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隐秘的征兆:解读2型糖尿病的早期症状

  • 98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隐秘的征兆:解读2型糖尿病的早期症状封面图
隐秘的征兆:解读2型糖尿病的早期症状
厨房里,老王最近总觉得口干,总爱去厨房接水。他以为自己上火或者天气太干,可喝了水也总觉得渴,晚上起夜次数变多,还总想靠休息缓解疲劳。家人觉得没啥,一切照旧。其实,这样的小变化有时候,就是身体在用很隐晦的方式提醒我们:可能有重要的健康问题正在悄悄到来。2型糖尿病,往往就是这样,没有很明显的“闹钟”,慢慢地潜伏在生活里。
01 简单说说:2型糖尿病到底是什么?
2型糖尿病,是一种因为身体里的胰岛素(帮助利用和储存血糖的“钥匙”)效果减弱,或者说“不好使了”,导致血糖长期偏高的慢性病。这种情况并非突如其来,而是随着时间慢慢发展。

医学调查显示,全球有超4亿人受到2型糖尿病影响,绝大多数是成年人。它的出现和胖瘦、家族遗传、饮食等关联很大。(Saeedi P, et al., 2019)有趣的是,近几十年城市生活方式变化,让这个病有了更多的“发展空间”。

假如把身体比成一个工厂,2型糖尿病就是工厂的大门(细胞)不再对“钥匙”(胰岛素)敞开,工人(葡萄糖)被堵在外面,进不了正常的生产流程,久而久之,血液里的糖越来越多。
数据来源:Saeedi, P., Petersohn, I., Salpea, P. et al. (2019). Global and regional diabetes prevalence estimates for 2019 and projections for 2030 and 2045: Results from the 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 Diabetes Atlas, 9th edition. Diabetes Research and Clinical Practice, 157, 107843.
02 早期症状:生活裡“偶尔冒头”的信号 🌱
初期的2型糖尿病,很多信号其实特别隐蔽,只是偶尔会冒出来一下,被当作“正常波动”。

症状/表现 具体例子
偶尔觉得口渴,喝很多水 比如下午三点总觉得口干,自己当成没喝够,可天天如此
间歇性疲劳 明明休息了,还觉得偶尔提不起精神
视力偶有模糊 坐办公室时,发现有时看文件会模糊,休息一下又清楚了
偶尔尿多、饿得早或伤口愈合稍慢,也会零星出现。但这些都不会持续太长时间,很容易让人忽视。

有位52岁的女性朋友,最近偶尔感觉口渴和困乏,但没有太在意,直到单位体检发现血糖偏高。她说自己没有任何“重大异常”,这正是早期最常见的表现。
03 隐匿表现:当身体“表面风平浪静”时
一些人甚至早期几乎没有明显主观症状,这就需要更细致地捕捉身体的小信号了。

  • 血糖波动:体检偶尔血糖偏高,但日常没啥特殊感觉。
  • 皮肤小变化:容易长一些小疖子,皮肤偶尔发痒。
  • 局部感染反复出现:比如女性朋友阴部瘙痒、或者牙龈有慢性炎症。
这些表现容易和季节、压力,甚至是年龄变化混为一谈。不过,如果一段时间内常有这些“小毛病”缠身,也可以留意一下是不是该做个检查了。
04 谁是“高危人群”?2型糖尿病的影响因素 🔬
其实,2型糖尿病并不是凭空出现,主要还是和这些因素密切相关——
影响因素 现实例子
家族遗传 父母或兄弟姐妹中有糖尿病史
肥胖(尤其腰腹肥胖) 多数见于久坐办公室的男性朋友,身体偏胖
年龄增长 45岁后风险逐渐上升
缺乏运动 一周运动时间少于1小时
高热量饮食 经常吃油腻、高糖零食
高血压、高血脂等 三高并存,身体代谢压力大
美国一项大样本研究(Knowler, WC., et al., 2002)明确指出,超重和少动人群,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提高近3倍

数据参考:Knowler, W. C., Barrett-Connor, E., Fowler, S. E., et al. (2002). Reduction in the Incidence of Type 2 Diabetes with Lifestyle Intervention or Metformin.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46(6), 393–403.
05 如何发现糖尿病“苗头”?早期筛查说清楚
当身体出现以上提过的早期变化,如果还存在肥胖、家族史等风险因素,最好的办法其实就是早点做个血糖相关的检查。
早期筛查常用方式:
空腹血糖检查 —— 体检时抽血,八小时没吃东西,直接查出血糖是否在正常范围。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 —— 反映近2-3个月的平均血糖。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 适合风险较高或临界人群,喝糖水后的血糖变化可协助诊断。
拿51岁的张先生举个例子。他平时身体偏胖,家里有糖尿病史,最近觉得有时候口渴。去社区医院查了空腹血糖正常,但做了糖化血红蛋白,发现偏高,这种情况属于“糖尿病前期”,提前预警后,张先生调整了生活习惯,很快稳定住了血糖水平。
06 生活方式怎么调整?日常防护推荐🫛
说起怎么降低2型糖尿病风险,其实很多调整是很温和、可以马上实践的。下面做个简单的实用推荐,供日常参考。
  • 全谷杂粮 + 有助延缓血糖波动 + 建议每天替换部分主食为燕麦、糙米、小米
  • 绿叶蔬菜 + 富含膳食纤维 + 每餐保证蔬菜半盘
  • 优质蛋白 + 帮助身体修复与代谢 + 建议适度摄入鱼、鸡肉、豆制品
  • 规律运动 + 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 每周累计150分钟快走或游泳
  • 良好睡眠 + 帮助内分泌调节 + 坚持规律早睡,每天7~8小时
  • 心理调适 + 缓解压力 + 遇到焦虑时,尝试深呼吸/散步
小贴士 💡
建议40岁以后或有家族史者,每年做一次基础血糖筛查。如果出现持续口渴、易饿、经常疲惫等情况,随时去正规医院做检查更稳妥。
持续良好的饮食、作息和锻炼,不需要特别复杂,一点小习惯,坚持下来,对预防糖尿病帮助很大。(Pan XR, et al., 1997)
Pan, X.-R., Li, G.-W., Hu, Y.-H., et al. (1997). Effects of diet and exercise in preventing NIDDM in people with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 the Da Qing IGT and Diabetes Study. Diabetes Care, 20(4), 537–544.
2型糖尿病,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慢性病,很多时候它在生活的缝隙中有迹可循。我们不必恐慌,也不用过分担忧,只要多留意自身的这些小变化,定期检查,并把饮食、运动、情绪照顾到,很多风险其实都能提前化解。把健康掌握在自己手里,就是最实用的选择。
Reference
  • Saeedi, P., Petersohn, I., Salpea, P. et al. (2019). Global and regional diabetes prevalence estimates for 2019 and projections for 2030 and 2045: Results from the 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 Diabetes Atlas, 9th edition. Diabetes Research and Clinical Practice, 157, 107843.
  • Knowler, W. C., Barrett-Connor, E., Fowler, S. E., et al. (2002). Reduction in the Incidence of Type 2 Diabetes with Lifestyle Intervention or Metformin.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46(6), 393–403.
  • Pan, X.-R., Li, G.-W., Hu, Y.-H., et al. (1997). Effects of diet and exercise in preventing NIDDM in people with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 the Da Qing IGT and Diabetes Study. Diabetes Care, 20(4), 537–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