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关注麻醉在手术及重症监护中的重要性:让你更了解与应对

  • 55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关注麻醉在手术及重症监护中的重要性:让你更了解与应对封面图

关注麻醉在手术及重症监护中的重要性:让你更了解与应对

01 麻醉的基本概念是什么? 🌙

提到手术,许多人第一反应其实不是刀口,而是“怎么办,会不会很疼?”其实,绝大多数手术的背后,都有麻醉医生在默默护航。简单说,麻醉就是用药物帮患者调节意识和疼痛,让手术可以顺利进行。
很多人以为麻醉只是一针或一台机器,其实更像是一道看不见的“安全屏障”——让你在最关键的时候放心交给专业医生。

麻醉的本意,既是“让身体暂时不感受到不适”,更重要的是为外科医生争取了操作空间。别忽视,手术背后的“低调主角”,有时候决定着手术能否安全顺利地完成。医学上已经有大量证据表明,科学麻醉管理能明显降低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Butterworth, J. F., et al., Morgan & Mikhail's Clinical Anesthesiology, 2022)。

02 麻醉的常见类型有哪些?🧊

其实,麻醉可不是“一种打天下”。根据手术需要和患者状态,麻醉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 全身麻醉:患者完全入睡,意识和痛觉都感受不到,适合大中型手术。举个例子,如肝癌切除手术,患者全程不会有印象。类似于“暂停键”被按下,麻醉医生全面接管身体的保护功能。
  • 局部麻醉:只让身体的某一小块区域“麻木”,比如拔牙、表浅的皮肤手术。患者头脑清醒,只是对应部位感觉不到疼痛。
  • 神经阻滞:通过针对性“关闭”神经通路,让一整个部位都失去痛感。常见于剖宫产(椎管内麻醉)或四肢手术。

每种麻醉都像订做的“安全外套”,麻醉医生会根据疾病、手术方式和患者基础健康情况仔细评估选择。别小看麻醉方案,合适的类型有助于术后恢复速度和减少风险(Apfelbaum, J. L., et al., Practice Advisory for Preanesthesia Evaluation, Anesthesiology, 2012)。

03 麻醉前有哪些必要准备?🔎

手术前如果感到紧张,其实完全正常。尤其面对麻醉,大家更是有不少疑问。实际上,麻醉前的准备环节很严谨,主要包括这几个方面:

  • 一、全身状况评估:医生会聊你的既往疾病,有没有高血压、糖尿病、呼吸疾病等。例如患者家属常问:“血压最近不太稳,会不会影响麻醉?”答案是,只有综合了解,才能降低风险。
  • 二、过敏及用药史梳理:问清过敏史和近期服过的药物,有些药可能和麻醉药物相互作用。如果忽略这点,麻醉意外概率会明显增加。
  • 三、必要检查:心电图、胸片、实验室检查等,评估心肺肝肾功能。比如肝癌手术患者,术前肝功能评估直接决定用药方案。

上个月一位65岁男性肝脏肿瘤患者,术前没有高血压、糖尿病,做了全面的实验室检查,让麻醉方案变得更安全。这也提醒,配合好术前评估,是保障麻醉安全的重要一步。

04 麻醉过程中,医生如何保障重要生命体征?🩺

你或许听过这样的话:“手术做得好,还得看麻醉师‘扛得住’。”其实一点也不夸张,真正让患者在手术中安然无恙的,是麻醉期间的生命体征管理。

手术台上,麻醉医生监测着呼吸、心率、血压、体温,还有血氧饱和度等。就像在“精密仪表盘”前随时待命,小小的震荡都能被察觉。如果手术中某一项数值异常,麻醉医生能立刻介入——比如发现血压下降快速处理、防止脑部或其他重要器官缺血出问题。

这种防护并不少见,而是整个手术过程的核心。其实,近年来手术安全干预标准(如ASA安全标准)已极大提升了麻醉安全性(Weiser, T. G., et al., An estimation of the global volume of surgery, The Lancet, 2008)。不过,也不能掉以轻心,每一次监护都关乎安全。术中生命体征监测,跟飞行员驾驶飞机一样,每个反应都至关重要。

