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素食者的维生素B12缺乏:影响、预防与补充全指南

  • 96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素食者的维生素B12缺乏:影响、预防与补充全指南封面图

素食者的维生素B12缺乏:你必须知道的预防措施

01 维生素B12到底有多重要?

如果你身边开始流行素食,或者你本身就是个严格吃素的人,有没有听过“维生素B12”这个词?有时家人可能会关心:“你不吃肉,B12会不会缺啊?”其实,维生素B12在身体里比你想象得还要忙。它帮我们生产红细胞、维护神经信号的“线路”,还参与DNA的合成。就像身体隐形的“供电站”,一旦电力不足,各种小问题可能悄悄找上门。简单说,缺了B12,身体部分“工厂”就罢工了。

健康影响:如果平时吃得没注意,B12缺乏迟早会出问题。比如贫血、记忆力下滑,甚至影响情绪和行动。别小看这样的小营养素,它的重要性往往在缺乏后才被重视。

🍃 小提醒: B12不能靠人体自造,只能从食物或补充剂里来。

02 素食者到底容易缺乏么?

  1. 1) 完全素食主义者最易缺乏:严格吃全素(即Vegan)的人通常不碰任何肉、蛋、奶制品。这类饮食,几乎摄取不到B12源头。比如,一位28岁的女性朋友,坚持素食5年,平时看起来身体不错。但体检却发现B12明显偏低,这让她很吃惊。
  2. 2) 偶尔吃蛋、奶者风险略低:部分素食(如蛋奶素,Lacto-ovo vegetarian)者,因为偶尔吃点奶制品或鸡蛋,其B12摄入来源相对广些。不过,即使这样,许多人实际摄入量还是低于生理需求。
  3. 3) 老年素食者要格外注意: 年龄大了,消化功能下降。比如某位65岁退休男性,食欲一般,长期素食,不仅B12偏低,连神经反应都变迟钝。年龄加素食,风险像“双保险”一样叠加。
🥛 别忽视:动物性食品才是主要B12来源,植物性食物几乎不含B12。

03 这个缺乏容易被忽视,什么信号该警觉?

刚开始缺B12时,很难察觉,大多数人没什么特别不适。有些人偶尔觉得累一点、忘性变大,容易归因于“没休息好”。但一旦缺乏变严重,变化就会越发明显——比如,走路容易腿麻,甚至经常心慌。需要留心这些小信号,别总以为是“小烦恼”。

阶段 常见现象 生活中的表现
早期(轻度) 偶尔头晕、容易疲劳、健忘 跟朋友聚会,刚坐下就觉得乏力;有时找钥匙、忘记台词
中重度 持续乏力、手脚发麻、贫血 爬楼心跳快,下楼脚踩棉花感,手指麻木
严重缺乏 神经损伤、行走不稳、情绪异常 说话磕巴、注意力涣散,自我感觉越来越差
🔎 提示:等症状很明显才去查,往往已经影响生活。最好平时就注意早期信号。

04 为什么素食容易导致B12缺乏?

说起来,B12几乎只存在于动物性食物,比如肉类、蛋、奶。因此,素食者一旦完全不吃这些食物,总有摄入缺口。除饮食因素外,年纪增长、肠胃疾病(如慢性胃炎)的人,即使偶尔吃点动物食品,吸收也比年轻人慢一拍。研究指出,素食者B12摄入不足的几率,比非素食者高出2-5倍(O'Leary & Samman, 2010)。此外,部分消化系统疾病(如克罗恩病、胃肠手术后)也影响B12吸收。

  • 饮食单一:食物选择范围小,B12来源有限。
  • 吸收障碍:伴有消化道疾病或服用部分药物,比如长期服用胃药者,更难吸收B12。
  • 生理需求高:孕妇、哺乳期女性、生长发育中的青少年,本身体内需要量增加,但饮食难满足。
📚 数据参考:O’Leary, F., & Samman, S. (2010). Vitamin B12 in health and disease. Nutrients, 2(3), 299-316.

05 食疗和补充:B12怎样才能吃够?

食品/补充方式 具体功效 食用建议
Fortified食品(强化谷物饮品、豆奶) 直接额外添加B12,方便吸收 每天早餐可替换成含B12标注的谷物、豆奶饮品等
营养酵母(Nutritional Yeast) 素食专用,添加B12,口感好 拌沙拉、撒在热菜上,每日一小勺
B12补充剂(药片/口含片) 最直接,吸收率高 根据包装说明每日或每周定量服用
蛋和奶制品 适合蛋奶素者,天然来源B12 建议每周适量食用,灵活搭配主食
💊 提醒:只靠海带、蘑菇等植物补B12不靠谱,它们含的“B12类似物”人体利用率极低。
什么时候需要就医? 如果已经出现持续疲劳、麻木、记忆力变差的现象,建议及时就医。选择含临床营养科、内科的正规医院做B12相关检测,医生会根据个人状况调整补充方案。

06 检查该怎么查?多久查一次合适?

  • 血常规:能否贫血给出基本提示,但B12缺乏有时并不伴随严重贫血。
  • 血清维生素B12:直接反映体内B12储备,是当前最常用的B12缺乏筛查方式。
  • 甲基丙二酸(MMA)、同型半胱氨酸(Hcy):当B12不足时,这两项升高,是进一步判断的参考。
🔬 建议:成年人建议每1-2年检查一次B12水平,有特殊症状或高风险建议半年检查一次。
检查结果偏低时,不要自行随意补充高剂量,最好遵医嘱调整。

07 生活方式调整与营养认知

  • 加强营养知识学习,别被网上谣言误导。
  • 尝试多样化饮食,日常把强化食品、营养酵母等轮换着吃。
  • 养成定期体检的习惯,发现信号尽早行动。
  • 与家人朋友分享B12健康知识,互相提醒,减少偏见。
🌈 友情建议:B12缺乏不是绝症,关键是及时发现、科学补充,比盲目跟风更可靠。

其实每个人的饮食方式都值得被尊重。只要足够了解自己的风险,并采取实际行动,素食者也可以活得健康、自在、充满活力。

参考文献

  • O’Leary, F., & Samman, S. (2010). Vitamin B12 in health and disease. Nutrients, 2(3), 299-316. 链接
  • Green, R., & Allen, L. H. (2014).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of vitamin B12 deficiency. 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11(9), 545-558. 链接
  • Pawlak, R., Lester, S. E., & Babatunde, T. (2016). The prevalence of cobalamin deficiency among vegetarians assessed by serum vitamin B12: a review of literature. Europe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70, 866–870. 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