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全麻与局麻:深入解析麻醉方式的选择与应用

  • 121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全麻与局麻:深入解析麻醉方式的选择与应用封面图

全麻与局麻:一场麻醉的深度探索

01 全麻是什么?做手术怎么“一觉醒来”

较大手术安排在清晨,手术室门口的家人常常会听到“是不是要全麻?”
简单来说,全身麻醉(全麻)就是让人暂时进入深度睡眠状态。这期间,医生通过药物使你的大脑暂停“上线”,全身的疼痛和记忆也被暂时“关闭”。当手术结束,麻药效果逐渐消退,患者醒来,期间对手术过程丝毫不记得。这就好像按下了“暂停键”,既避免了疼痛,也让手术团队能专心操作,不受干扰。

小提醒: 全麻通常用于腹腔、胸腔、颅脑等需要“深度安静”的部位,帮助医生操作复杂、创伤大的手术。

02 局麻是什么?“你清醒,但没有感觉”

  • 1. 小范围“屏蔽”——区别于全麻
    局部麻醉(局麻)让你保持清醒,只是让手术区域“断电”,比如拔牙填补、缝合手指伤口。有点像局部“静音模式”——手术部位无痛,其余身体没影响。
  • 2. 生活例子
    35岁的黄女士做乳腺肿块切除,局麻下全程都能与医生交流,手术后很快回病房,无需监护。
  • 3. 用于哪些情况?
    适合手术范围小、手术创伤较轻的情况,如手指骨折复位、痔疮切除、身体表浅处的小肿物去除。
Tips: 局麻适合个人体质较弱、有某些全麻禁忌、或仅需小范围操作的手术。

03 全麻与局麻的主要区别

对比项 全麻 局麻
影响范围 全身 手术部位
意识状态 完全失去 保持清醒
恢复时间 较慢,有恶心、头晕等概率 快,术后可以很快活动
风险高低 相对较高(呼吸管理、并发症) 相对较低(偶见局部反应)
别忘了:全麻更适合大手术、需要完全安静配合的情况;局麻则适合可忍受的“小麻烦”。

04 全麻的优缺点分析

  • 优点
    • 彻底阻断疼痛和刺激反应,手术范围不限。
    • 患者无意识,避免术中紧张、记忆负担。
  • 缺点
    • 恢复慢,部分人术后有恶心、嗜睡。
    • 需人工气道与呼吸机辅助,出现并发症(如喉痉挛、心血管抑制)概率较高。
真实例子:61岁王先生腹部大手术采用全麻,术后2天才恢复精神,有轻微恶心。这说明全麻在大手术中的地位难以替代,但术后恢复也长一些。

05 局麻的优势及局限

优势
  • 非睡眠状态,呼吸循环影响小。
  • 手术结束后能迅速进食走动。
  • 药物使用量小,副反应发生率低。
局限
  • 覆盖范围有限,难用于胸腹等区域的重大手术。
  • 部分患者易紧张,术中需心理安抚。
  • 偶有局部损伤或暂时神经影响。
提醒:62岁的陈阿姨做静脉曲张手术选局麻,术后很快下床活动。不过局麻难以适应范围大、操作复杂的治疗。

06 选择麻醉方式时的考虑要素 🤔

手术方案确定后,麻醉方式该怎么选?其实每个人的答案都不一样。这里有几个关键要素值得考虑——

  • 1. 手术类型
    如果手术牵涉范围广或需完全静止,往往优先全麻;体表小手术或局限部位,多选择局麻。
  • 2. 患者健康状况
    老年、肥胖、有呼吸或心脏基础疾病的患者,更需评估全麻风险。如78岁的宋大叔合并慢阻肺,医生建议采用局麻以减少呼吸道并发症。
  • 3. 个人心理感受
    有些人很怕疼、怕看到手术过程,这时全麻更适合。有的患者怕失去知觉,愿意“陪着”医生一起完成小手术,那就可以选局麻。
友情建议:选麻醉,要听医生的个性化建议,对身体和心理诚实沟通,有助于制定更安全、舒适的方案。

07 行动建议:安全、舒适麻醉,这几点更重要

  • 1. 饮食调理

    术前日常摄入新鲜蔬菜(补充维生素C有益)、瘦肉鱼蛋(帮助组织修复)。术前8小时记得空腹。

  • 2. 按医生指导用药

    慢性病患者如糖尿病、高血压手术前务必与麻醉医生沟通是否停药、如何调整用药。

  • 3. 术前详谈

    对自身过敏史、过往经历不要讳言,由医生判断合适的麻醉方案。

  • 4. 麻醉耐受差异

    比如有家族对麻药过敏的经历,应提前告知医生,定期复查肝肾功能也很有帮助。

  • 5. 手术后出现持续性呕吐、严重头痛等异常,请及时反馈医护人员,避免拖延。
一句话总结:比起纠结“全麻还是局麻”,术前身体调理、如实沟通、术后及时报告异常,才是安心“入睡”的最大保障。

全文小结:
麻醉方式没有好坏,每种都有自身角色。关键还是由专业医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来选择更合适的方法。生活中关于麻醉的焦虑,其实可以通过沟通、信任、科学准备大大缓解。安全、舒适地度过手术时光,你我都可以做到。
(如存在疑问或特殊情况,请直接向专业医生咨询,不要自行下决断。)

🔗 参考文献

  1. Butterworth J. F., Mackey D. C., Wasnick J. D. (2022). Morgan & Mikhail’s Clinical Anesthesiology (7th ed.). McGraw-Hill Education.
  2. Pandit, J. J., & Cook, T. M. (2013). National Institute of Academic Anaesthesia: Why do patients die in the week after surgery? British Journal of Anaesthesia, 111(5), 671–673. https://doi.org/10.1093/bja/aet326
  3. Apfelbaum, J. L., et al. (2012).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Obstetric Anesthesia: An Updated Report. Anesthesiology, 116(2), 360-376. https://doi.org/10.1097/ALN.0b013e31823c0067
  4. Miller, Ronald D., et al. (2020). Miller’s Anesthesia (9th ed.). Elsevi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