05 麻醉对术后恢复的影响有哪些?🧑‍⚕️

麻醉结束后,身体能不能顺利苏醒、术后会不会恶心想吐、是不是影响伤口愈合——这些都和麻醉环节密切相关。其实正确的麻醉药物选择和剂量控制,不仅能让你睡得安稳,还影响着手术之后的恢复速度。

比如说,某些全身麻醉药物容易导致术后昏沉、嗜睡,恢复时间比较长。而现在许多医院会采用"舒适化麻醉",促进患者苏醒快、精神状态好,还能减少术后恶心、呕吐等小麻烦。有研究显示,针对性选择麻醉药物和苏醒计划,可以显著降低术后谵妄和呼吸抑制等并发症出现的概率(Bilotta, F., et al., Anesthesia, Delirium and Neurocognitive Dysfunction, Current Opinion in Critical Care, 2013)。

当然,每个人恢复的快慢还跟身体素质、本身疾病有关系。如果家里有人术后感觉难受,不妨和医生聊聊,看是不是麻醉药物类型可以再调整。

06 重症监护时,麻醉管理有何特殊要求?🏥

并非所有的麻醉都出现在手术室。对于身处重症监护室(ICU)的患者,比如多器官衰竭、复杂手术后恢复,还有严重感染等情况,麻醉医生要面对的挑战就更大了。

这些患者常常无法自主表达感受,生命体征波动明显大,对药物反应也更敏感。麻醉团队需每天根据患者心肺功能调整药物强度和类型,甚至按小时精细化微调。有时候,轻微的变化都可能对患者产生影响,甚至是需要用呼吸机和持续镇静维持治疗,更要精准拿捏每一剂量(Arbour, R.B., et al., Sedation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Critical Care Nurse, 2021)。

说起来,ICU的麻醉管理更像“走钢丝”——一边要维持镇静舒适,一边还要防止呼吸、心脏等系统出现负担。切换药物或者减量,都得仔细、慢慢来。这个过程非常需要经验丰富的医生团队全程守护。别忘了,重症患者每一次苏醒,背后都有一套科学规范的麻醉管理方案在支撑。

07 日常如何科学应对手术相关麻醉?🌱

面对需要麻醉的手术,其实提前做些准备,会让手术过程、术后恢复都更顺畅。下面这些建议简单易行,可以帮你更好地面对麻醉相关的挑战:

  • 1. 保持良好饮食和作息:均衡膳食、充足休息有助于身体修复。例如新鲜蔬菜适量摄入,能补充维生素,提高免疫力。
  • 2. 规范随访复查:手术后一般建议按医生安排定期复查,早发现问题早解决。
  • 3. 学会提问:疑惑不闷在心里,比如“之前做的检查能不能用?”、“用过的药物会影响麻醉吗?”及时和医护沟通最靠谱。
  • 4. 科学选择医院:复杂手术优先选择有经验的医院和医生团队。
  • 5. 某些特殊食物推荐:如新鲜牛奶、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有助于伤口愈合,配合适量的蔬果谷物可提升整体恢复速度([牛奶]+[蛋白质补充]+[每日一杯],[绿色蔬菜]+[抗氧化支持]+[餐餐搭配])。

当身体出现突发不适、术后反应异常、或急性疼痛难以缓解时,最好的办法还是及时就医。平时健康档案记得更新,药物使用和手术史别忘告诉医生。

虽然麻醉听起来有些神秘甚至让人害怕,其实背后是专业团队为你设计的一道安全屏障。理解这些知识,既能让自己少些担忧,也帮家人提前做好心理预期。

08 参考文献 📚

  1. Butterworth, J. F., Mackey, D. C., Wasnick, J. D. (2022). Morgan & Mikhail's Clinical Anesthesiology. McGraw Hill.
  2. Apfelbaum, J. L., et al. (2012). Practice Advisory for Preanesthesia Evaluation. Anesthesiology, 116(3), 522–538.
  3. Weiser, T. G., Regenbogen, S. E., et al. (2008). An estimation of the global volume of surgery. The Lancet, 372(9633), 139–144.
  4. Bilotta, F., Rosa, G., et al. (2013). Anesthesia, Delirium and Neurocognitive Dysfunction. Current Opinion in Critical Care, 19(4), 367–373.
  5. Arbour, R. B., & Vevoda, M. M. (2021). Sedation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Critical Care Nurse, 41(5), 2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