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慢性肾小球肾炎的面纱:你需要了解的临床表现
01 什么是慢性肾小球肾炎?
不少人直到体检时才第一次听说慢性肾小球肾炎(以下简称“慢性肾炎”)。其实,它并不稀罕——很多人生活紧凑、饮食无规律时,体内“小工厂”——肾脏,可能就悄悄开始出现一些小问题。慢性肾炎是一组以肾小球(肾单位的微小过滤器)损伤为主的慢性肾脏疾病,病程漫长、发展缓慢。
肾小球受损最常见的原因包括身体免疫系统异常反应、感染后遗症或家族遗传因素。这类疾病不仅影响肾脏工作,还会逐步影响血压、心脏等多个系统(Couser, W.G., 2012; Tang et al., 2023)。
02 最初的信号:常常被忽视的细微变化
说起来,慢性肾炎的早期多半让人难以察觉。有朋友调侃:“跟隐身高手似的,你根本发现不了它!”的确,大部分人一开始没有明显症状,有的人只是在公司年度健康体检时,偶尔被发现尿常规有轻微异常。
一位29岁的女性,平时生活规律,无特殊不适,仅在一次单位体检中尿蛋白呈微弱阳性。她自己完全没有觉得不舒服。其实,这就是慢性肾炎最典型的“隐匿期”表现,几乎不会带来任何生活上的困扰。
03 尿液变化:当身体用“小信号”示警
随着病程进展,肾小球损伤愈发明显后,尿液会出现看得见的变化。下表归纳了慢性肾炎进展时尿液常见变化:“尿”真能告诉你很多事。
表现 🧪 | 描述 | 生活中的样子 | 临床意义 |
---|---|---|---|
血尿 | 尿液颜色变红、酱油色或肉眼看不见,仅检验异常 | 刷牙时无感、如厕时发现尿液发红或体检单写“尿潜血” | 提示肾小球受损/出血,是疾病进展的信号 |
蛋白尿 | 尿中蛋白含量升高,尿液起泡 | 如厕后发现泡沫不散、体检小结中“尿蛋白+” | 长期会造成营养流失并伤害肾功能 |
04 多器官牵连:身体并非孤岛
慢性肾炎不止对肾脏造成损伤,也可能“带出”不少全身的问题。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下肢或眼睑轻度浮肿(尤其是晨起时更明显),也有的会逐渐感到有些疲累。再发展下去,有人出现血压升高——这是肾小球损伤刺激血管收缩的结果。
简单来说,持续的身体水肿、高血压和逐步加重的乏力感,都可能和慢性肾炎有关。如果你发现上述情况,尤其是和尿检异常伴随,最好及时就医。
05 并发症可能带来的麻烦
有些人会觉得肾炎不过是“小打小闹”,不痛不痒可以慢慢拖着。其实,如果任其发展,慢性肾炎带来的并发症不少:
- 肾功能减退/衰竭: 随着肾小球损伤加重,肾脏“净化工厂”罢工,血液中的废物难以排出,最终可能需要透析或肾移植(Eknoyan, G., 2011)。
- 心血管疾病: 慢性肾炎患者更容易出现高血压、高血脂,日后发展为心脏疾病的风险比普通人高。
- 贫血: 肾脏参与红细胞生成,慢性损伤常导致血色素下降,许多人表现为头晕、乏力。
06 为什么会得慢性肾炎?
风险因素 🔎 | 具体表现 |
---|---|
免疫系统反应 | 感染后身体“自我攻击”,如反复扁桃体炎史(引用:Couser, W.G., 2012) |
长期慢性感染 | 鼻炎、咽炎、牙周炎等反复发作增加风险 |
家族遗传 | 亲属中有肾炎患者的人群风险显著升高 |
高血压/糖尿病 | 长期血糖、血压异常对肾脏损伤大 |
年龄增长 | 多数慢性肾炎患者年龄偏大,但儿童也可能发生 |
有上述高风险因素人群,建议每年做一次尿常规和肾功能检测。
07 生活中如何早发现、巧预防?
其实,和慢性肾炎打交道,最重要的是早发现。早期通过健康体检可筛查出90%以上的隐匿性患者(Jha et al., 2013)。预防方面,不少日常好习惯都能帮上大忙:
- 饮食宜清淡:多摄入蔬菜和水果,少油腻,控制盐分有助肾脏减轻负担。
- 优选蛋白:如鸡蛋、鱼肉对肾脏更友好,每天保证适度蛋白摄入。
- 多饮水:每日适量喝水,避免饮料替代,这对维持肾小球清洁有好处。
- 规律运动:每周有氧运动3-4次,如快步走、游泳,帮助控制血压和血糖。
- 控制基础病:高血压、糖尿病等要规律用药,减少肾损害风险。
推荐食物 | 好处 | 吃法建议 |
---|---|---|
苹果 | 补充膳食纤维、维生素,利尿 | 直接食用或切片沙拉 |
莴苣 | 富含矿物质与水分,帮助排毒 | 清炒、凉拌或与瘦肉一起煮汤 |
燕麦 | 有助血脂控制、保护心肾 | 早餐冲泡、加坚果搭配更营养 |
小结 · 其实健康从不复杂
慢性肾炎就像是生活中“不速之客”,但只要用心关注自己的身体变化,配合健康生活方式,大多数情况完全可控。工作忙时别忘体检单上那些小数字,身体的“预警灯”早点亮,麻烦能少很多。有疑问随时咨询医生,自己的健康得自己把关,这才是最“靠谱”的选择。
参考文献
- Couser, W. G. (2012). Primary Membranous Nephropathy.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66(11), 1109-1119. https://doi.org/10.1056/NEJMra1100523
- Tang, S., Leung, J. C., Chan, T. M., & Lai, K. N. (2023). Recent advances in the treatment of glomerulonephritis. *Kidney International*, 104(2), 234-244. https://doi.org/10.1016/j.kint.2023.03.017
- Eknoyan, G. (2011). Chronic kidney disease 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the quest for refinements. *Kidney International*, 80(5), 451-452. https://doi.org/10.1038/ki.2011.163
- Jha, V., Garcia-Garcia, G., Iseki, K., Li, Z., Naicker, S., Plattner, B., ... & Yang, C. W. (2013). Chronic kidney disease: global dimension and perspectives. *The Lancet*, 382(9888), 260–272. 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13)60687-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