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代谢性慢病与脑梗死:理解风险、管理健康、预防并发症

  • 206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代谢性慢病与脑梗死:理解风险、管理健康、预防并发症封面图

代谢性慢病与脑梗死:理解风险、管理健康、预防并发症

01 其实什么是代谢性慢病?

日常生活总绕不开健康问题。午饭后办公室聊两句,发现不少同事在关心血压血糖。其实,代谢性慢病听着陌生,其实离不少人挺近——像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这些慢慢出现的小麻烦,通通属于这类。简单来说,它们是身体“能量工厂”出毛病,导致身体对糖、脂肪、尿酸等处理不畅,时间久了,对健康影响挺大。

身体长期承担这些“慢性压力”,容易影响器官、血管和大脑,甚至普通活动也越来越力不从心。所以日常管理很关键,不只是为了身体数据好看,更多是让自己生活得更踏实。

02 代谢性慢病会发出什么“信号”?

这些疾病刚出现时,信号其实挺细微——

  • 轻微易累,尤其是活动后,感觉恢复慢,偶尔困倦,但容易被误当作工作压力大。
  • 体重变化:有时体重不受控制,哪怕饮食没大变,却莫名其妙增减。
  • 多饮多尿:比如突然觉得口渴厉害,或者半夜老要起床上厕所。
  • 轻度头晕:并非剧烈,偶有迷糊,但过一会又恢复。

到“后期”,症状就比较明显了。比如血压持续升高,眼花、持续头痛,甚至走路容易发飘。如果这时还没重视,危险就会慢慢堆积起来,到后面发展到脑梗死不算稀奇。

👉 比如36岁男性(体重86kg,身高176cm),平时没什么不适,却突然脑梗,医生才发现他一直有高血压没管理。这个例子说明,有时“小病”不疼不痒,但积累大风险。

03 代谢性慢病与脑梗死到底有啥关系?

说起来,好几个常见的代谢病都和脑梗死关系密切。机制其实挺简单,但也有点像“多路堵车”——🧠

  • 血糖如果长期过高,血管壁就容易变硬、变脆,小血管更容易受损,给大脑“送血”的通道就可能被堵住。
  • 另外,高血压会让血管壁压力不断增大,像老化的水管,时间久了容易狭窄并最终堵死。
  • 血脂高,血液就会变得黏稠,血管里类似“淤泥”增多,小块儿一松动就会形成栓塞,把大脑供血“入口”卡住,诱发脑梗死。

统计来看,中国脑梗死患者大约900多万(Zhou et al., 2019),三分之二以上都存在高血压、糖尿病或高脂血症等慢病背景(Wang et al., 2022)。

比较要注意一个事实:代谢性慢病积累的危害,通常不“吓人”,但等到突然脑梗,那可就是大问题了。所以说,提早识别这些小毛病,其实就是保护大脑的第一步。

04 代谢性慢病怎么查出来?

许多人最怕医院检查,但早查早安心。诊断这类慢病,有一些明确的“标准动作” ——🩺

  • 血糖检测:空腹指尖采血或抽静脉血,数值高于正常就要考虑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
  • 血压监测:家用电子血压计就行,三天内多次测量,收缩压持续超过140mmHg,要警惕高血压。
  • 血脂分析:查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高密度脂蛋白等,主要评估身体处理油脂的能力。
  • 尿酸、肝肾功能检查:辅助排查相关并发症。

医生一般还会结合家族史、平时的生活习惯和体重变化综合评估。
有疑问时建议去正规医院的内科或者专科门诊做评估,别在家里“懵着等”,及时意识到问题处理起来会简单许多。

05 主要治疗方式有哪些?

治疗代谢性慢病,从来不是单一靠药或者饮食。这类问题更像调节“生活习惯总开关”,需要用多种办法组合,才能让“工厂”恢复运作—🛠️

  • 健康饮食:新鲜蔬菜每天建议400克以上,新鲜水果适量(200克左右)。
    粗粮(如燕麦、荞麦)帮助平稳血糖,高纤维谷物代替精米面效果更好。
  • 运动习惯:每周至少累计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快走、骑车、慢跑等),运动后心跳加快但能说话最好。
    初期体重较重的朋友建议游泳或水中漫步,膝盖压力小些。
  • 药物管理:必要时用降压药、降糖药、降脂药等。在医生指导下调整,别跟风用药。
    有基础疾病或多种合并症的,治疗方案要更细致,不能“大家一把药吃天下”。
  • 定期监测:用表格或者手机App记录血压、血糖、体重等;定期回访专科医生。

管理慢病其实很像长期“养车”,该加油时加油,该检修时检修。步骤并不复杂,难的是坚持,但效果在日常一点点积累出来。

06 有哪些靠谱的日常预防和风险管理建议?

日常管理说起来不少,其实核心就几条,做好这些,对降低脑梗死和慢病风险最有帮助👇
  • 绿叶蔬菜 + 调节血糖、降低血脂 + 建议每餐都有深色蔬菜,如菠菜、西兰花。
  • 燕麦、全麦面包 + 高膳食纤维有助血糖平稳 + 主食中可以部分替换白米面。
  • 鸡胸肉、鱼肉 + 优质蛋白,降低心脑血管负担 + 每周吃2-3次。
  • 豆类食品 + 有益肠道、降脂稳糖 + 建议2-3天一次,比如豆浆、豆腐。
  • 每日运动 + 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 每次30分钟左右快步走,没必要太剧烈。
  • 定期体检 + 及时发现异常 + 建议一年一次基础体检,40岁以后增查血脂、血糖、颈动脉超声等。

有基础病的朋友,遇到头晕、说话不利索、肢体突然无力一定要立刻就医。发现问题早,恢复机会更多。选择正规医院神经内科专科,优先能做“溶栓”等急救处理的医院。

有时候,坚持基本规律,反而是最好的预防。规律生活、吃动平衡、心态放松。不是要“什么都不能做”,恰恰是让自己多一些选择空间。

参考文献

  1. Zhou, M., Wang, H., Zeng, X., Yin, P., Zhu, J., Chen, W., ... & Liang, X. (2019). Mortality, morbidity, and risk factors in China and its provinces, 1990–2017: 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7. The Lancet, 394(10204), 1145-1158. 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19)30427-1
  2. Wang, Y.J., Li, Z.X., Gu, H.Q., Zhai, Y., Jiang, Y., Zhao, X.Q., ... & Wang, Y.L. (2022). China Stroke Statistics 2019: A Report from the National Center for Healthcare Quality Management in Neurological Diseases, China National Clinical Research Center for Neurological Diseases, the Chinese Stroke Association, National Center for Chronic and Non-communicable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hines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Stroke & Vascular Neurology, 7(1), 56-69. https://doi.org/10.1136/svn-2021-001230
  3. Campbell, BCV, Khatri, P. (2020). Stroke. Lancet, 396(10244), 129-142. 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20)31145-7
  4. GBD 2019 Stroke Collaborators. (2021). Global, regional, and national burden of stroke and its risk factors, 1990–2019: 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9. Lancet Neurol, 20(10), 795-820. https://doi.org/10.1016/S1474-4422(21)00252-0
*部分内容参考丁香医生平台医学科普知识(https://dx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