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健康科普:全面认识、及时行动
01 认识胃癌:这是一种怎样的疾病?
很多人在聚餐时会突然感叹:“饭吃着越来越不香,是不是肠胃出问题了?”胃癌,其实是胃部出现的恶性肿瘤。说起来,胃癌在全球癌症中算得上是“大户”,有研究显示,每年大约有100万人新发胃癌(Smyth, E.C. et al., 2020)。如果可以早些发现,五年生存率能到七成。但由于早期症状不明显,容易被误以为是普通胃病,等到症状明显时,往往已经拖得比较晚了。了解它的基本情况,对每个人的健康管理都很重要。
其实胃的任务一天都挺繁重:它像是个厨房打杂,每天处理着各式食物。如果有异常细胞在胃里慢慢生长,可能会破坏原有的“秩序”,影响我们的消化甚至整体健康。胃癌就是这样一个不速之客,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02 警惕这些“敲门砖”:胃癌的信号在何时出现?
胃癌早期很容易跟“小毛病”混淆。有的人可能只是偶尔觉得饭后胀气,有时候轻微不适,吃点消食片就过去了。这一阶段的信号轻得让人忽视,很多人完全不会想到还有更大的问题。所以,如果只是偶尔胃胀、轻度恶心,暂时不用太紧张,但要多留意身体的变化。
当胃癌进入发展阶段,信号会变得明显,甚至持续:比如上腹部出现胀痛感,觉得饭量变小,即使没怎么吃,胃口也不太好。短时间体重下降或者经常恶心呕吐,这些就值得引起重视了。有一位女性患者在放疗科就诊时,因晚期胃癌伴随食欲减退、明显消瘦而被确诊。她没有明显的生活习惯问题,但合并高血压、2型糖尿病,使治疗过程更复杂。这个例子说明,当身体连续出现食欲下降、消化紊乱或警示性变化时,别等着“熬过去”,及时就医很关键。
03 为什么会得胃癌?分析主要成因
胃癌的发生和多种因素有关,有些是外界影响,有的则和身体本身有关。下面简单分几点说说。
-
1. 慢性炎症和细菌感染
最常见的是幽门螺杆菌(一种胃部细菌)感染。研究指出,携带这种细菌的人患胃癌的风险有明显升高(Peek, R.M. & Blaser, M.J., 2002)。它像是长期“磨损”胃黏膜,时间久了容易引起慢性炎症,增加细胞变坏的概率。 -
2. 饮食结构影响
日常膳食中高盐、烟熏、腌制类食物吃多了,会产生亚硝胺等有害物质。这些物质属于已知的致癌因子,长期摄入对胃黏膜损伤明显(Correa, P., 2013)。 -
3. 生活和家族因素
年龄越大,胃黏膜修复能力越弱,癌变的风险随之上升。同时,有家族胃癌史的人,患病风险也高于一般人群。此外,长期吸烟亦会带来额外负担。
这些风险因素都各有自己的“推手”,不过只要知晓背后的原因,关于预防我们还是有办法可以做的。
04 胃癌的检查与诊断流程详解
很多朋友会好奇,怀疑胃癌后到底应该怎么查?其实大致有三个核心环节。
-
胃镜检查
这是最常见也是最直观的方法。医生通过一根细细的管子,直接看到胃内的实际情况。不仅可以观察有没有溃疡或肿块,还能取组织做下一步病理分析。 -
病理活检
检查过程中取下来的组织是“侦查兵”,送到病理科进一步分析。这样能判断是不是恶性细胞,以及属于哪种类型的胃癌。 -
影像学检查
包括CT、MRI等检查,用来判断肿瘤是否扩散到周围组织和淋巴结。这对于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非常关键。
有些患者合并基础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需要额外评估治疗的可行性。比如因为晚期胃癌入院的那位女性,在医生查房时就要完善检查,排除化疗禁忌,确保每一步都安全可控。
05 胃癌的治疗方式有哪些?
-
💉 手术治疗
如果能早期发现,绝大多数情况下手术切除是首选。通过去掉病变部分,可以最大限度“修补”胃部功能。恢复期要看切除范围。 -
💉 化疗和放疗
对于不能手术的中晚期病例,会考虑使用药物(化疗)或放射治疗。虽然副作用可能会让人不舒服,比如恶心、乏力,但可以有效延缓癌症进展,改善生活质量。 -
💉 个体化联合治疗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对应方案,比如手术后联合辅助化疗,或加用靶向药物。合并基础病人群,还要同时关注血压和血糖情况,做好支持治疗。
目前针对不同阶段的胃癌,治疗手段主要追求“延长有效生存期”,而不是单纯追求“治愈”。也就是说,哪怕是晚期,合理治疗依然能让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06 日常怎么做,有助于降低胃癌风险?
虽然致病风险中有些因素无法完全避免,比如年龄,但在日常生活中还是有不少简单、高效的做法可以帮我们降低胃癌风险。
- 新鲜蔬果 🥦 + 支撑胃部健康 + 建议每顿饭都加两样不同颜色的蔬菜
- 全谷杂粮 🌾 + 丰富的膳食纤维,帮助肠道“清理”多余废物 + 早餐试试燕麦、玉米或糙米饭
- 优质蛋白 🍗 + 修复细胞组织损伤 + 正常饮食中鸡蛋、豆腐、瘦肉合理搭配
- 充足水分 + 保证代谢顺畅 + 一天分次补水,不要等渴了才喝
- 定期体检 + 预防“隐匿”风险 + 40岁后建议每两年做一次胃部相关检查
- 幽门螺杆菌检测 + 帮助早筛风险 + 如遇胃部反复不适,可主动要求医生安排检查
如果发现自己或家人生了一些持续症状(比如饭量下降、体重明显减轻等),最好尽早就医,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查明原因,不要迷信偏方和单一治疗。
07 小结:科学认知,管理胃部健康
其实,胃癌的发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每一个信号都意味着大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均衡饮食、保持规律作息、主动做筛查,就是最大的主动权。不必把胃癌想成极端可怕的敌人,它更像是一个需要我们警觉的小麻烦。安全感和健康其实都掌握在自己手里。如果还不放心,可以和家人朋友多聊聊,把健康管理当作一种生活方式慢慢坚持下去,总会收获不一样的结果。
关键文献引用:
1. Smyth, E.C., Nilsson, M., Grabsch, H.I., van Grieken, N.C.T., Lordick, F. (2020). Gastric cancer. Lancet, 396(10251), 635-648. 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20)31288-5
2. Peek, R.M., & Blaser, M.J. (2002). Helicobacter pylori and gastrointestinal tract adenocarcinomas. Nature Reviews Cancer, 2(1), 28-37.
3. Correa, P. (2013). Gastric cancer: overview. Gastroenterology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 42(2), 211-217.
4. Stomach cancer - Symptoms and causes. (Mayo Clin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