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鼻窦之困”:慢性鼻窦炎的深度解析与治疗指南
01. 慢性鼻窦炎,究竟是什么?
说起来,鼻子不通气,有时觉得整个人都提不起精神。你有没有发现,有些人在办公室一到换季就“鼻音”加重,说话吞吞吐吐,仿佛永远感冒未愈。其实,这种情况可能并不是普通的感冒,而是慢性鼻窦炎——一个经常被误解的小麻烦。慢性鼻窦炎主要是指鼻窦里持续性的炎症和“脏东西”堆积,不少人把它当作反复感冒错过了最佳的处理时机。别忽视,这种长期炎症不仅让生活变得麻烦,还容易影响工作和睡眠。
02. 怎么发现它?—从小信号到明显症状
慢性鼻窦炎的信号其实很细微,很多人一开始只是偶尔觉得鼻子不舒服。有人反映,一会儿鼻塞,一阵子觉得鼻子里有异物,甚至有时晚上睡觉翻来覆去,第二天醒来还是有点堵。这些轻微变化,很容易与过敏或感冒混淆,没有人会特别留意。
不过,发展下去,症状会变得更难以忽视:鼻塞突然变成了常态,浓稠的鼻涕、流脓、面部隐隐作痛,甚至还头晕头痛。有的朋友一到下午整张脸都发紧,闻味道也困难。这时候,拖下去不仅难受,还可能引发额外的问题,比如嗅觉减退、长期乏力。
轻度表现 | 明显表现 |
---|---|
偶尔鼻塞、轻微异物感 | 持续鼻塞、面部沉重感 |
偶尔夜间鼻子不通 | 浓稠或带脓鼻涕,甚至头痛 |
闻味道不太灵敏 | 嗅觉减退、乏力 |
03. 脓性分泌物:从哪里来的“小麻烦”?
很多人问,为什么自己的鼻涕变得又黄又稠,甚至有点臭?其实,这背后往往与慢性炎症以及细菌感染有关。当鼻窦内部环境被打破,局部免疫系统像“防线”一样被持续冲击,细菌也就更容易滋生,这时便产生了脓性分泌物(也就是带有些许脓液的鼻涕)。
研究显示,慢性鼻窦炎以细菌感染为主,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常作祟[2]。此外,过敏体质和反复感冒也会让鼻黏膜长期处在“慢性炎症”状态。对年轻人来说,熬夜、空气污染等也会给鼻腔防线带来压力。
04. 做好引流,缓解压迫感
鼻窦炎让人最难受的,有时并不是鼻塞,而是那种持续的头胀和脸疼。这主要是鼻窦分泌物无法及时流出,压力增加导致的。想要缓解这些症状,最好的办法就是帮助分泌物流走——医学上叫“引流”。
- 药物助力:常用的是鼻喷类固醇、局部缩血管药(遵医嘱),可以减轻黏膜肿胀,帮助分泌物流出。
- 物理通道疏通:盐水冲鼻对部分人有效,尤其在干燥季节,可以温和去除鼻腔脓性分泌物。
- 手术治疗:极少数情况(如息肉、药物无效)时,医生可能建议微创手术,将阻塞部分开放,方便引流。
05. 如何科学治疗?——药物、物理与手术各显身手
治疗方式 | 适用场合 | 生活提示 |
---|---|---|
抗生素 | 细菌感染明显,化验或影像显示脓性炎症的病人 | 需遵医嘱,不宜自行增减剂量 |
鼻喷类固醇 | 鼻腔炎症、肿胀时 | 可长期用,副作用小,需定期复查 |
生理盐水冲洗 | 鼻涕黏稠,分泌物多 | 注意选无菌专用盐水,避免自制 |
微创手术 | 药物效果差、有鼻息肉或结构异常 | 术后需做好跟踪和护理,防止复发 |
06. 预防与保养:生活中如何和鼻窦“好好相处”?
说到预防,不需要强调什么不能吃,真正该关注的是怎么让鼻腔畅快、让免疫力保持坚强。下面这些做法,对鼻窦有实打实的好处:
-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日报窗通风,尤其在换季或雾霾天后。
- 定期检查。有鼻炎家族史、体质敏感者,建议每年复查一次鼻腔。
- 避免接触刺激气体(如烟雾、化学品)。
参考文献
- Smith, K.A., Orlandi, R.R., & Rudmik, L. (2015). Cost of adult chronic rhinosinusitis: A systematic review. Laryngoscope, 125(7), 1547-1556. https://doi.org/10.1002/lary.25176
- Brook, I. (2016). Microbiology and management of chronic maxillary sinusitis in adults. The Laryngoscope, 126(1), 29-36. https://doi.org/10.1002/lary.25444
- Fokkens, W.J., et al. (2020). European Position Paper on Rhinosinusitis and Nasal Polyps 2020. Rhinology, 58(Suppl S29), 1-464. https://doi.org/10.4193/Rhin2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