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糖尿病足:早期症状与护理措施全揭秘

  • 126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糖尿病足:早期症状与护理措施全揭秘封面图

糖尿病足:早期症状与护理措施全揭秘

01 糖尿病足是什么?

不少人以为糖尿病只是影响血糖,殊不知,长时间的高血糖还会带来一些“小麻烦”,比如糖尿病足。糖尿病足其实指的是糖尿病患者足部因为血糖控制不佳,出现的神经和血管损伤,最后导致皮肤、软组织甚至骨骼发生感染或溃疡。有点像城市里下水管道堵住了,表面看着没事,里面已经悄悄积压。早期的变化常常被忽略,等症状明显时,麻烦往往已经很大。

医学数据显示,全球糖尿病患者中,有2%-10%会发展为糖尿病足(Armstrong et al., 2017),这给本就不容易控制的糖尿病增添了新的挑战。因此,关注足部健康、及早识别变化很有必要。

02 早期症状,哪些信号别忽略 👀

  • 偶尔麻木:脚底有时会感到像被细棉被覆盖,触感变钝,特别是在安静坐着或者刚醒来时。
  • 轻微刺痛或凉感:短暂的针刺或微凉,有时走路中途消失。
  • 皮肤干燥、轻微脱皮:脚背或脚趾缝偶尔出现小片脱屑,但没有疼痛。
症状类型生活情景例子
麻木感 42岁的王先生有时穿拖鞋,会觉得鞋子像垫了层薄棉,脚趾不太有感觉
轻微刺痛 出门遛弯回来,脚背像蚂蚁爬,但几分钟就好
皮肤变化 洗完澡后脚背有点干,很少起皮,没当回事
Tips: 这些现象很多人容易“没当回事”,其实它们就是身体给的小提示。持续出现就要关注了。

03 为什么会出现糖尿病足?

说起来,糖尿病足主要和两个方面有关:神经损害和血液循环障碍。血糖长期偏高时,细小神经容易出问题,导致脚的感觉变差,有的小损伤根本察觉不到。

另外,糖尿病还会影响足部的血管,让“小交通要道”变窄,营养和氧气供应不上,修复能力减弱。英国一项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的外周动脉病变发生率大约为20%(Narres et al., 2017),比普通人高不少。

主要机制影响结果
神经损伤感觉迟钝、难以觉察创伤
血管硬化阻塞组织营养差、愈合慢,易感染
免疫力下降微小伤口也容易恶化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机制不是一夜之间造成的,而是日积月累之下形成。有家族史、患病时间久、年纪大的人风险会高一些。

04 日常护理措施,怎么做最有效🦶

脚部的细致呵护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格外重要,简单说就是让双脚“干净、干燥、常检查”。这些措施有助于减少感染和并发症概率。给大家列个实用表,清楚又好操作:

护理方法具体做法
每日清洗 水温适中,不烫脚;洗后自然晾干或用干净毛巾擦干,特别注意脚趾缝
保持干燥 及时更换袜子,避免湿脚,汗脚可用透气棉袜
仔细检查 每天观察脚底、脚趾,有无水疱、裂口、红肿。可用小镜子辅助
指甲修剪 不要剪太短,避免伤到肉,最好直线修剪
实用建议: 有视力不好或行动不便的老人,家属可以帮忙每天简单检查,一旦有伤口,记下来,别拖。

05 在家护理,这些小技巧很实用 🏠

  • 穿鞋挑合适,脚后跟不要磨,鞋底柔软、无异物
  • 脚部保湿可以用专门的护足霜(但不要抹在趾缝内)
  • 偶尔可以用温水泡脚,每次控制在10~15分钟
  • 别用热水袋、电热毯直接焐脚,万一感觉迟钝容易烫伤
  • 早晚活动脚趾、踝关节,促进血液流通
照顾家人: 60岁的张阿姨有糖尿病,每晚家人都会帮她把脚抬高一会儿,说能舒服不少,这也是促进循环的小办法。
生活小贴士建议理由
棉质宽松袜减少摩擦,吸汗透气,脚不易受伤
专用修脚工具用自己的工具,防止交叉感染

06 什么时候该去医院?

糖尿病足虽然有些变化慢慢才看出来,但一旦有下面这些症状,最好第一时间去医院,而不是拖着不动:

  • 创口超过3天不愈合,或面积变大
  • 脚部突然肿胀、变红甚至渗液
  • 足部出现黑紫或苍白、感觉消失
  • 持续疼痛甚至夜间加重,影响睡眠
提示: 有一位55岁的男性患者,自己处理脚上的破损,结果感染加重,后来医生帮忙做了清创。有问题早点看,有时只差这“一步”。

简单来说,不管是哪一种情况,只要觉得脚部变化和平时明显不一样,别犹豫,找医生检查,这远比自己盲目处理强。

07 饮食和健康习惯,帮你守护双足 🍽️

食物选择具体功效食用方式建议
燕麦粥 帮助平稳血糖,有助控制整体风险 每天早上吃一小碗,口感细腻,也适合老人
深色绿叶蔬菜 富含膳食纤维与多种微量元素,促进循环与修复 午、晚饭各配1~2种,焯水或清炒都可以
深海鱼 富含Omega-3,有利于血管健康 建议每周2次,煮或烤的少油做法为主
  • 规律运动,如每天散步有助下肢血液循环
  • 保持良好心情,help reduce stress荷尔蒙,帮助整体调节
  • 坚持足部自检,不放过任何小异常
健康生活: 只要一点点改变,每天坚持下来,对自己就是最负责任的事。

08 真正守护健康:小结与行动建议

双脚很少主动“喊疼”,但当它们发出小信号时,咱们要细心对待。糖尿病足并不可怕,关键是别拖延、别粗心。只有行动起来,平日护理做细,生活方式调整到位,出现症状敢于早求助,才是最靠谱的办法。

和家人坦诚沟通、互相关心,多留意彼此的脚部健康,小改变可能带来大不同。

09 参考文献

  1. Armstrong, D. G., Boulton, A. J. M., & Bus, S. A. (2017). Diabetic Foot Ulcers and Their Recurrenc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76(24), 2367–2375. https://doi.org/10.1056/NEJMra1615439
  2. Narres, M., Kvitkina, T., Claessen, H., Droste, S., Schuster, B., Morbach, S., ... & Icks, A. (2017). Incidence of lower extremity amputations in the diabetic compared with the non-diabetic populatio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PloS One, 12(8), e0182081. https://doi.org/10.1371/journal.pone.0182081
  3. Jeffcoate, W. J., & Harding, K. G. (2003). Diabetic foot ulcers. The Lancet, 361(9368), 1545–1551. 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03)131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