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打破“鼻血”的迷思:实用止血方法与预防技巧

  • 18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打破“鼻血”的迷思:实用止血方法与预防技巧封面图

打破“鼻血”的迷思:你需要知道的止血方法

01 不少人都遇到过的“流鼻血”场景

起床一看枕头有血迹,公交车上突然感到鼻腔潮湿——其实,流鼻血远比你想象得常见。有句话说,“一年四季,春秋冬更容易碰鼻血”,这不是吓唬人。尤其是换季、室内空气干燥时,很多成年人、小孩甚至老年朋友都有过类似的小插曲。
绝大多数情况下,鼻出血是突然发生的,需要当场应对。这种情形就像路边碰见个“小麻烦”,起初容易慌张,其实掌握点方法情况大多能控制。
Tips: 流鼻血时先别紧张,90%以上的鼻出血都是轻微的。

02 鼻出血的常见原因

其实,引发流鼻血的“幕后推手”有很多,尤其是下面这几种。
常见原因 生活案例
环境干燥 小李(27岁)最近开了暖气,夜间经常鼻腔发干,起床后偶尔有鼻血。
挖鼻习惯 一名8岁孩子喜欢用手抠鼻子,鼻腔黏膜易受损,导致流血。
高血压 55岁的王先生,在剧烈咳嗽后鼻子出血,被查出血压偏高。
鼻腔感染或过敏 感冒或过敏时,鼻子反复擤、搔,容易多次出血。
需要提醒,年龄增长、慢性疾病或服用抗凝药的人也更容易碰到鼻出血。这类朋友,一旦有流鼻血史,要特别关注自己的健康变化。

03 前鼻出血和后鼻出血,有啥区别?

很多人以为鼻出血都一样,其实它分为两大类:前鼻腔出血后鼻腔出血。两者的表现和需要处理的方式也不一样。
  • 前鼻腔出血:90%以上的鼻血都是这种,血从鼻孔中流出,一般量少、易控制。
  • 后鼻腔出血:多见于老年人或高血压人群,血会沿着咽喉后流,量偏多,可能会被误认为是“喉咙出血”。
🩸 异地流血要留心:如果觉得血是从嗓子往下流,或者同时伴有咽喉不适,别忽略后鼻腔出血的可能,最好及时就医。

04 遇到鼻血这样做:实用止血法

“仰头止鼻血”其实是错误操作。大多数鼻血一出现,最有效的办法是简单几步:
  1. 让患者坐下,略微前倾,避免血流入口腔或咽部。
  2. 用拇指和食指捏住双侧鼻翼(鼻子的软下段),持续按压5-10分钟,中间不要松手。
  3. 可以取干净冰袋敷在鼻梁部,帮助缩血管,但注意别冻伤。
  4. 若止血可用医用棉球轻轻塞入出血鼻孔,切记不要塞得太深。
🚑 不要仰头!血倒流到咽喉会造成呛咳或吞入胃部,可能恶心、呕吐。
止血后观察一点时间,若10-15分钟仍然不止,应尽快去医院。

05 日常预防和护理小技巧

简单来说,日常护理和一些饮食选择能降低流鼻血风险,比如这样做:
生活方式 效果提升说明
保持室内湿润 用加湿器,使空气湿度适宜,有助于黏膜防干裂。
适量补充水分 多喝水有助于粘膜健康,一天建议1.5-2升。
饮食增加富含维生素C食物 橙子、柠檬、猕猴桃有益于血管弹性。
温和清洁鼻腔 可用生理盐水喷雾,预防因干燥或过敏导致的损伤。
🥝 水果中的维生素C可以帮助血管健康,偶尔补充柠檬水就不错。

06 哪些情况要及时就医?

有时候,单凭自己处理远远不够。碰到下列情况,建议及时去医院,让医生帮忙检查:
  • 单侧或双侧鼻出血持续10-15分钟仍未止住
  • 伴有明显头晕、心慌等失血症状
  • 鼻血量很大,有血块或反复发作
  • 怀疑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等慢病史
医生一般会通过鼻腔检查、血压测量、可能的血常规或凝血功能测试综合判断。
也有少数情况,鼻子反复出血是鼻腔小肿瘤、血液疾病的表现,一旦发现异常情况,不妨早点排查。

07 流鼻血的常见疑问大揭秘

Q:流鼻血要不要仰头?
— 千万别!仰头只会让血流向咽部,可能呛咳或反胃。

Q:孩子经常流鼻血要紧吗?
— 如果是偶尔,大多数不是大问题;但如果频繁发生或伴有其他症状,建议找医生查查。

Q:用纸巾塞住鼻孔可以吗?
— 一次性无刺激纸巾可暂用,但最佳选择是经过消毒的医用棉球。

Q:鼻出血是不是“上火”?
— 没那么简单。气候、血压、习惯等都可能导致,并不只是“火气大”引起。

主要参考文献

  1. McGarry, G. W., & Moulton, C. (2019). Epistaxis: simple and complex causes. BMJ, 364, I928. https://doi.org/10.1136/bmj.l928
  2. Shargorodsky, J., Bleier, B. S., Holbrook, E. H., & Cohen, N. A. (2010). The role of intranasal steroids in the treatment of epistaxis. International Forum of Allergy & Rhinology, 1(1), 63-68. https://doi.org/10.1002/alr.20007
  3. Schlosser, R. J. (2009). Epistaxis.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60(8), 784-789. https://doi.org/10.1056/NEJMcp0805592
  4.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2023). Nosebleeds (Epistaxis). https://www.nidcd.nih.gov/health/noseblee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