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解锁记忆的钥匙: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诊断与生物标志物

  • 109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解锁记忆的钥匙: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诊断与生物标志物封面图

解锁记忆的钥匙: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诊断与生物标志物 🧠

01 生活中出现的“遗忘”:阿尔茨海默病的最初变化

家里有位六十多岁的叔叔,以前总是忙里忙外,突然有一阵子常常忘记放钥匙的位置,偶尔一道熟悉的菜谱也要查好几次。最开始,大家都觉得只是老了记性变差。其实这样的“偶尔糊涂”,很可能是阿尔茨海默病早期的影子。

简单讲,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会慢慢损伤大脑功能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最常见于老年人。刚开始,变化并不剧烈,只是轻微的健忘或注意力难集中。有时还会在聊天时一时找不到想说的词,或者一时想不起熟人的名字。
这种病不会让人突然丧失自理能力,而是像一个不声不响地搬走行李的“房客”——让记忆、表达和思维慢慢变得不灵光。

💡 需要记住:早期的阿尔茨海默病并不会一下让人完全丧失记忆,反而是那种“偶尔的迷糊”最容易被忽略。

02 明显的信号:更为持久和严重的症状

和普通的健忘不一样,阿尔茨海默病发展到一定阶段,症状会变得持续明显。在护理工作中,遇到一位68岁的女性患者,她总是走错回家的路,明明几十年的邻居却突然叫不出名字,对日常事务也变得力不从心。

  • 持续遗忘:不是偶尔出错,而是反复忘记近期发生的事情。
  • 言语混乱:说话时常常表达不清,甚至用错词或重复一个意思。
  • 定向障碍:会在熟悉的小区里迷路,不知道日期甚至当前年份。
  • 生活能力下降:做饭、理财等原本熟练的事情变得困难。
  • 情绪变化:有时无缘无故发火或变得冷淡、疑心重。
🔍 这种明显又持续的变化,说明大脑受损范围已经扩大,家人和朋友很容易察觉出不同。

03 病因分析:为什么会得阿尔茨海默病?

很多人第一时间会问,“怎么突然就得这个病?”其实,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不是由单一原因导致,而是一种多因素叠加的结果。

风险因素 影响方式
年龄增长 发病率随年龄显著增加,70岁以上人群患病几率显著升高。
遗传因素 家族中如果有直系亲属患病,风险增加。APOE ε4基因变异是已知相关基因之一[1]
慢性疾病 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会影响大脑血管健康,增加风险。
生活习惯 长期缺乏运动、饮食不均衡、吸烟、精神压力大等,都会伤害脑细胞。
头部损伤 重度头部外伤后罹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上升。

研究发现,大约有60%-80%的老年痴呆症属于阿尔茨海默病[2]。不过目前还没有完全明确的发病机制,通常认为与异常蛋白积聚和神经元损伤有关。

04 生物标志物:比影像和问诊更早的“蛛丝马迹”

当家里有老人表现出持续健忘,常规检查往往不能第一时间明确诊断。最近几年,科学家开始关注“生物标志物”——就是通过检查血液或脑脊液里的特定分子,提前判断疾病风险。

生物标志物 主要检测材料 临床意义
β-淀粉样蛋白 (Aβ) 脑脊液、血液 其异常积聚被认为是阿尔茨海默病发病关键。
Tau蛋白 脑脊液、血液 高水平常见于神经元受损,有助于判断病情进展[3]
神经丝蛋白(NfL) 血液 可反映脑神经元退化,便于早期筛查。
🧪 通过这些分子的变化,医生能在明显症状出现前提前发现风险,更早采取干预措施。

05 检查手段与未来方向:还能更早、如何更准?

现在国内外常用的检查手段主要有影像检测(如MRI、PET)、认知测评和生物标志物检测。前两种更适合已经有明显症状的人群,而生物标志物有望在“无声”期发现疾病。

  • PET:能查看大脑内特定蛋白沉积,适合症状明显时辅助确诊。
  • 脑脊液检测:比较侵入,适合需要明确诊断时进行。
  • 新一代血液检测:操作便捷,费用较低,未来可能成为社区筛查工具。
🔬 科研人员正积极研发通过唾液、基因组学甚至代谢物更早捕捉异常的方法,有望降低患者就诊门槛。
检测方式 优点 适用阶段
血液标志物 简便、价格低、无创 早期筛查(有风险家族史、偶尔健忘时)
PET成像 结果直观,不易误判 症状明显或临床进一步确诊时

06 实用建议:吃什么、怎么做,对减缓阿尔茨海默病有好处?

很多人问,“平时怎么吃、怎么生活,能不能让大脑‘抗衰老’?”简单说,健康饮食加适量运动、良好社交,的确有益于降低阿尔茨海默病风险[4]。但科学预防强调正面推荐,而不是一味“少吃什么”。

食物 主要功效 科学推荐
深色蔬菜(菠菜、羽衣甘蓝等) 富含抗氧化物,减少脑细胞老化 每日2-3份为宜
坚果类(核桃、杏仁) 含有健康脂肪和维生素,有助神经保护 每天一小把,不可贪多
深海鱼(如三文鱼、金枪鱼) DHA含量高,对大脑健康有利 每周2-3次,注意做法清淡
全谷杂粮(燕麦、藜麦) 稳定血糖、辅助血管健康 可替代部分精白米面,用于主食搭配
🍴 不同的饮食搭配可以带来多种营养,但不必苦苦纠结于每一餐的精确。
除了饮食,良好的生活方式也非常重要:
  • 每周适量运动,有助于脑部血液循环
  • 保证睡眠,避免过度焦虑
  • 与人多交流,适当参加兴趣小组
  • 出现持续记忆问题时及时就医,可选择神经内科或记忆障碍专科

07 支持体系:家人和患者不能单打独斗

其实应对阿尔茨海默病,单靠个人努力远远不够。一个温暖的家庭、科学照护和社会专业机构的协作,才是支持患者减缓病情、保持生活质量的关键。

  • 知识科普:让患者、家属正确了解疾病,减少不必要的自责和焦虑。
  • 健康社交:鼓励患者多参与社区活动,有助于延缓功能退化。
  • 专业护理:当病情发展到一定阶段,寻求资深护理团队的帮助更加靠谱。

有时候,一次轻松的互动、一次释怀的笑声,就能帮患者建立信心。这种看似普通的支持,其实对延缓阿尔茨海默病的恶化很有帮助。

主要参考文献

  1. Corder, E. H., Saunders, A. M., Strittmatter, W. J., Schmechel, D. E., Gaskell, P. C., Small, G. W., ... & Pericak-Vance, M. A. (1993). Gene dose of apolipoprotein E type 4 allele and the risk of Alzheimer's disease in late onset families. Science, 261(5123), 921-923.
  2. Alzheimer's Association. (2023). 2023 Alzheimer's disease facts and figures. Alzheimer's & Dementia, 19(4), 574-659. https://doi.org/10.1002/alz.13016
  3. Hansson, O., Seibyl, J., Stomrud, E., Zetterberg, H., Trojanowski, J. Q., Bittner, T., ... & Shaw, L. M. (2018). CSF biomarkers of Alzheimer's disease concord with amyloid-β PET and predict clinical progression: A study of fully automated immunoassays in BioFINDER and ADNI cohorts. Alzheimer's & Dementia, 14(11), 1470-1481.
  4. Livingston, G., Huntley, J., Sommerlad, A., Ames, D., Ballard, C., Banerjee, S., ... & Mukadam, N. (2020). Dementia prevention, intervention, and care: 2020 report of the Lancet Commission. The Lancet, 396(10248), 413-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