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透视高磷血症:肾病患者的隐秘危机

  • 213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透视高磷血症:肾病患者的隐秘危机封面图
透视高磷血症:肾病患者的隐秘危机

说到肾病,很多人会想到尿少、浮肿,可其实,体内磷水平的变化常常被大家忽视。日常门诊里,时常见到患者心里纳闷:“医生,我没啥特别感觉,为什么你老说我磷高?”这就是高磷血症,它不像高血压、糖尿病那样有显眼的症状,却暗中影响健康。今天聊聊肾病和高磷血症的故事,帮你把危险系数压到最低。

01 高磷血症到底是什么?

高磷血症,顾名思义,是指血液中的磷含量超过正常水平。磷是一种矿物质,对骨骼、能量供应都很重要,但过多的磷却可能成为身体的负担。

  • 参考标准:成年人体内的正常磷浓度是0.81-1.45 mmol/L(2.5~4.5 mg/dl)
  • 当血磷持续超过1.45 mmol/L,即可认为有高磷血症
  • 最常见于慢性肾病人群,但偶尔也见于甲状旁腺疾病、某些肿瘤治疗后

🎯 简单来说: 肾脏有点像体内的“过滤工厂”,当过滤系统出了故障,磷就在体内慢慢积累下来。

02 初期的“隐身症状”

  • 一些患者在磷刚刚升高时,毫无感觉,有的甚至十年都没发现。
  • 偶尔有轻微乏力、注意力下降,但很容易归咎于劳累或睡不好。
  • 个别患者出现偶发的皮肤瘙痒,抓抓就过去。
👩‍⚕️ 小故事分享
有位52岁的女性肾病患者,一开始仅仅是偶尔觉得皮肤干,不引人注意,后来检查才发现高磷血症。这个例子告诉咱们,即使感觉轻微不适,也不能掉以轻心。

03 明显的健康警示信号

高磷血症不声不响地发展,常常到一定程度才有“明显动作”。以下这些信号要引起重视:

症状描述 生活例子
持续皮肤瘙痒,晚上睡觉也难安稳 患者晚上反复挠痒,家人以为只是皮肤干,其实是血磷升高导致的。
骨痛,走路上下楼时膝盖或腰部不适 有位69岁男性朋友,因骨头隐隐作痛查出来高磷血症,这让他意识到了严重性。
肌肉抽搐/小腿突然发紧 有人以为是缺钙,其实体内高磷也会影响肌肉神经。
心跳不规律,出现心慌
(多数见于较晚期/并发症阶段)
这类症状尤其要尽快就医,切莫自行忍耐。
👁️ 别忽视: 长期磷过高不光让你小病不断,更会让血管和心脏慢慢受损(Block GA, et al., 2009)。

04 为什么肾病患者容易发生高磷血症?

肾脏本来负责把多余的磷排出体外。当肾功能一次又一次下降,“处理磷”的能力也跟着打折。于是:

  • 肾小球滤过率(GFR)逐渐降低后,体内多余的磷不再能被及时排出去
  • 磷憋在体内,不但自己堆积,还搅乱了钙的平衡
  • 刺激甲状旁腺,分泌“甲状旁腺激素”,骨头里面的钙被“拖”出来
🏭 你可以把肾脏想象成“过筛系统”,筛子眼越堵越小,磷就越堆越多。

相关研究
慢性肾脏病患者中,高磷血症发生率远高于普通人群,数据显示晚期肾病患者中近70%存在血磷升高 (Kestenbaum B, et al., 2005)。

05 高磷对健康的深层威胁

血磷升高可不是只让你瘙痒、抽筋那么简单。最让医生们担心的,是它带来的慢性损害:

  • 诱发动脉粥样硬化:磷多了,钙也被带着跑,两者结合后沉积在血管壁,血管越来越不灵活,容易出现高血压、心脏病(Kestenbaum B, et al., 2005)。
  • 骨质疏松:体内钙和磷比例失调,骨头中的矿物质被不断“调动”,骨骼结构变脆。
  • 甲状旁腺肥大:高磷促使它分泌激素,骨钙流失更快,恶性循环。

高磷就像安静的“搬运工”,不知不觉中把你要用的钙都挪走了。

相关结论可见:Block GA, et al., Phosphate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Kidney Int, 2009.

06 控制高磷血症:管理和用药

较严重或持续升高的高磷血症,通常需要医生制订专门的治疗方案。治疗手段包括:

  • 合理饮食:医生会给患者推荐低磷饮食(如避免高磷加工食物)(注意:具体饮食建议见下一章),这一步常与营养师密切配合。
  • 磷结合剂用药:主要用以“捆住”食物中的磷,让它不能被肠道吸收,常见药物如碳酸钙、磷酸铝(按医嘱使用)。
  • 规律血液透析:适用于肾衰竭患者,更直接清除体内堆积的磷。
  • 甲状旁腺激素拮抗剂:有时需要额外调控体内激素,配合其他药物。
💊 用药方案一定要和专科医生沟通,切勿听信“偏方”。

基于指南:KDIGO 2017. KDIGO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for the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 2017.

07 生活方式+饮食建议,让高磷风险降到最低

其实,高磷并不等于“什么都不能吃”。科学的饮食选择和生活方式调整,能帮肾病患者更好地管好血磷水平:

推荐食物 具体好处 建议吃法
新鲜蔬菜 纤维丰富、含磷量较低,不增加身体负担 每日餐食搭配几种不同颜色蔬菜,蒸煮最佳
苹果/梨/葡萄等低磷水果 补充维生素且磷含量低,适合慢性肾病患者 每日1-2个,避开果脯和糖渍类
瘦肉(如鸡胸肉、鱼肉) 提供优质蛋白,同时磷含量较低 每餐不超过手掌大的一块,避免烟熏
  • 适当运动:比如每天快走半小时,有助于骨骼健康。
  • 按时复诊:建议遵循医嘱定期查血项,尤其关注血磷、血钙变化。
🚶 小贴士:肾病患者日常饮水要根据医生建议调整。
🏥 发现骨痛、持续瘙痒或肌肉抽筋时,最好主动让医生帮忙查查血磷浓度。

主要参考文献

  • Block GA, et al. (2009). Phosphate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Kidney International, 75(9):890-897. [PubMed]
  • Kestenbaum B, et al. (2005). Serum Phosphate Levels and Mortality Risk among People with Chronic Kidney Diseas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53: 876-885. [NEJM]
  • Kidney Disease: Improving Global Outcomes (KDIGO) CKD Work Group. (2017). KDIGO 2017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for the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KDI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