻微发愣,动作短暂停顿,反应变慢。           
 案例:一位14岁的男孩,课堂上突然盯着黑板好几秒,同学拉他都没反应,几分钟后才恢复,这种短暂的意识受损,就是初期信号。
-            明显症状:           如果发作持续数分钟仍未终止,出现持续抽搐、面色发青、叫喊、失禁,意识无法恢复,都属于紧急情况。           
 案例:52岁的女士在厨房时突然倒地抽搐,5分钟过去动作依旧重复,没有任何回应。家人赶紧拨打120并记录发作时间。
03 为什么会发生癫痫持续状态?
癫痫持续状态背后有许多不同原因,有些是突然出现,有些是长期积累。以下几点在临床上较为常见(Trinka et al., 2015):
| 风险因素 | 生活例子 | 机制说明 | 
|---|---|---|
| 突然停药 | 长期服抗癫痫药的中年男性,外出旅行时忘记带药,漏服两天突然发作 | 药物中断引发脑神经兴奋失衡,容易持续发作 | 
| 中枢神经感染 | 老人因高烧、头痛住院,经查为脑膜炎后出现持续抽搐 | 脑部炎症刺激神经元,使放电活动增强 | 
| 低血糖/电解质紊乱 | 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用量不当,突然昏迷,伴有抽搐难以停止 | 葡萄糖供应严重不足或钾钠离子紊乱,直接干扰大脑能量供应和神经功能 | 
| 脑外伤/卒中 | 年轻人在车祸后昏迷,脑部损伤后很快出现癫痫持续状态 | 脑组织损坏使神经放电异常持续 | 
简单来说,提出诱因越早识别,越容易避免长时间危害。癫痫持续状态可导致记忆障碍、语言障碍,甚至危及生命,要小心每一种隐藏诱因。
04 紧急处理:面对持续发作,怎么做才不慌?
癫痫持续状态需要争分夺秒地处理。正确施救能显著提高患者的安全几率,以下方法出自指南与循证共识(Glauser et al., 2016)。
- 1. 首先确保呼吸道通畅: 让患者侧卧,头部偏向一侧,防止口腔分泌物流入气道造成窒息。
- 2. 切勿强行压住抽搐的肢体、不要在口中塞物品
- 3. 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并记录发作开始时间
- 4. 给予药物干预(由专业医护执行): 首选苯二氮䓬类药物,如地西泮或咪达唑仑;如果第一剂无效,再按照医生指导快速追加第二线药物。
- 5. 同时监测血糖、电解质和体温,快速寻找诱因
简单来说,最重要的是别慌乱:保持患者安全、避免窒息、快速送医,才是行动关键。
05 如何预防癫痫持续状态?
癫痫持续状态虽然危险,但不少预防措施在日常生活中就能做到。重点是科学管理和合理调养(Krumholz et al., 2016)。以下策略分别从饮食、作息、护理几个方面给出建议:
| 推荐饮食 | 具体益处 | 食用建议 | 
|---|---|---|
| 核桃 | 帮助脑神经细胞修复 | 每天早餐加入10克核桃仁 | 
| 绿叶蔬菜(菠菜、油麦菜) | 富含镁元素,有助降低神经兴奋性 | 建议两餐中有一顿搭配绿叶蔬菜 | 
| 低脂奶制品 | 补充蛋白质,提高机体抗疲劳能力 | 每周可安排3~4次低脂酸奶或牛奶 | 
| 瘦肉 | 提供血红素铁,改善脑部供氧 | 搭配膳食每周2~3次 | 
- 定时服药,不擅自停药或换药,如需调整请务必与医生沟通
- 保持规律作息,生活起居稳定,尽量避免熬夜和剧烈情绪波动
- 家人和朋友需了解急救流程,定期进行知识复习
- 如计划备孕、手术或更换药品,应提前与神经科医生沟通
06 癫痫持续状态后的康复与随访
         急性期过后,科学康复和定期随诊才能让生活逐步恢复。
         有一位23岁的女生,以前因为发作频繁一度无法顺利上学。经过系统治疗后,在家人和医生的共同帮助下,现在已重返课堂。她的例子说明,只要坚持规范管理,生活质量完全有机会改善。       
| 康复重点 | 具体措施 | 
|---|---|
| 认知训练 | 安排简单的学习、记忆练习,循序渐进提高能力 | 
| 日常起居照护 | 避免独自外出,家人适当陪伴,减少跌倒等次生伤害 | 
| 定期复查 | 每3-6个月复诊,关注脑电、血药浓度和药物耐受性 | 
| 心理疏导 | 开展心理咨询,缓解焦虑与抑郁情绪,增加自我接纳 | 
参考文献与推荐阅读
- Trinka, E., Cock, H., Hesdorffer, D., et al. (2015). A 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status epilepticus–Report of the ILAE Task Force on Classification of Status Epilepticus. Epilepsia, 56(10), 1515–1523.
- Glauser, T., Shinnar, S., Gloss, D., et al. (2016). Evidence-Based Guideline: Treatment of Convulsive Status Epilepticus in Children and Adults. Epilepsy Currents, 16(1), 48-61.
- Krumholz, A., Shinnar, S., French, J., et al. (2016). Managing Epilepsy and Co-Existing Disorders. Epilepsy & Behavior, 64(Pt B), 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