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高空中的耳鸣:飞机耳压不适的预防与缓解方法详解

  • 183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高空中的耳鸣:飞机耳压不适的预防与缓解方法详解封面图

高空中的耳鸣:探索飞机耳压不适的缓解方法

01 飞行时耳内不适到底是一种什么体验?

有过飞行经历的朋友,大多记得飞机升空和降落那会儿,耳朵忽然开始闷闷的,就像被什么轻轻堵住一样,有点像水进耳朵,但又说不上疼。很多人会下意识地张嘴或者揉揉耳朵,期待这种感觉早点消失。有些孩子甚至会表现出烦躁或哭闹,一旁的家长只能不停安慰或让他们模仿吞咽动作。

说起来,这种耳内的不适,大多数时候只是轻微、偶尔的堵塞感,很快就缓过来了。但也有人会经历耳朵持续疼痛,甚至暂时听不清别人说话,让每一次飞行变得不怎么愉快。长途旅行遇上这样的情况,谁都希望能早点找到一点靠谱的缓解妙招。

02 常见症状有哪些?👂

  • 轻微堵塞(常见):如同棉花团填进耳道,声音似乎被过滤了一样,常见于起飞和降落初期。
    典型案例:32岁的陈先生每次出差坐飞机,起飞后偶尔感到耳里闷闷的,几分钟后缓解。
  • 持续耳痛:如果压差调节不过来,有人会感到耳内胀痛,严重时几乎难以忽视,尤其是在快速下降阶段。
  • 听力下降:偶尔出现耳鸣或短暂听不清声音,部分人有嗡嗡响动感,通常随着压力平衡逐渐恢复。
小提示: 儿童、鼻炎患者、感冒时,以上症状发生率会更高。如果已经有中耳炎史,要特别小心。

03 飞机上的耳压不适,背后原因是什么?🛫

飞机起飞后,高度越高,外界气压下降,降落时则又快速升高。人体耳朵内部的鼓膜两侧,实则像两个小房间——一边是外界大气,一边是中耳的空气。两边压力差大时,鼓膜就像一扇小门,被往里或朝外“推”住了。

咽鼓管(连接中耳和鼻咽部的管道)平时负责自动调压,帮助我们悄无声息地适应环境气压变化。可一旦咽鼓管堵塞(比如鼻塞或局部炎症),或者气压变化骤然,调节就跟不上,耳内就会出现堵塞、疼痛或耳鸣等。

简单的数据对比就能说明问题:有研究显示,约有68%的飞行旅客会经历不同程度的耳内不适,儿童和感冒患者发作率尤其高(Sykes et al., 1986)。

影响因素 具体表现
鼻咽健康 鼻炎、感冒时更易出现耳闷或疼痛
年龄 3-10岁儿童发病率高(咽鼓管发育未成熟)
飞行高度/时长 长途及快降飞机影响尤为明显
过敏体质 易有充血、水肿,影响调压

这些机制说明,耳内压力调节本身就是人体自动维护的小工程,某些特殊时刻(生病、快步升降等)容易出小状况,这时适时干预就很重要。

04哪些方法可以提前预防?🧑‍⚕️

  • 咀嚼动作:
    起飞、降落时嚼口香糖或咬硬糖,有助于咽鼓管频繁开闭,帮耳朵及时“调气”。
  • 有意吞咽:
    主动做吞咽动作,或试着喝点水,简单的咽口水动作可以帮气体通过咽鼓管。
  • 避免飞行前感冒:
    如有鼻炎急性发作或感冒,等康复后再飞,减少耳压不适概率。
  • 给孩子准备安抚奶嘴:
    婴幼儿不会主动咀嚼,可在飞机升降时给孩子用安抚奶嘴,帮助他们不自觉地张口和咽口水。
建议: 如果本身有慢性鼻炎,需定期到耳鼻喉科检查,保持鼻咽管道畅通。

05 实时缓解耳压的小技巧

常用动作法:
  1. 瓦尔萨尔瓦法:闭口、捏鼻、鼓劲轻吹,就像努力打个小喷嚏气没出来一样——此时能让咽鼓管被气流冲开,帮助耳压平衡(动作时不要用力过大,避免伤鼓膜)。
  2. 托努斯法:深吸气后,嘴微张,像打哈欠一样用力——这种“假打哈欠”可以反射性让咽鼓管开启,有的人用这个方法会觉得很舒服。
个案分享: 38岁的李女士在飞行降落时出现耳疼,用瓦尔萨尔瓦法后,几乎一分钟内恢复正常。这说明简单的动作经常能第一时间奏效。
注意: 方法如不见效或出现剧烈疼痛,应终止自我调节,及时寻求空乘或专业医生帮助。

06 需要借助药物和专业医生时怎么选?

  • 鼻腔喷雾去充血剂:适合鼻塞或有感冒症状的人,飞行前30分钟使用,可以帮助鼻咽管道通畅(临床建议由医生指导用药)。
  • 抗过敏药:对有鼻腔过敏(水肿)、慢性鼻炎等人群,飞行当天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降低局部堵塞风险。
  • 专业耳鼻喉科干预:如反复飞行都会发生严重耳痛或长期有耳鸣,最好飞前到医院咨询,定期查查耳鼓膜和咽鼓管通畅度。
  • 儿童及老人注意:年龄较小和年长者出现疑似中耳炎症状时(如持续耳痛、听力下降),尽快就医,不要自行处理。
实用贴士: 药物缓解虽有效,但绝不能长期依赖。偶发不适不必焦虑,严重反复再寻求专业帮助。

07 舒适飞行,还要保护好自己的耳朵

飞机旅程中出现耳内不适,其实大部分都属于一过性的“小麻烦”,掌握前述方法,绝大多数人都能顺利适应。如果发现自己或身边人每次飞行都有严重不适,那就有必要提前咨询耳鼻喉科医生,让下次旅途更安心。

偶尔的耳鸣和短暂堵塞无需过度焦虑,平常注意鼻咽保健、合理选择出行时间,对自己的耳朵多一点关注,就是对飞行健康最好的负责。

结语:高空旅途中,别忽视耳部“小信号”,提前预防、正确缓解,才能让每一次起落都变得更自在。

参考文献

  • Sykes, E. A., Marsden, P. A., et al. (1986). Incidence of barotitis media in airline passengers. Journal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Medicine, 79(8), 494-496.
  • Bluestone, C. D. (1999). Eustachian tube: structure, function, role in otitis media. PMPH-USA.
  • MacKinnon, D. M., & Fairley, J. W. (1971). Observation of passengers during commercial flights. Journal of Laryngology & Otology, 85(1), 1-17.
  • Toff, W. D. (2003). Ear discomfort during air travel. BMJ, 326(7401), 1336-1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