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细菌性痢疾:潜伏在日常生活中的隐秘敌人

  • 40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细菌性痢疾:潜伏在日常生活中的隐秘敌人封面图
细菌性痢疾:潜伏在日常生活中的隐秘敌人

01 细菌性痢疾:它是什么?

午后,一杯冷饮下肚,肚子却开始隐隐作痛。几小时后,有人频繁跑厕所,开始怀疑是不是吃坏了东西。这种日常中的“小插曲”背后,可能潜藏着细菌性痢疾的“身影”。

简单来说,细菌性痢疾是一种由志贺菌属(Shigella)引发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俗称“痢疾”。这种细菌常常通过被污染的水和食物进入人体,影响消化道。数据显示,全球每年有超过九千万人感染细菌性痢疾,尤其在夏秋季节、儿童群体中较为常见,卫生条件差或暴雨洪灾后风险更高 (Kotloff, K. L. et al., 2018, Bulletin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 提醒:哪怕卫生环境良好,偶尔也会有暴发,因此日常饮食卫生很重要。

02 症状变化:细菌性痢疾的信号

  • 1. 初期信号
    很多人刚开始只是偶尔感觉腹部不适,比如轻微肚子胀、隐隐作痛、有点恶心。这些症状容易被误认为普通的肠胃不适。
  • 2. 明显症状
    病情加重时腹泻变得频繁,每天次数达十次甚至更多,有时伴随腹部剧烈疼痛、持续性发热。不少患者出现粘液脓血便,身体虚弱。
  • 3. 严重表现
    儿童、年长者或者基础病患者如反复高烧、脱水、抽搐,发展非常迅速,需要及时就医处理。
🧑‍⚕️ 有位28岁的女性患者,最初只是食欲减退和偶有腹痛,三天后腹泻明显增多并持续发热。就诊时已脱水,经过治疗逐步好转。这个例子提示,轻微不适也要关注,别等症状变重才重视。

03 如何诊断?确认“祸首”的方法

单靠症状难以和普通腹泻区分,正确的诊断方式很重要。日常临床上主要依靠三种方法进行确诊:

诊断方式 说明 应用场景
粪便显微镜检查 可检测到脓细胞、红细胞 简易初筛,辅助判断细菌性感染
粪便培养 检测志贺菌并确定菌种 确诊金标准,便于药敏选择
血常规与脱水状态评估 辅助判断炎症及体液变化 观察病情严重程度
🧪 如果出现持续高热、脓血便或者脱水,建议及时去医院,由医生决定是否需要做上述检查。

目前,分子生物学检测(如PCR)正逐步应用于部分大型医院,更高效但成本较高 (DuPont, H. L., 2021, The Lancet)

04 细菌性痢疾的危险机理

为什么有的人会得病?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生活接触,二是身体易感。

  • 环境因素: 志贺菌藏在污染水源、被污染的食物或手上。这种细菌抵抗力不强,但只需极少量(10-100个)即可引发疾病。
  • 群体易感性: 儿童、老人以及免疫力低下人群最容易生病。比如,大型幼儿园群体餐饮或水源不洁时,易出现集体感染。
  • 传播方式: 主要通过“口-粪传播”,即吃入被污染的食物和水。

世界卫生组织数据表示,不良环境卫生与高发病区密切相关。暴饮暴食、饮用生水、共用餐具也可能加大风险。

🧔 有位64岁的男性在洪水后饮用井水,数日后出现重症腹泻。他的经历说明,环境变化带来的卫生隐患千万别小看。

05 对症治疗:科学应对措施一览

治疗需明确三大目标:缓解脱水、控制感染、减轻症状。具体措施如下:

治疗选择 具体作用 适用情况
口服补液盐 补充水分及电解质,防止脱水 轻中度脱水者
抗生素(如诺氟沙星) 针对志贺菌,抑制细菌生长 重症、粘液脓血便或高危人群
对症处理(如退烧、缓解腹痛) 减轻全身不适,改善生活质量 持续高热或剧烈腹痛等个别症状

没必要自行盲目用药,部分症状随机缓解,但出现高烧、脱水、持续脓血便等均要及时就医。

⚠️ 孩子和老人抵抗力差,出现中重度腹泻,建议首选医院治疗。

研究显示,合理抗生素治疗可缩短病程,预防并发症发生(Riddle, M. S. et al., 2016,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但不建议自行反复更换药物,以免产生耐药问题。

06 生活中如何预防?实用健康建议

说起来,预防远比治疗重要。生活小细节,可以大幅减少感染机会:

具体建议 说明
清洁双手 饭前便后用流水和肥皂反复搓洗20秒。家有小孩,更要带头做。
饮食新鲜 建议选择当日新鲜的瓜果蔬菜,生冷食品先用沸水烫过再入口。
熟食加热 剩饭剩菜彻底加热后再吃,避免细菌残留。
饮水安全 日常尽量饮用烧开的自来水或瓶装矿泉水。
分餐用具 家庭聚餐最好使用公筷公勺,预防交叉污染。
👨‍👩‍👧‍👦 家中有孩子,一旦有腹泻、发热症状,应及时送医,切勿在家自行用药拖延。

如果身边有人出现腹泻症状,应及时劝导分开饮食和生活用品。社区出现集中发病时,不必慌张,配合疾控部门进行检疫和环境消杀最为关键。

07 研究进展与未来展望

当前,全球各地都在加强对细菌性痢疾的防控和治疗研究。疫苗研发持续推进中,部分候选疫苗进入临床试验,未来或为高危人群提供主动防护(MacLennan, C. A. et al., 2019, 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

  • 疫苗研发: 目前已有多种志贺菌疫苗在动物实验和早期临床阶段,初步结果乐观。
  • 新型抗菌药研发: 针对耐药菌株的新型抗菌方案正不断被开发,用以遏制耐药问题的蔓延。
  • 公共卫生防控: 世界卫生组织将志贺菌感染列入重点消灭目标,全球疫情监测力度持续加大。

对于普通家庭来说,不必因专业进展焦虑,关键是关注生活习惯变化,这已是当前最可行的“保护伞”。以后有了疫苗,也可以让高危人群多一层保障。

参考文献

  • Kotloff, K. L., et al. (2018). Shigella infection in low- and middle-income countries: a continuing challenge. Bulletin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96(4), 233-245. PubMed
  • DuPont, H. L. (2021). Shigella species (bacillary dysentery). The Lancet, 397(10279), 1233-1244. PubMed
  • Riddle, M. S., et al. (2016).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dysentery in adults.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 213(6), 868-876. PubMed
  • MacLennan, C. A., et al. (2019). Vaccines against Shigella and enterotoxigenic Escherichia coli: a human challenge model. 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 17(10), 626-638. N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