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不了的训练: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记忆力复苏之路
01 揭开阿尔茨海默病的面纱:潜藏在记忆深处的敌人
最近在地铁上看到一位中年女性反复翻找手提包,脸上带着不安。她突然忘了刚才把地铁卡放哪,这种小事很常见,但如果几乎每天都会发生,且越来越频繁,就有些不同寻常了。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是一种影响大脑神经细胞慢慢退化的疾病,经常和“老年痴呆”这四个字连在一起。其实,这不止是记性变差那么简单,它还会让人处理信息、计划日常小事甚至和人沟通变得越来越困难。
目前,全球每3秒就会新增一名阿尔茨海默病患者(Alzheimer's Disease International, 2021)。
02 记忆力的价值:生活的基石,也是脆弱的脊梁
记忆力对我们就像手机的通讯录,一旦丢失,日常生活立刻变得麻烦。其实,记忆不只是数字和名字,还包括熟悉的路线、家人的面孔,甚至菜市场上常买的水果摊位置。
阿尔茨海默病会渐渐侵蚀这些“生活记号”。比如,65岁的陈先生(男性,记忆力明显衰退)在超市忘记自己买了什么,付完钱又再次排队重复购物。对他来说,这种“失去定位”的感觉就像突然断了网,心里有些着急。
受影响领域 | 具体表现 |
---|---|
日常生活 | 丢三落四、怀疑东西被偷、弄错药物剂量 |
社交关系 | 叫不出亲朋好友名字、不认识老邻居、答非所问 |
自我安全 | 迷路、走失、不记得关煤气和锁门 |
03 记忆力丧失的轨迹:轻微变化到严重障碍
- 轻微、偶尔的早期信号
有人开始偶尔忘记约定,或在谈话时一时想不起某个词,通常还可以用其它方式补救。这种时候,家人容易“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 持续、严重的明显警示
到了症状明显的阶段,会反复迷路、记不清近亲的名字,甚至连熟悉的家也感觉陌生。对白天几乎完全不记得早晨发生了什么。这时候,需要家人举一反三地发现异常。
04 阿尔茨海默病的成因分析:不可控和可控的因素
为啥有些人容易得阿尔茨海默病?其实跟几方面有关:
- 1. 年龄影响
年纪大是最大风险,数据上看,65岁后发病率每5年几乎翻倍(Hebert et al., 2013)。 - 2. 遗传基因
家里曾有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后代的发病风险比普通人高(Kunkle et al., 2019)。 - 3. 脑部异常蛋白
科学家发现异常蛋白(如淀粉样蛋白和tau蛋白)在大脑里堆积,会损伤脑细胞(Hardy & Selkoe, 2002)。 - 4. 慢性疾病基础
糖尿病、高血压和高脂血症等慢性病,长期下来也可能伤害大脑血管,为阿尔茨海默病埋下隐患。 - 5. 生活方式
长期缺乏锻炼、极度孤独、脑力活动少,这些因素会让大脑逐渐“生锈”。
05 实用的记忆训练方法:玩乐中练“大脑肌肉”
其实记忆力可以像手指一样多练多灵活。给大家整理一些简单上手又有趣的方法:(以下内容只涉及正面建议)
训练方式 | 具体说明 | 生活场景实践 |
---|---|---|
拼图游戏 🧩 | 锻炼观察和组合能力,适合家庭娱乐 | 和孩子或朋友,每周拼一两次,难度逐步增加 |
记忆宫殿法 | 把物品信息与熟悉空间联系起来,强化记忆链条 | 记电话号码时,联想某一条回家的路线上的每个转角 |
数字记忆法 | 数字按规则归类,减少大脑负担 | 比如用“223344”技巧记身份证号、账号等 |
趣味背单词或诗歌 | 刺激大脑不同区域,提高灵活性 | 和朋友互考、小范围比赛,增加趣味 |
画图记事 | 用图像帮助记忆,比单纯记字效果好 | 每次购物前尝试画下购物清单里的几个商品图案 |
06 饮食&生活方式推荐:多维度“养脑”
除了记忆训练,吃什么、怎么动、和谁交流也很关键。新近的研究(Scarmeas et al., 2018; Livingston et al., 2020)揭示,饮食和生活方式调整对头脑有真实益处。这里说说怎么做会更好:
健康食物 | 具体功效 | 食用建议 |
---|---|---|
蓝莓 🫐 | 富含抗氧化物,有助于对抗大脑老化 | 每周可以吃2-3次,拌酸奶、做沙拉都很方便 |
坚果类(如核桃、杏仁) | 含有Omega-3脂肪酸,对神经细胞保护有益 | 每天一小把即可,适合做零食或辅料 |
深绿色蔬菜🥦 | 含丰富维生素E,有益于脑健康 | 可作配菜、炒或凉拌,保持多样化食用 |
全谷物(糙米、燕麦) | 提供大脑持续能量,减少血糖波动 | 主食替换白米面,偶尔变换尝试不同谷物 |
深海鱼类(三文鱼、沙丁鱼) | DHA丰富,帮助神经传导和脑神经保护 | 每周吃1-2次,清蒸或炖煮都不错 |
- 社交互动: 主动和朋友家人保持联系,每天聊两句,也能让大脑更“活跃”。
- 睡眠管理: 保持规律作息,晚上尽量11点前睡觉,为大脑修复提供时间。
- 记得复查: 有明显记忆问题时,寻求神经科或记忆障碍门诊的专业帮助。
07 心理支持与未来前景:希望在路上
在患病过程中,家人的理解和陪伴是一种重要的“隐形药方”。即使是出现冷淡、烦躁等情绪波动,也是疾病影响的表现,不必过度责备。
现在,研究人员正探索药物、AI早筛、个性化训练等新疗法(Cummings et al., 2019)。虽然目前特效药还有限,但是通过训练、健康饮食、贴心陪护,大脑也能保持更多活力。未来值得期待,但当下,用每一天的耐心和行动支持自己和家人,也同样重要。
📖 主要参考文献
- Hebert, L.E., Weuve, J., Scherr, P.A., & Evans, D.A. (2013). Alzheimer disease in the United States (2010–2050) estimated using the 2010 census. Neurology, 80(19), 1778–1783.
- Kunkle, B.W., et al. (2019). Genetic meta-analysis of diagnosed Alzheimer’s disease identifies new risk loci and implicates Aβ, tau, immunity and lipid processing. Nature Genetics, 51, 414-430.
- Hardy, J., & Selkoe, D.J. (2002). The amyloid hypothesis of Alzheimer’s disease: Progress and problems on the road to therapeutics. Science, 297(5580), 353–356.
- Scarmeas, N., Anastasiou, C. A., & Yannakoulia, M. (2018). Nutrition and prevention of cognitive impairment. The Lancet Neurology, 17(11), 1006-1015.
- Livingston, G., et al. (2020). Dementia prevention, intervention, and care: 2020 report of the Lancet Commission. The Lancet, 396(10248), 413-446.
- Cummings, J., Lee, G., Ritter, A., & Zhong, K. (2019). Alzheimer’s disease drug development pipeline: 2019. Alzheimer’s & Dementia: Translational Research & Clinical Interventions, 5, 272-293.
- Alzheimer's Disease International. (2021). World Alzheimer Report 2021: Journey through the diagnosis of dement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