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听见身体的SOS信号
在一个安静的午后,小琪突然对妈妈说耳朵胀胀的,听声音也有点闷。妈妈没当回事,直到孩子晚上喊痛得睡不着,才赶紧带她去医院。其实,不只是孩子,很多成年人也悄悄经历过耳朵发闷、短暂疼痛或者听力变得怪怪的时刻。你以为只是小毛病,但有时候,身体正悄悄通过耳朵发出SOS。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从身边体验聊起,让你彻底了解中耳炎:从异常信号,到怎么科学识别、预防和处理。
01 什么是中耳炎?
简单来讲,中耳炎指的是中耳(位于鼓膜与耳咽管之间的小空间)发生的炎症,最常见的是因为感染引起。这里好比耳朵内部的小房间,平时安安静静地,但受到细菌或病毒侵袭时,房间里的“空气”变得浑浊,甚至充满液体。中耳炎可以分急性和慢性,急性的发作比较快,慢性的则表现隐匿,时轻时重。儿童因为耳道、咽鼓管较短,更容易中招;不过成人免疫力下降或过敏季节时,也可能突然发生。
👂小贴士:中耳炎和外耳道炎(如游泳过度后耳朵疼)不是一回事,位置和治疗方式都不同。分清楚很关键。
02 常见症状:警惕那些不寻常的提示
| 阶段 | 表现 | 生活场景 |
|---|---|---|
| 早期(轻微) | 耳闷、偶尔轻疼、短暂听力模糊 | 比如洗头后耳朵闷堵、偶尔听不清电视或对话 |
| 进展期(明显) | 持续耳痛、听力下降、耳内有液体流出、耳鸣 | 如白天耳朵一阵一阵疼,夜里疼得影响睡眠,甚至见到黄色分泌物 |
32岁的李先生,感冒一周后耳朵持续疼痛并开始出现流黄水,到医院检查后被诊断为中耳炎。这说明,持续性耳痛和分泌物流出时,别拖,及时就医更靠谱。
🛑 小结:短暂的不适可以观察,持续/加重或伴随分泌物,要尽快去医院。
03 如果不管它?——中耳炎的潜在危害
- 鼓膜穿孔:炎症严重时可以使鼓膜破裂,导致耳朵内有液体流出,偶尔会感到短暂的疼痛后似乎减轻,但实际上病情可能加重。
- 永久性听力下降:长期未经正确处理可能损伤听觉神经或中耳结构,尤其对孩子的语言发育有长远影响。
- 严重并发症:少数情况会波及颅内,如引起脑膜炎或乳突炎,不过这种情形较罕见,但确实需要警惕。
一项研究数据显示(Monasta et al., 2012):全球每年约有7亿例急性中耳炎,其中超过一半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见,这不是小概率事件。
04 为什么会中招?中耳炎的常见成因
| 成因类型 | 具体说明 | 现实例子 |
|---|---|---|
| 呼吸道感染 | 感冒或鼻炎诱发的菌、病毒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 | 小朋友冬天频繁感冒,感冒没好耳朵就"堵住了" |
| 过敏体质 | 易过敏的人,鼻腔和咽鼓管黏膜容易肿胀阻塞 | 患有哮喘或经常打喷嚏的人更易中耳不适 |
| 环境因素 | 被动吸烟、游泳、频繁捏鼻擤鼻等都可能增加中耳炎风险 | 在密闭或污染环境长时间工作的人 |
| 解剖因素 | 儿童咽鼓管短、扁平,导致细菌更易入侵 | 学龄前孩子每年数次耳朵发炎 |
05 保护耳朵,从生活细节做起
- 增加蔬果摄入 — 维生素C丰富的橙子、猕猴桃、青椒等,有助于提升免疫力。
建议:每天吃2~3份新鲜蔬果,尤其在流感季。 - 适当接种疫苗 — 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能减少相关感染风险。
建议:按社区卫生机构建议定期接种。 - 保持鼻腔、咽部卫生 — 利用温盐水清洗鼻腔或保持呼吸道湿润。
建议:早晚各一次,特别在过敏季节。 - 合理安排休息与体育锻炼 — 规律作息能促进整个免疫系统健康。
建议:每晚保持7小时以上睡眠,每周至少运动3次。
- 何时需要去医院? 只要出现持续耳痛、听力下降或分泌物流出,就别犹豫,及时到耳鼻喉科就诊。特别是儿童,症状持续超过48小时建议尽快检查。
- 如何选择就诊机构? 大型医院或有专业耳鼻喉科的社区诊所都是不错选择。如果症状不重,可以先去社康或家庭医生初筛,有问题转诊到更高等级医院。
06 治疗途径:面对中耳炎时的选择
| 治疗方式 | 适用人群 | 举例说明 |
|---|---|---|
| 对症支持治疗 | 症状轻微的成人及学龄儿童 | 局部热敷,休息,物理降温 |
| 抗感染药物 | 病原明确或症状中重度 | 医生处方抗生素,如阿莫西林。一定要足量、足疗程! |
| 手术干预 | 反复、中重度、并发症患者 | 鼓膜切开引流、放置通气管(多见于反复发作儿童) |
07 生活中该怎么做?
耳朵的健康往往被大家忽略。其实只要保持鼻咽健康、提高身体抵抗力,绝大多数中耳炎可以预防。出现不舒服,尤其是孩子和免疫力低的人,要比平时更用心。健康不是拼命查症状、吃药,而是积累良好习惯。如果你刚好有耳朵闷堵,别担心,也别硬扛。该休息就休息、该检查就检查。保护耳朵,就是保护交流的桥梁,也是身体发出的信号之一吧。
🔎 参考文献
- Monasta, L., Ronfani, L., Marchetti, F., Montico, M., Brumatti, L., Bavcar, A., ... & Baracchini, C. (2012). Burden of disease caused by otitis media: systematic review and global estimates. PloS one, 7(4), e36226.
- Bhutta, M. F., & Thornton, R. B. (2011). Understanding the aetiology and resolution of chronic otitis media from animal and human studies. Disease Models & Mechanisms, 4(2), 147-157.
- Lous, J., Burton, M. J., Felding, J. U., Ovesen, T., Rovers, M. M., Browning, G. G., ... & Gluud, C. (2014). Grommets (ventilation tubes) for recurrent acute otitis media in children. The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1), CD0018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