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从梦中归来:麻醉苏醒期你需要知道的事项

  • 116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从梦中归来:麻醉苏醒期你需要知道的事项封面图

从梦中归来:麻醉苏醒期你需要知道的事项

01 什么是麻醉苏醒期——手术后的第一步

术后麻醉苏醒,很多人会形容像做了一场短暂又飘忽的梦。其实,这一阶段简单来说,就是病人在全身麻醉结束后,从朦胧状态慢慢清醒过来。此时,身体各项功能一项项"上线",就像电脑重启后逐步恢复工作。别小看这段时间,它关乎着安全与舒适,也是判断是否可以顺利返回普通病房的关键节点。

小贴士 🏥 麻醉苏醒期一般在手术室旁边的苏醒区,平均持续30分钟到2小时不等,每个人恢复速度不完全一样。

项目 常见表现 重要性
意识恢复 迷糊、答话慢 判断是否能独立呼吸
生命体征监测 监测血压心率 判断是否安全度过麻醉
不适反应评估 恶心、寒战等 防止并发症扩展

02 麻醉苏醒期的身体反应:从头到脚的“小波动”

  • 呼吸: 很多人刚醒时发现呼吸节奏有点慢,偶尔还会觉得气道里有异物感,这是因为麻醉药降低了呼吸中枢活性。一般几分钟后逐渐恢复正常。
  • 循环: 心率、血压波动常见,年长患者有时会心跳加快,年轻人则容易短暂性低血压。举个例子,38岁的王先生刚推入苏醒区时,心率有些偏快,不过很快在观察下平稳下来。
  • 体温: 手术环境偏低,加上麻醉抑制体温调节,本来身体二十四小时“恒温机”功能一度变慢,部分患者术后会出现寒战或感觉发冷。

这些生理波动大多是一过性的,只要密切观察,及时调整体位和保温措施,通常不会影响后续恢复。

💡 注意:如果苏醒后持续呼吸困难或心跳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

03 如何守护苏醒期安全——监测与护理的要点

说起来,麻醉苏醒期的护理重点在于动态观察。护士会每5-10分钟监查一次生命体征,包括:

  1. 意识状态: 不是简单的睁眼,护士会轻声问话、让你握手指,确认你能响应。
  2. 呼吸方式: 包括是否自主呼吸、维持氧饱和度等。某些时候还会用仪器测量血氧。
  3. 手术部位出血/引流: 对于带有引流管的患者,苏醒期间要判断出血、渗液是否正常。

此外,病人能否自己咳嗽、吞咽也是迁回普通病房前的重要标准。

👍 别忽视:苏醒期间出现任何难受、头晕、剧烈疼痛,要及时反映。
监测指标评估频率
意识清醒度每10分钟一次
血氧饱和度持续监测
引流量半小时一次

04 常见苏醒期反应与应对办法

刚刚睁眼的那一刻,身体偶有点“小情绪”也不用慌张。最普遍的感受有以下几类:

  • 恶心呕吐:女性和有晕车史的患者较易出现,有时与麻醉药刺激有关。简单的含片、调整姿势或停食1-2小时,有助于缓解。
  • 寒战发冷:30%左右患者手术后会打哆嗦,穿上毯子、用加温仪即可改善。
  • 嗜睡困倦:麻醉药物难免残留,有的人会感觉昏昏欲睡。此时只要呼叫有反应,多休息即可,不必过度担心。
  • 轻微疼痛:手术部位偶有刺痛或胀痛,护士会根据等级提供镇痛药,但是持续剧烈疼痛要及时反馈。
👪 提示:如出现持续呕吐、剧烈疼痛、剧烈寒战,需请医护协助。
👤 真实案例:57岁的刘阿姨肝胆手术后苏醒,出现剧烈颤抖,经升温、调整输液后很快舒适下来,这表明及早处理反应有助恢复。

05 心理反应与医患沟通——清醒时刻的情绪关卡

很多人在麻醉苏醒期,心理也像身体一样在慢慢适应。比如,恢复意识时可能一时分不清地点和时间,对旁边人的面孔感到陌生,这些感觉让人有点不安。有些患者甚至短暂哭泣、焦躁——这不是个人“矫情”,医学上叫做清醒期谵妄,大多很快能自愈。

此时,医护的柔和言语和简单的解释能大幅缓解焦虑。例如:“手术已经结束,正在恢复,很快就可以回病房休息了。”这种提示,比抽象的“加油,没事儿”更有安抚作用。

💬 沟通建议: 需要什么帮助,直接告知医护,别怕“麻烦”。

研究显示,明确的信息和友好的语气有助于缩短苏醒期混乱,大大降低术后焦虑(Mashour et al., 2011)。

06 家庭成员能做什么?陪伴胜过千言万语

当家属获准短暂探视时,简单的在旁守候,比复杂的关心话语更有安慰感。像是握握手、拍拍肩,即使患者听不清楚内容,也会感受到亲人的情感支持。

家属行为 益处 如何操作
静坐守候 减少孤独感 不打扰清醒病人
适度交谈 缓解焦虑 简单聊几句,无需长谈
情绪传递 提升安全感 笑容、轻声安慰
💗 小结:有些重症/高龄患者因特殊情况暂时无法探视,家属可提前与医生沟通,了解患者恢复进展。

07 如何帮助顺利苏醒?——科学的预防与恢复建议

虽然很多麻醉苏醒期的不适无法完全避免,但科学的护理和生活方式有助于顺利度过。下面是几个常用的小建议:

  • 术前保持良好休息:手术当天精神状态越好,苏醒反应往往也更温和。前一天晚上最好保证充足睡眠。
  • 均衡饮食:术前遵医嘱禁食,平时可适量摄入如蛋白质类(如鸡蛋、鱼、豆制品),有助于体力恢复。
  • 积极与医护沟通:如果你往常有晕车、药物过敏史或焦虑问题,一定要提前告知麻醉医生,这样更好制定苏醒策略。
  • 重视术后复查:第一次手术过后,建议在医生指导下,间隔一段时间回院复查,尤其是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患者。
💫 补充建议: 若出现持续恶心、明显寒战或意识不清,请及时就医,不要拖延。

参考中华麻醉学会指南,40岁以后人群如有高风险因素,可和麻醉师商量制定更细致的监测和复查计划。

食物名称 具体功效 食用建议
燕麦粥 帮助肠胃恢复 术后半天内尝试少量流食
水煮蛋 提供优质蛋白 清醒后作为加餐更合适
香蕉 富含钾,调节心律 术后食欲恢复可适量食用

参考文献

  1. Mashour, G. A., Shanks, A., Tremper, K. K., et al. (2011). "Perioperative pathways for managing postoperative delirium in elderly patients." Anesthesiology, 115(5), 892-905.
  2. Butterworth, J. F., et al. (2018). "Morgan and Mikhail's Clinical Anesthesiology". 6th Edition, McGraw-Hill Education.
  3. Krenk, L., Rasmussen, L. S. (2011). "Postoperative delirium and 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 in the elderly – what are the differences?" Minerva Anestesiol. 77(7):742-749.
  4.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 (2020). 《临床麻醉管理指南》, 人民卫生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