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脾动脉部分栓塞术:微创介入如何改变脾功能亢进的未来

  • 123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脾动脉部分栓塞术:微创介入如何改变脾功能亢进的未来封面图

脾动脉部分栓塞术:微创介入如何改变脾功能亢进的未来

01 脾功能亢进:隐匿在身体深处的隐形杀手

有的时候,我们以为自己只是晨起时有点乏力,平时容易感冒,或体检指标偶尔有点“摸不着头脑”的异常。其实,这些变化背后,脾功能亢进这位“隐形杀手”正在悄悄影响身体。这种疾病并不罕见,却往往因早期难以察觉而被忽视。

脾功能亢进,是指脾脏(一个重要的免疫和血液管理器官)异常活跃,导致身体里的血细胞成分逐渐变少。最常见的表现是血小板和白细胞数量减少,轻则容易感染、贫血,重则可能引发持续的出血和抵抗力下降。长期拖延还会疲劳、面色苍白,甚至出现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 提醒:表面上似乎只是“小感冒”常来,或是体力不支,背后其实需要引起注意。有些人只是在例行体检时,才偶然被查出血常规的异常。

02 脾脏:我们无法忽视的重要器官

很多人对脾脏不太熟悉,其实它是人体免疫系统的“指挥官”之一,又像低调的“过滤工厂”。脾脏主要负责清除“老旧”红细胞、过滤垃圾,还帮助身体应对感染。当脾功能变得太活跃时,反而会把正常的血细胞也当成“过期品”清除。

脾脏功能 出现问题时的影响
免疫防御 感染几率增加,容易生病
血液循环过滤 血小板减少,出血风险增高
红细胞处理 贫血、头晕、乏力
🧩 别忽视:诱发脾功能亢进的常见基础疾病有慢性肝病、乙肝后肝硬化以及某些血液病等。
生活中如果遇到反复感冒、抽血发现血象低,一定要想到脾脏可能也“罢工”了。

03 为什么会得脾功能亢进?

  • 慢性肝病的影响:肝硬化或门静脉高压,会导致循环中的血液无法顺畅通过肝脏,部分“倒流”到脾脏,结果让脾脏卷入更多血液,“工作负荷”陡增,最终把正常的血细胞也一并处理掉。
  • 自身免疫异常: 比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有些风湿病等,这类疾病容易让免疫系统“误伤”自身血细胞,脾脏被调动增多,于是出现功能过旺的情况。
  • 血液系统疾病: 比如地中海贫血、白血病等,会影响血细胞本身的生成和寿命,脾脏需要“善后”,时间长了也变得异常活跃。
  • 年龄相关变化: 中老年人群易发,多与基础慢性病相关,但青壮年遇到也并不少见。

研究发现,肝硬化相关脾功能亢进患者中,约25%可因持续低血小板而需要特别干预 1。这些数据说明脾脏异常不仅仅是“局部小问题”,长期不处理可能对整体健康带来额外压力。

提醒:反复的不明原因出血、长期感冒、体检血象异常,都是不能掉以轻心的信号。

04 脾动脉部分栓塞术:微创治疗的新星

说起来,外科切除脾脏一直是传统疗法,但风险较大、恢复期长。近年来,脾动脉部分栓塞术(PSAE, Partial Splenic Artery Embolization)逐渐成为新的选择。这个“微创介入”术式,就像在脾脏的“供水管道”里“安阀门”,让一部分脾脏留着,减少它的“过度清除”功能,同时保留部分免疫功能。

操作过程一般是在腹股沟穿刺,将一根细导管插入脾动脉,然后注入微粒或堵塞剂,阻断部分血流。这样,部分脾组织因缺血而萎缩,血细胞不再持续“失踪”,免疫功能也能保留一部分。

优点操作流程
  • 微创操作,恢复快
  • 部分保留脾脏功能
  • 适合不能耐受开腹手术人群
  1. 局部麻醉下穿刺
  2. 导管进入脾动脉
  3. 选择性栓塞部分血流
  4. 观察脾功能及血常规变化
🌱 别忽视:PSAE并非人人适用,需要血液、肝功能、感染状态等多方面综合评估。

05 适应症与禁忌症有哪些?

适应症 禁忌症
· 脾功能亢进导致难以纠正的血小板、白细胞减少
· 合并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需纠正血象
· 不能耐受传统手术或全麻
· 活动性感染,如脓毒症
· 未能充分控制的出血倾向
· 中度及以上肾功能损害
· 极端高龄且一般状况差

临床上,像一位62岁的男性患者,因肝硬化合并严重血小板减少无法手术,尝试过多种药物均无效。这时,医生通过综合评估,为其选择了脾动脉部分栓塞,术后3个月,血小板数从原本的23×109/L升到68×109/L,反复口腔出血也得到明显改善。从中可以看出,合理选择适应症和避开禁忌,是这一术式能否获益的基础。

🚦 注意:术前检查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腹部彩超/CT等,只有明确评估后才能最大程度降低风险。

06 成功案例与疗效评价

现在来看,PSAE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被不少医院证实。比如,一份回顾性分析中,近90%的脾功能亢进患者在术后3-6个月血小板均有明显增长(Orloff, 2012)。大部分患者3-5天即可下床活动,较传统脾切除恢复期缩短50%以上。

一个45岁的女性,因系统性红斑狼疮导致严重白细胞减少,经PSAE介入后,6周内白细胞数恢复到正常范围,抵抗力明显增强,情绪也变得积极。这说明,适合的人群经PSAE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

💡 PSAE整体疗效:
  • 约80%患者治疗有效(血细胞数提升)
  • 部分早期并发症(如腹痛、发热),大多可自行缓解
  • 极个别会出现脾脏脓肿等,应及早复查

07 未来展望:更精准的微创介入技术

随着医学影像和介入材料的进步,PSAE技术变得越来越“个性化”,可以仅针对病变脾组织,预留健康脾功能。不久的将来,或许会有更多无创、智能的术式,例如结合AI影像导航、分子筛查的新型器械,更好地服务患者。
实际上,这类微创介入手段,将有机会让更多脾功能亢进的患者真正获益,不再“谈手术色变”,也给生活带来新的希望。

🚩专业建议:如果体检发现血象持续减少、反复感染、慢性肝病基础,建议选择有丰富介入经验的三级医院专科门诊就诊。早期诊断与合理干预,才是真正帮助健康的关键。
🍙日常有益饮食推荐:
  • 牛奶+蛋类:补充优质蛋白,促进细胞修复
  • 菠菜+胡萝卜:含丰富叶酸、铁元素,有助改善轻度贫血
  • 新鲜蓝莓:富含抗氧化物,有益免疫力提升
这些食品日常吃有好处,如果有基础疾病,饮食建议仍要结合医生指导。

参考文献

  1. Orloff, M. J., Isomoto, H., & Chen, Y. M. (2012). Partial splenic arterial embolization (PSAE) for hypersplenism.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18(33), 4413–4419.
  2. Pringle, S. J., Ma, R., et al. (2011). 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partial splenic embolization for treatment of thrombocytopenia secondary to hypersplenism. Cardiovasc Intervent Radiol, 34(3), 511–519.
  3. Kapur, B. J., & Carr, B. I. (2020). Current status of partial splenic embolization for hypersplenism: indications, technique and complications. World J Hepatol, 12(4), 177-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