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肿瘤患者的营养支持:科学与艺术的结合

  • 399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肿瘤患者的营养支持: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封面图

肿瘤患者的营养支持:科学与艺术的结合

01 肿瘤与营养: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医院肿瘤病区,常能听到家属和患者围绕吃什么、小口多餐、喝粥还是喝奶争论不休。其实,肿瘤带来的变化不光表现在外表,身体内部其实也悄悄发生了不少调整。化疗、放疗、甚至单单疾病本身,都会让人感觉食欲减退,甚至经常乏力,饭菜的味道也变得淡而无味。很多人发现,原本喜欢的家常菜,现在吃几口就腻了,甚至连水果都不再觉得甜美。

这种现象其实不难理解——肿瘤是一种“消耗性疾病”,会让身体消耗比平时大得多的能量(Baracos VE, 2018)。另一方面,心理压力和疾病不确定性,也容易让患者陷于担忧,进而影响进食意愿。长此以往,不只是体重下降,免疫力、伤口恢复、甚至情绪状态都会受到波及。

🤔 小提醒: 忽视食欲的变化,很容易陷入“越不想吃越虚弱”的恶性循环。发现吃不下、味觉变化时,及时沟通医生、营养师很有帮助。

02 营养支持的原则与重要性

营养支持可不是“多吃点”这么简单。科学的营养干预要先看清一个人的营养状况:体重有没有变化、最近吃得怎么样、有没有肠胃不适,再结合肿瘤种类、治疗方式来定(Arends J et al., 2017)。

步骤 具体做法
全面评估 询问病史、体重、查体、营养风险筛查
个体化推荐 根据疾病阶段、消化吸收能力调整能量和蛋白摄入
动态跟踪 定期复查体重和实验室指标,及时调整方案

有位55岁的男性胃癌患者,因为消瘦、营养不良,术后恢复速度远慢于同期病友。医生结合他的情况,调整了补充蛋白和维生素的方案,配合每日少量多餐,三周后伤口愈合明显加快,精神状态也改善了许多。
这例子说明,没针对实际状况的营养支持,很容易错过恢复身体的“黄金窗口”。

03 常见的营养困扰和应对策略

  • 1. 恶心、呕吐: 肿瘤患者,特别是在化疗期间,三顿饭都吃不下成为常态。有位36岁的乳腺癌女性,每次治疗后恶心厉害,喝口水都觉得苦。建议尝试清淡、易消化、温热的小份食物,每两个小时小口多次,有必要时可用专用止吐药协助进餐。
  • 2. 食欲减退: 不少人发现,饭菜没有味道,闻见油腻反而想吐。这时,可以通过增加餐食颜色和香气、吃点新鲜水果,比如橙子、猕猴桃,或者用薄荷、柠檬调味唤醒食欲。
  • 3. 口腔溃疡、吞咽困难: 有些头颈部肿瘤患者,由于放疗导致口腔疼痛。适宜吃质地细腻、温凉的流质或半流质食品,如藕粉、米糊,避免过热、辛辣。
  • 4. 腹泻或便秘: 使用部分营养补充剂或药物后,肠胃不适也比较常见。肠容易燥者,可以适当增加香蕉、红薯等膳食纤维;腹泻多时,则每餐量可减少,注意水分电解质补充。
🧃小贴士: 奶类、蛋类(如蒸鸡蛋羹)、淡味肉汤是恢复期间能量的好来源,也比较容易入口。如果实在吃不下,必要时可临时选择市售的肿瘤专用营养液。

04 营养干预的各阶段调整

营养干预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个阶段要有不同的“打法”。有点像做菜一样,主料、火候和佐料要按情形变化。

阶段 营养原则 小建议
术前 增强体力、补充蛋白、调节电解质 增加瘦肉、豆制品进食,配合适量蔬果
术后 促进恢复、保护肠胃、避免感染 前三天建议稀流饮食,比如米汤、藕粉,之后再逐步过渡
化疗/放疗 维持营养、缓解不良反应 定时少量多次进食,食物选择要柔软、易消化,蛋白补充要充足

