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低血糖: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急救指南
01 糖尿病和低血糖的“暧昧”关系
傍晚在家,86岁的林阿姨坐沙发上习惯性地喝起了糖水,说这是医生让她常备的。她患糖尿病多年,有时还会因为吃药太准点反而觉得头晕心慌。其实,像林阿姨这样的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就像“不速之客”一样偶尔来访。
糖尿病是一种身体处理血糖能力下降的疾病,多数情况需要药物(如胰岛素、降糖药)帮助控制血糖。当血糖降得过低时(通常指血糖低于3.9 mmol/L),身体就容易出问题。低血糖不止让人觉得难受,反复发作还可能导致意识丧失,甚至危及生命。特别是年纪较大的患者,身体反应慢,更容易因低血糖陷入危险境地。医学界曾统计,因低血糖入院的糖尿病患者中,65岁以上占比接近四成(Geller et al., 2014)。
糖尿病是一种身体处理血糖能力下降的疾病,多数情况需要药物(如胰岛素、降糖药)帮助控制血糖。当血糖降得过低时(通常指血糖低于3.9 mmol/L),身体就容易出问题。低血糖不止让人觉得难受,反复发作还可能导致意识丧失,甚至危及生命。特别是年纪较大的患者,身体反应慢,更容易因低血糖陷入危险境地。医学界曾统计,因低血糖入院的糖尿病患者中,65岁以上占比接近四成(Geller et al., 2014)。
🔹 小知识: 所谓低血糖,并不意味着糖尿病药“吃错了”,而是调节不平衡造成的常见情况。
02 为什么老年人更容易低血糖?
有不少家属“怕血糖高”,其实老年人更应防“掉得太低”。
- 1. 身体调节能力下降
随着年龄增长,人体的肝脏和肾脏代谢葡萄糖的能力减弱,低血糖时身体提醒机制像“闹钟迟到”,让危险更难察觉。 - 2. 药物随意调整
有位75岁的李爷爷,刚换新降糖药、不懂调整饮食,第二天清晨坐在床边直发抖。老年人对药物更敏感,一点剂量变化就可能让血糖大幅波动。 - 3. 饮食、运动变化
有时候,早餐吃得太晚、运动突然增多——比如天气转暖后晨练时间推迟,这些生活习惯都会让老年患者血糖更加“不听话”。
具体诱因 | 生活案例 |
---|---|
药物过量或漏餐 | 71岁黄阿姨因睡过头漏吃早饭,血糖骤降(仅用一次病例) |
肾功能减退 | 部分高龄患者长年肾功能差,药物在体内滞留时间长 |
体力活动突然增加 | 退休的王伯突然增加遛弯时间 |
⭐ 建议:血糖测量不要只依赖感觉,定期监测很有必要。
03 低血糖的症状:轻微到严重如何分辨?
老人低血糖的症状有时很不典型,偶尔只是有点饿、手微微发抖。有时候,像是普通疲劳或困倦,被误以为是没睡好。
简单列举下不同阶段可能出现的表现:
简单列举下不同阶段可能出现的表现:
早期信号 | 明显症状 |
---|---|
感觉饿/心慌、手脚无力 | 突然出汗、言语含糊、走路打晃 |
轻微头晕或心跳加快 | 意识模糊、无法叫醒、抽搐 |
偶尔情绪急躁 | 甚至昏迷(此时已非常紧急) |
👉 提醒:老年患者即使只表现出一点点异常,都应多加留心,尤其是早上和深夜。
04 低血糖发作,如何第一时间自救和互救?
低血糖发作时,掌握正确的急救步骤是关键。以“快、准、稳”为原则:
- 及时补充糖分
还能自己吃东西时,立即给予15克左右的速效糖分,比如葡萄糖片、含糖饮品(不含人工甜味剂)或几颗方糖。10-15分钟后复查血糖。 - 持续观察反应
补糖后如症状未缓解,可再补相同糖分。恢复后可适量补充正餐或小点心,避免血糖回落。 - 意识丧失时勿喂食
出现昏迷、抽搐等,切勿强行口服,以防呛咳。应让患者侧卧,保持呼吸道通畅,迅速拨打120,等专业救援。
⚡ 小贴士:随身携带速效糖果,告诉家人或朋友急救流程,关键时刻不慌乱。
05 日常管理:预防低血糖的小妙招
预防低血糖,关键在于日常管理和一些简单的好习惯上。
饮食方面:
运动方面:建议每日保证适量活动,如散步、柔软操,不要忽快忽慢。饭后休息一会儿再运动最安全。
用药方面:定时定量,不随意增减剂量。建议家人定期查看药盒,防止漏服错服。
饮食方面:
食物 | 作用 | 建议吃法 |
---|---|---|
全麦面包 | 慢慢释放能量 | 早餐常备,搭配蔬菜 |
鸡蛋 | 提供持久饱腹 | 每天1-2个,和主食换着吃 |
小米粥 | 温和补充碳水化合物 | 晚餐可选,空腹不喝白粥 |
运动方面:建议每日保证适量活动,如散步、柔软操,不要忽快忽慢。饭后休息一会儿再运动最安全。
用药方面:定时定量,不随意增减剂量。建议家人定期查看药盒,防止漏服错服。
📅 行动建议:记录每天的饮食和用药,必要时咨询医生调整。
06 家庭和社区:支持力量不可少
很多老人即使明知道低血糖危险,真正发作时还是容易慌乱。家庭和社区的合力支持尤其重要。
- 家人参与:和老人一起学习低血糖自救知识,经常互相提醒和帮助记录血糖变化。
- 社区资源:不少社区卫生中心会定期举办糖尿病知识讲座,可以预约参加,让老人更有信心。
- 紧急联系手段:老人家应随身携带写有姓名、病史及紧急联系方式的小卡片。
🏡 实际体验:“我妈妈学会了用血糖仪,每天早上自己先测一遍,我们家也更安心。”——58岁张女士
结语:安心生活,别让低血糖成为阴影
糖尿病不用怕,低血糖也可以防。老人家多些自我观察,家人经常交流、社区多参与,就能减少风险。每个细节多留心,危险自然会少一点。别让自己陷入过度焦虑,规律生活,随身备好“救命糖”,也给家人一份安心。
参考资料
- Geller, A.I., Shehab, N., Lovegrove, M.C., et al. (2014). National Estimates of Insulin-Related Hypoglycemia and Errors Leading to Emergency Department Visits and Hospitalizations. JAMA Internal Medicine, 174(5), 678–686. 查看
- McCoy, R.G., Lipska, K.J., Van Houten, H.K., et al. (2016). Risk of Hypoglycemia Among Older Adul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Geriatrics Society, 64(6), 1226-1234. 查看
- Kaiser, F.E. (2015). Hypoglycemia in the Elderly. Endocrinology and Metabolism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 44(2), 353-365.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