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儿童麻醉术前准备:家长必知的关键要素

  • 16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儿童麻醉术前准备:家长必知的关键要素封面图

儿童麻醉:术前准备的关键要素

01 什么是儿童麻醉?家长容易忽略的区别

家里有孩子要做手术时,总免不了担心麻醉是不是“睡一觉,醒来就好”。其实,麻醉不仅仅是让孩子睡着。儿童麻醉是指为儿童手术或检查提供的临时、可控的失去意识或痛感的医疗过程。常见的类型有全身麻醉、局部麻醉和镇静,医生会根据手术项目和孩子的状况来选用最合适的那一种。

和成人相比,儿童的身体还在发育。他们对麻醉药物的反应更为敏感,药量、用法、观察标准每一项都不一样。比如,孩子的气道更窄,心率和呼吸变化比成年人明显。这些细微信号,手术和麻醉团队都得提前准备、专门照顾。

小贴士: 儿童心理也更容易紧张,常常需要特别的安抚。

02 怎么与医生沟通?健康信息交流的三个要点

  • 1. 病史全面告知:包括慢性疾病(如哮喘、心脏病)、每一次重大疾病住院、过去的手术、用药记录。如果孩子刚刚感冒或者发烧,也要主动告诉医生。
  • 2. 过敏反应细致汇报:不只是药物,食物、花粉或动物过敏反应也需要特别说明。4岁小男孩浩浩上次打针时对青霉素有皮疹,这次术前提前通报,避免了不必要的风险。
  • 3. 家族病历别遗漏:有些罕见的家族病史(如麻醉恶性高热),即使很遥远也不能省略,医生据此会制定更妥当的麻醉方案。
需要准备的信息 家长常会忘的细节 🧾
所有慢性病、用药史 近一月内的感冒、咳嗽、小手术
过敏史 外用药、贴膏药、海鲜等过敏
家族遗传相关病 父母或祖辈特殊的麻醉反应史
别忘:哪怕对某些药或食物只有轻微反应,也要提前告诉麻醉师。

03 为什么要空腹?术前饮食和水分安排该咋做

很多父母觉得孩子年纪小,不吃东西怕饿着,其实术前空腹是有科学依据的。麻醉期间,人的保护性反射会暂时变弱。如果胃里有食物,容易引起呕吐甚至食物吸入气管,导致吸入性肺炎等严重并发症。临床统计发现,儿童因未严格禁食引发的麻醉并发症比例,大约是成人的2倍。(参考:Stark et al., Paediatric Anaesthesia, 2016)

可进食物/饮品 最后摄入时间 说明
普通食品(米饭、面条、牛奶等) 术前6小时 易消化但也需禁食时间足够
配方奶、母乳 母乳4小时,配方奶6小时前 婴儿需区分两类奶的禁食时间
清水、果汁(无果肉)等透明液体 术前2小时 少量止渴即可,不宜大量饮用

别忽视:手术前偶尔一两口水看似影响不大,但就是这“一点点”也可能带来未知麻烦。

04 如何为孩子舒缓情绪?心理准备的科学做法

对很多小朋友来说,医院本身就意味着压力。加上陌生的医生、麻醉面罩,往往会引起害怕甚至哭闹。其实,儿童的焦虑情绪如果没被安抚,会引起心跳、呼吸加快,影响麻醉过程的稳定性。

  • 👪 家长的情绪传染力大:大人先放松,孩子会安心不少。
  • 🎲 手术前玩游戏:用角色扮演、讲故事的方式,帮孩子了解“麻醉就是像睡个觉”。
  • 🩺 医护团队共同参与:术前沟通,展示手术帽、听诊器,缓解孩子对环境的陌生感。
  • 说起来,5岁女童蕾蕾在父母的鼓励下,术前不仅没有哭,反而主动配合检查和麻醉。

    这说明,提前解释手术流程、鼓励孩子表达感受,配合一些小奖励,比单纯说“不怕”更有效。

    05 术前检查项目有哪些?一次说清楚

    检查项目的安排,是为了最大程度降低意外。医生会根据手术类型和麻醉方式,进行个性化的术前检查。家长一般关心:“为什么要抽那么多血?为什么有些孩子不用拍片?”

    检查内容 常用目的 检测价值
    血常规、生化检查 排查感染、肝肾功能 反映身体基本状况
    心电图 了解心脏健康 有助于判断麻醉耐受性
    胸透或胸片 检查肺部和气道 避免麻醉期间呼吸风险

    有位3岁男童因反复呼吸道感染,术前胸片查出轻度肺炎,手术临时推迟治疗,避免了风险。这个例子提醒我们,不同孩子的术前检测侧重点不同,不能一刀切。

    06 麻醉后孩子的观察、护理 & 疼痛管理

    手术过后,孩子身体慢慢苏醒,但家长最怕的就是哪儿不舒服、突发异常。其实,大部分孩子醒来后表现为轻微烦躁、偶尔恶心,这些早期反应很常见,多数会自行缓解。不过,麻醉药影响心肺和体温调节,一定要有专人持续观察。

    • 意识状态:苏醒时是否能对声音、碰触做出反应;持续嗜睡要及时报告医生。
    • 呼吸心跳:呼吸不畅、皮肤发青、小朋友突然呼吸变快变浅,需要立即处理。
    • 疼痛管理:不适可以提前和医生沟通,术后镇痛方式因人而异,不宜自行加药。
    💡 家长可做:术后6小时内,随时观察孩子脸色、运动及情绪,不轻信“多睡会就好”。

    说到底,出现持续剧烈哭闹、呕吐、高热、意识不清等现象,应尽快寻求医生帮助。

    07 如何做得更好?儿童麻醉安全的实用建议

    📝 带全检查报告/证件 节省沟通时间,避免漏查关键信息
    👂 与麻醉医生多沟通 有疑问及时问,理解每一步的意义
    🌿 鼓励健康饮食作息 术前适当进食、饮水能协助恢复速度
    🧸 用玩具、绘本安抚孩子 舒缓紧张情绪,减少术前焦虑
    📞 术后发现异常及时求医 不拖延,有问题就回医院复查
    其实,最好的准备方式就是提前沟通、科学配合,让专业团队根据每个孩子的具体需求,做出最合适的安排。

    参考文献

    1. Stark, C., Roberts, M., & Glover, M. (2016). "Complications related to perioperative fasting in children: Review and perspectives." Paediatric Anaesthesia, 26(5), 481–489.
    2. Bailey, C.R., et al. (2018). "Guidelines for day-case surgery in children." British Journal of Anaesthesia, 121(2), 253–266.
    3. Williams, R.K., & Lerman, J. (2014). "Pediatric anesthesia – An overview." International Anesthesiology Clinics, 52(3), 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