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过敏性鼻炎:无形之敌的认识与应对
01. 这个“鼻子小麻烦”,到底是什么?
很多家长可能都见过这样的情景:清晨送孩子上学时,他反复揉鼻子,偶尔还会打个喷嚏。你以为只是普通感冒,但几天过去反而没见好转,晚上鼻子堵塞得睡不好觉。这不是小感冒那么简单,其实有可能是过敏性鼻炎悄悄上门了。
简单来说,儿童过敏性鼻炎是一种因为接触到某些物质(比如花粉、尘螨、动物毛发)导致鼻黏膜过度敏感、持续发炎的疾病。根据《中国儿童过敏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我国学龄儿童中过敏性鼻炎的患病率已接近9%左右[1]。这不仅仅是个经常打喷嚏的问题,小朋友们会因此白天精神不佳、学习分心,晚上又休息不好,在生活和学习中都可能受到影响。
02. 容易被忽视和明显的信号有哪些?
早期不易察觉 | 明显警示信号 |
---|---|
偶尔早晨打喷嚏 | 喷嚏变多,一次连打好几个 |
轻微鼻痒,或偶尔揉鼻子 | 持续流清水鼻涕、鼻塞加重 |
入睡时偶尔鼻堵 | 夜间鼻堵明显,影响休息 |
偶发眼睛发痒 | 眼部红痒、揉眼频繁 |
比如,一位8岁的女孩小雪,刚开始只在周末早晨偶尔打几个喷嚏,父母没当回事。一个月后,她开始睡觉打呼噜,白天上课也变得容易分心。最后检查发现,原来是过敏性鼻炎发展到了中度阶段。
这说明早期小信号很容易被忽略,只有密切观察孩子的日常变化,才能早点发现问题。
这说明早期小信号很容易被忽略,只有密切观察孩子的日常变化,才能早点发现问题。
Tips: 白天打喷嚏多、晚上鼻子堵,再加上揉眼睛,家长就要多留心可能是过敏性鼻炎,而不是单纯感冒。
03. 为什么孩子会得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的诱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环境过敏原: 最常见的罪魁祸首有:尘螨(最常见)、花粉、动物皮屑、某些霉菌等。
例如,9岁男孩浩浩,家中养猫半年后出现鼻子痒、流清涕的症状。到医院做检查,确定为动物皮屑过敏引发的鼻炎。 - 遗传因素: 有过敏体质家族史(比如父母有哮喘、湿疹、鼻炎等),孩子得病风险会明显增加。文献表明,父母中若一人有过敏性疾病,孩子风险是普通儿童的2-3倍[2]。
- 早期环境暴露: 医学研究发现,早期长时间暴露于空气污染或家中二手烟,也有可能诱发过敏性疾病[3]。
这些因素单独或共同作用,就像一组小开关,点亮了孩子体内的“过敏反应机制”。不过,知道了这些原因,但为何预防、如何管理,我们得单独来聊。
04. 检查与检测:怎么知道是不是过敏性鼻炎?
面对反复鼻炎,单凭经验有时难以下结论。想搞清楚孩子到底是不是过敏性鼻炎,专业的检测方法很有帮助。
- 皮肤点刺试验:在孩子前臂皮肤上滴上不同过敏原,再轻轻刺破表皮。患者若对某种物质过敏,皮肤局部很快会出现红斑或小风团。
这一方法检测准、费时少,但对极少过敏体质特殊者要谨慎。 - 血清血检法(特异性IgE检测):抽血查过敏性抗体(IgE),适合小龄、怕疼的儿童。通过检测,可以明确对哪些常见物质过敏,比如尘螨、霉菌、动植物蛋白等。
- 医生还会通过详细问诊、鼻腔检查,一起判断鼻腔是否发炎、分泌物类型等。仅靠自我判断,容易漏诊或误判,这也是许多家长走弯路的原因。
Tips: 出现反复鼻症状时,别等着“自己能好”,建议带孩子到正规医院耳鼻喉或变态反应专科做相关检查。了解过敏原,对日常管理很关键。
05. 治疗与管理有哪些选择?
- 药物治疗:
药物类别 作用特点 使用建议 抗组胺药(口服) 缓解打喷嚏、流涕、鼻痒 按医生指导服用,新一代药物较少嗜睡 鼻用激素喷雾 减轻鼻炎慢性炎症,改善堵塞 每天固定时间喷,疗效稳定,对症状持续者有效 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脱敏) 针对病因、长期过敏有效 需在多次正规监测下操作,通常持续1-3年 - 生活管理:
避免短期接触已知的过敏原很重要,如尘螨过敏就尽量减少卧室地毯、绒毛玩具。比起彻底“清零”,家长合理控制环境,有助于药物效果更好。 - 其他支持措施:“盐水冲鼻”可在医生建议下选择,对于较为顽固的鼻塞患者,通过温和清除鼻内过敏原微粒,对缓解症状和减少药物使用有帮助。
长期来看,及时发现、规范治疗,比“硬熬”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偶尔的急性症状,也可以在医生协助下短期缓解,避免影响学习生活。
06. 生活环境和饮食:让孩子轻松呼吸的小窍门
- 家居环境调整:
- 定期用60℃以上热水洗涤床品、枕头,降低尘螨数量 🧺
- 卧室建议少铺地毯、不堆积绒毛玩具 🧸
- 打扫卫生时,建议湿布擦拭,减少灰尘和漂浮物
- 保持房间通风,但花粉季节应减少窗户开启时间
- 饮食推荐(针对体质养护,有益支持):
食物名称 具体功效 食用建议 深海鱼类 富含Omega-3脂肪酸,有助维持免疫平衡和减缓过敏性炎症 一周建议2次,蒸煮为主 新鲜水果(蓝莓、苹果等) 抗氧化物丰富,有助机体对抗外界刺激 每日适量搭配,餐后更容易入口 酸奶 补充益生菌,帮助肠道健康,间接调节体质 早餐或晚餐后饮用都可以 - 日常健康习惯:
- 适度锻炼身体,增强免疫力 🌳
- 控制室内空气湿度(建议40%-60%),预防霉菌繁殖
- 过敏高发季节,外出戴口罩、避开绿化带等高风险区域
Tips: 出现下列表现时,建议尽早就医:
- 连续鼻塞、流涕超两周,症状影响睡眠
- 经常揉鼻、揉眼,伴有黑眼圈
- 药物使用后效果差或副作用明显
07. 小结和“下一步行动”
儿童过敏性鼻炎其实没我们想的那么遥远,也不需要特别恐慌。日常多关注孩子的细微变化,科学检测和管理,积极主动就医,结合饮食和生活小妙招,大多数情况可以很好地控制症状,孩子也能拥有轻松活泼的童年。家长也不妨多和孩子聊聊自己的感受,让他们学会表达,这比单纯盯着药物效果可能更实用。
参考文献
- Wang, X.Y., et al. (2010). Prevalence of allergic diseases in primary school children in China: A multiregional study. *International Archives of Allergy and Immunology*, 152(3), 244–249. https://doi.org/10.1159/000283802
- Bousquet, J., Khaltaev, N., Cruz, A.A., et al. (2008). Allergic Rhinitis and its Impact on Asthma (ARIA) 2008 update. *Allergy*, 63(S86), 8–160. https://doi.org/10.1111/j.1398-9995.2007.01620.x
- Zhang, Y., Zhang, L. (2020). Prevalence of allergic rhinitis in China: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Allergy Asthma & Immunology Research*, 12(1), 14–24. https://doi.org/10.4168/aair.2020.1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