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脾功能亢进的探秘:手术是谁的最终选择?

  • 81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脾功能亢进的探秘:手术是谁的最终选择?封面图

脾功能亢进的探秘:手术是谁的最终选择?

01. 什么是脾功能亢进?

很多人觉得脾脏只是个“边角料”器官,平时存在感不强,只有体检时才偶尔听到医生提一嘴。但其实脾脏的作用像隐形保安,主要负责处理老化红细胞、参与免疫防御,还储存一点点血液。脾功能亢进,简单说,就是这个“保安”过于活跃,把正常血细胞也一并清理出局,反而让身体出麻烦。

引起脾功能亢进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肝硬化(一种慢性肝病)、慢性血液疾病(如白血病)、和部分感染类疾病。以肝硬化为例,国内外多项研究都显示,这种疾病合并脾功能亢进的概率较高[1]。年轻人偶尔也会遇上脾功能亢进,不过多数发生在40岁以上人群。

02. 脾功能亢进的症状和体征

症状阶段 生活表现举例
初期 偶尔感觉乏力,容易出汗,或精神状态有点差。比如40岁的李先生,常误以为自己只是熬夜过头。
进展期 出血时间变长(如牙刷一碰就流血)、皮肤上莫名青紫点、经常晕头转向。 有位52岁的女士反映,她最近几个月牙龈流血越来越明显,同时脸色苍白,常常犯困。
严重期 腹部左上侧隐痛,肚子有鼓胀感,明显消瘦,有时还会反复感染。比如63岁的王大伯,就因为小伤口难愈合,才发现脾脏问题。
💡 不同人感受到的信号轻重不同,早期容易被忽视,但若有上述持续或明显表现,建议及时就医。

03. 如何诊断脾功能亢进?

诊断脾功能亢进并非只靠查体摸腹部。常用流程包括以下几步,具体流程见下表(下面内容只在本节出现,不交叉到其他部分):

检查项目 目的 检查重点
血常规 初筛 多系细胞减少,如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数值明显偏低。
腹部超声或CT 脾脏形态 观察脾脏是否肿大,排除肿瘤等其他原因。
骨髓检查 失血性/再生障碍性排查 确定骨髓造血功能是否正常,判断贫血等是否与脾脏有关。
病毒、肝炎等相关化验 寻找病因 检验潜在肝病、传染病等并发症。
🩺 诊断通常结合症状、检查结果和影像资料综合分析,避免误诊。

04. 治疗脾功能亢进,有哪些办法?

大多数脾功能亢进患者最关心的不是病名有多吓人,而是有没有不用动手术的办法。其实,只要不是特别严重,多数人可先试试保守治疗。

  • 针对基础疾病:比如肝硬化或慢性血病,先处理“根本问题”。例如乙肝相关性肝硬化,积极抗病毒治疗有助缓解脾亢。
  • 药物调理:医生常选用升血细胞类药物、免疫抑制剂、或输血等手段对症支持,但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 观察随访:有些病人轻症阶段,定期复查血常规和脾脏大小就行,一旦病情进展再考虑调整方案。
📒 有些患者担心药物副作用,其实医生会权衡利弊,无须过度担心。

05. 什么情况下需要考虑手术?

不是所有脾功能亢进都要手术,实际上绝大部分病人能通过药物或基础疾病治疗稳定。但当保守治疗无明显效果,下面情形就需要严肃考虑外科“出场”。

  • 血细胞反复降低:已经用药调理很久,白细胞、血小板还是持续下降甚至低危线,留在家里风险大。
  • 严重脾肿大并引发并发症:比如脾脏大得像“占满了左上腹”,出现腹痛、压迫胃肠或易脾破裂迹象。
  • 难以控制的出血或感染:只要一受伤就难止血,或经常出现反复感染等并发问题。
⚠️ 以下情况通常不建议手术:
  • 造血系统功能极差,术后感染风险高者;
  • 严重肝衰竭病人,脾切除风险较大。
🤔 决定是否手术需与专科医生充分沟通,评估利弊后再定方案。

06. 手术后,如何科学恢复?

真正到了需要切除脾脏这一步,多数人第一反应是“没了脾脏,会不会身体垮了?”其实,人体有多条免疫防线,脾脏切除会略微提高感染风险,但只要做好日常管理,大部分人可以正常生活。

  • 补种疫苗:医生会建议术前或术后接种肺炎球菌、流感、脑膜炎疫苗,预防重症感染,这个环节非常关键。
  • 日常护理: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人群密集地长时间逗留;感冒、发热及时向医生报备。
  • 饮食休养: 饮食营养均衡,增加新鲜蔬果和高蛋白食物,帮助身体恢复。脾脏被比作“免疫工厂”,失去一部“设备”,营养供给尤为重要。
🧑‍⚕️ 复查建议:术后定期复查血象及肝脏功能,如出现发热、腹痛、极度疲倦等异常需及时就诊。

07. 如何预防脾功能亢进,让日子过得更安心?

很多人关心:我平时能不能做点什么,降低脾功能亢进的风险?答案是肯定的。没有万能公式,但规律生活、均衡饮食、适度锻炼,确实都有好处。针对脾脏健康,下面这些具体做法值得试试:

  • 鸡胸肉:富含优质蛋白,有助造血和提升抵抗力;每周2-3次,每次适量即可。
  • 菠菜:含有铁和叶酸,帮助调节血液健康;建议可以在早餐或午餐中搭配。
  • 黑木耳:膳食纤维丰富,帮助消化,适合配汤或凉拌。
  • 红枣:对提高血象有辅助效果,建议当作偶尔小零食,不宜贪多。
🌱 定期体检,若有慢性肝病、血液方面基础疾病,建议与医师建立长期随访,调整生活方式。

08. 主要参考文献(APA格式)

  1. Garcia-Tsao, G., Sanyal, A. J., Grace, N. D., & Carey, W. (2007).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of gastroesophageal varices and variceal hemorrhage in cirrhosis. Hepatology, 46(3), 922–938.
  2. Pan, H. (2015).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cirrhosis and portal hypertension. Americ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110(4), 529–536.
  3. Di Sabatino, A., Carsetti, R., & Corazza, G. R. (2011). Post-splenectomy and hyposplenic states. The Lancet, 378(9785), 86–97.
  4. Tovey, L. A., & Hall, R. (2019). Spleen-related cytopenias: from diagnosis to therapy. Blood Reviews, 38, 100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