例如一位42岁的女性直肠癌手术后,刚开始只能耐受米汤,三天后加了鸡蛋羹,又逐渐加上软烂的面条、蒸南瓜。一个月后饮食已与常人无异。
这说明营养恢复是逐步推进的,不用太着急。每一步都扎实一些,身体更容易跟得上。

05 真实世界下的营养支持方案

现代肿瘤营养支持方式主要有三种:口服营养、肠内营养(胃管/鼻肠管)和静脉营养(点滴)。不同情况要量身定制,下面简单梳理它们的用法:

方案 适用情况 特点/例子
口服营养补充 大部分轻中度消耗、无严重吞咽障碍 比如自制高蛋白奶昔,或市售口服营养粉(ONS),增加奶、鸡蛋、豆腐等
肠内营养 不能正常进食,但肠道功能还在 例如鼻胃管注入流质营养液,一般推荐在术后早期尝试
静脉营养 肠功能不全或严重手术后 特定营养液通过静脉输入,短期内可为身体提供所需主要能量和蛋白质

案例:一位70岁的男性肺癌患者,因严重进食障碍,采用了鼻胃管肠内营养两个星期。期间体重略有回升,免疫指标也有改善。之后,医生协助逐步回到少量口服进食。这说明,即使不能吃饭,也有多种方法保证能量和养分的供给,为治疗赢得时间。

📋Tips: 哪种营养干预适合自己,需要听从专业医生和营养师的建议,不建议自行网上买高蛋白制剂或照搬别人的方案。

06 展望未来:营养支持的新方向

随着精准医疗的发展,肿瘤营养也越来越强调“个性化”。比如,有人天生乳糖不耐受,有人蛋白吸收有难题。越来越多研究正在推动肠道菌群和营养代谢标志物的应用,将来,营养支持方案可能会像量身西装一样,为每个人定制专属调整(Sahin U et al., 2022)。

  • 新型营养素研发,提升特定免疫力
  • 人工智能+大数据,辅助筛查营养风险
  • 肠道微生态调节配合标准营养补充
💡也许没想到: 有些医院已经引入了基因检测指导个体营养,这将极大提升恢复质量。

实际上,注重科学饮食、适时补充、积极配合专业指导,是保障健康的“护身符”。每个人的路径都不一样,有疑问时,及时与专业医生、营养师沟通,才是减少风险、改善生活质量的关键。

07 日常预防——吃什么对肿瘤患者有益?

很多人担心自己“吃错了”,其实重点并不在于忌口,而在于怎么“添砖加瓦”式地补充能量和活力。下面这些日常选择,简单实用:

食物 具体功效 实用建议
深色蔬菜 丰富的抗氧化物,支持免疫 每日加一小盘西兰花、胡萝卜等,做成沙拉或汤
鸡蛋、瘦肉 高蛋白,有助组织修复 建议蒸煮或炖煮,每天吃1-2次
新鲜水果 增强食欲,补充维C和微量元素 饭后吃点橙子、蓝莓、猕猴桃,帮助开胃
豆制品 补充植物蛋白,改善整体营养结构 豆腐、豆浆、豆皮交替选择,每2-3天加入餐桌
优质奶制品 补钙,提供易消化蛋白 温热牛奶或酸奶根据体质选用,睡前一杯

Tips: 偏瘦或恢复期,应优先保证主食(如米饭、面条)不断餐,能量足了,身体恢复更快。注意,如果某种食物吃了总不舒服,及时和医生沟通调整。

  • 三餐规律,避免暴饮暴食
  • 适度锻炼,促进消化
  • 每月自查体重变化,体重突然下降要警惕

参考文献

  1. Baracos VE. (2018). Hidden dangers of cancer ‘cachexia’—muscle wasting as a silent threat in cancer patients. Nature Reviews Clinical Oncology, 15(12), 699-700.
  2. Arends J, Bachmann P, Baracos V, et al. (2017). ESPEN guidelines on nutrition in cancer patients. Clinical Nutrition, 36(1), 11-48.
  3. Sahin U, Toprak AE, et al. (2022). Personalized nutrition in cancer therapy: Current perspectives and potential future directions. Cancers, 14(10), 2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