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后的“隐形威胁”:恶心呕吐的预防与处理
01 现实场景下的不适体验
走进医院的麻醉恢复室,有些人还没完全清醒,就开始轻微地觉得“胃里翻涌”,偶尔伴随一阵反胃感。其实,很多人在手术后都会经历这类不适,被称为“麻醉后恶心呕吐(PONV)”。早期表现可能只是轻轻的头昏或者偶发的恶心,不像剧烈呕吐那么引人注目,但它足以让恢复期变得难熬。
不同的人感受程度不一样,有人只是觉得“有点恶心”,没太影响精神,有的人则会因难受而吃不下东西。潜移默化地,这些小麻烦或多或少影响着恢复的步伐。
| 症状类型 | 表现形式 | 出现时机 |
|---|---|---|
| 轻微 | 偶发恶心、短暂不适 | 麻醉苏醒早期 |
| 严重 | 持续恶心、反复呕吐 | 苏醒后数小时至一天内 |
02 明显的警示信号
有些病人在手术结束后不久,就感到强烈的恶心,甚至出现反复呕吐。比如一位50岁的女性患者,在腹部手术后几个小时内,觉得胃部一直翻腾,吃点东西就想吐,连喝水都变得困难。她这种持续性的症状,通常需要医学干预。
其实,明显的恶心和呕吐,会阻碍患者正常进食、影响体力恢复,有时还会导致体内电解质紊乱。这时最好及时和医务人员沟通。
03 为什么手术后经常会恶心呕吐?
说起来,PONV之所以常见,并不只是药物的“锅”。有研究发现,除了麻醉药物本身,手术方式、手术部位、患者体质等也是重要因素。例如,女性患者、既往有晕动病史的人发生PONV的概率更高(Gan TJ, 2007)。
手术时间较长、腹腔或妇科手术、年龄较轻这些因素,也都可能提升风险。除了上述外在原因,某些人的神经系统对刺激格外敏感,哪怕只是小剂量的麻醉药,也容易激活大脑的“呕吐中枢”,诱发不适反应。
| 风险因素 | 影响说明 |
|---|---|
| 药物种类 | 吸入性麻醉药、阿片类药物风险较高 |
| 手术类型 | 腹部、妇科等手术更易发生PONV |
| 个体特质 | 女性、年龄小、有晕动病史的人风险上升 |
04 麻醉后恶心呕吐的风险评估方法
并不是所有人都有一样的PONV风险。麻醉医生一般会结合患者的年龄、性别、既往史和手术特性,综合评估每个人的概率。比如一位30岁的男性,没有晕车史、吸烟,进行局部骨科手术,风险往往较低,医生可能只做最基础的预防即可。
与此同时,手术种类不同,风险分级也不一样。对于更高危的人群,通常会采用更加个性化的防护措施,例如提前使用抗恶心药、优化麻醉组合等。
05 如何科学预防PONV?
其实,很多PONV都可以通过提前准备大大降低风险。手术前,医生会根据每个人的特点调整麻醉方案,还可以合理选用抗呕吐药物(如昂丹司琼),以减少大脑的呕吐反射。
在麻醉过程中,减少高风险药物剂量,以及优化补液方法,也有助于降低发生率。对于高危患者,联合多种预防策略更有效。全部措施都需要医生评估后做出。
| 措施类型 | 具体举措 |
|---|---|
| 药物预防 | 术中用合适剂量昂丹司琼、地塞米松等抗呕吐药 |
| 麻醉调整 | 减少吸入麻醉剂、选用静脉麻醉;根据个体耐受性调整组合 |
| 液体管理 | 术中指导下适量补液,减少脱水 |
06 如何应对突发的恶心与呕吐?
万一还是出现了恶心呕吐,及时处理尤为重要。常用的方法包括口服或静脉使用抗呕吐药(如昂丹司琼、甲氧氯普胺等),能有效缓解症状,减少脱水风险。除此之外,调整身体姿势(比如半卧位)、深呼吸,也有助于减少不适。
有一位40岁的男性患者在全麻后苏醒时,一度出现连吐三次的情况。及时给予药物、协助侧卧休息,很快缓解过来,恢复正常饮食。这说明,良好的应急处理可以显著减轻身体负担,缩短住院时间。
07 患者术后自我管理建议
出院后,在家里还偶尔会觉得恶心?其实,饮食调理和日常习惯也很重要。建议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比如粥、软面、炖蛋等,帮助胃肠“慢慢适应”。逐步恢复活动,不要一上来就剧烈运动。
暂时避免油腻、辛辣、刺激性强的食物,能更容易让身体适应。少量多餐、分次进食,也是减轻不适的简单办法。如果恶心呕吐持续超过24小时,建议及时复诊。
| 措施类别 | 具体建议 | 功效说明 |
|---|---|---|
| 饮食 | 多吃粥、炖蛋、软面 | 温和、易消化,减少胃肠负担 |
| 进食习惯 | 少量多餐 | 刺激轻微,降低呕吐风险 |
| 日常活动 | 注意休息,慢慢活动 | 逐步恢复,避免疲劳诱发呕吐 |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Gan, T. J. (2007). Risk factors for 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 Anesth Analg, 104(6), 1619-1628. https://doi.org/10.1213/01.ane.0000263412.84567.9c
- Apfel, C. C., Läärä, E., Koivuranta, M., Greim, C. A., & Roewer, N. (1999). A simplified risk score for predicting 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 conclusions from cross-validations between two centers. Anesthesiology, 91(3), 693-700. https://doi.org/10.1097/00000542-199909000-00022
- Kranke, P., Eberhart, L. H., Roewer, N., & Tramer, M. R. (2002). A quantitative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best combination of antiemetics for prophylaxis of 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 Anesth Analg, 94(6), 1396-1403. https://doi.org/10.1097/00000539-200206000-000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