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脉内瘘的隐秘损害与处理秘籍
01 简单说清楚:动静脉内瘘是什么?
说起来,动静脉内瘘像是为身体搭了条高速通道。很多需要长期血液透析的朋友,手臂上都会有这样一条专门连接动脉和静脉的通路。这种“小桥梁”虽然表面看不到,内在却关系到血液从体内到透析机器的顺畅流动。如果哪一环出点问题,血液运输立刻就不通畅了。
别忽视:虽然动静脉内瘘通常耐用,但一旦发生堵塞,可能让透析治疗受到影响,这种问题很多人常常察觉不到。
🎯 延伸知识:动静脉内瘘主要见于慢性肾功能衰竭需要长期透析的患者,是目前最常用的血液透析通路方式(Sidawy et al., 2008)。
02 轻微到明显:动静脉内瘘堵塞,身体会有哪些信号?
状态 | 症状描述 |
---|---|
早期变化 | 有时内瘘刚有小堵塞,患者可能只是偶尔觉得手臂有些胀或者略微发凉。这种程度类似长期久坐后手脚容易发麻,瞬间又能缓解。很多人都没放在心上,以为只是小问题。 |
异常警示 | 一旦堵塞变得严重,手臂出现持续明显胀痛、活动无力,甚至手背开始变大,颜色也泛青发暗。血流变弱后,透析时机器报警变多,或者直接抽不上血。这时症状就很扎眼,决不能再拖延处理。 |
☝️ 小提醒:如果透析时机器难以抽血或反复出现报警,这基本可以确定内瘘已经出问题。及时就诊比忍着更安全。
临床例子:有位53岁的女士,平时很少在意偶尔手臂发酸。直到有天持续半天手臂肿胀,才赶紧到医院,看诊发现堵塞已较重。这说明早期信号不能掉以轻心。
03 堵塞的幕后黑手:为什么会发生堵塞?
- 血栓(血块)形成:血液在内瘘通道内流动速度变慢或形成涡流,很容易积聚成小血块堵住血管。透析次数多、操作时间长时更容易出现(Allon, 2007)。
- 血管狭窄:长时间用一处的静脉穿刺,会导致局部血管壁逐渐变厚,慢慢收缩,就像马路施工长期占道,车辆难以顺利通过。
- 外部压迫:比如睡觉时手臂不小心压在内瘘部位,或透析带子绑得过紧,都可能让血管一时“呼吸困难”,血流开始变慢,久而久之也会堵塞。
- 自身易栓性体质:部分患者的血液更容易粘稠,稍有变化就会形成血栓,这需要医生根据个人情况调整用药。
客观看法:国内外报道显示,动静脉内瘘堵塞的年发生率约为10-15%,患者年龄大、合并糖尿病者发生率更高(Sidawy et al., 2008)。
04 诊断“看得见”:常用检查方式有哪些?
- 体格检查:医生会通过触摸、听诊,感受内瘘通路的血流震颤(“嗡嗡声”),如果消失就提示严重堵塞。
- 超声检查:利用声波无创地“看清”血流速度和是否有局部狭窄、血栓,是安全又常用的检测工具。
- 影像血管造影:在血管内注入显影剂,通过X光拍摄,能直接显示哪一段血管堵了。这种方式适合情况复杂的患者。
🔍 TIPS:超声检查不仅能评估血流速度,方便随访对比,也是医生常推荐的安全监测方式(Zarins et al., 2017)。
建议:当血流明显变弱时,建议别自行处理,及时到有介入或血管外科专科的医院检查。准确找出原因后再考虑合适方案。
05 妙招秘籍:动静脉内瘘堵塞了怎么办?
一旦堵塞,怎么处理绝不是千篇一律,需要个性化应对。下面这些办法,有助于多角度思考。
- 药物溶栓:当堵塞较新、血块还未完全固定时,通过静脉注射药物帮助溶解血栓,恢复通道通畅。
- 机械清除血栓:一些医院用专门的器械快速“清理”血管里阻塞的部分,效果直接,尤其适合较明显堵塞但血管整体结构好的患者。
- 球囊扩张术:如果内瘘有狭窄部分,可用球囊导管将其撑开,很像给血管做临时“无创手术”。成功率高、恢复快。
- 外科修复:对于反复堵塞,或血管狭窄严重的患者,直接更换或修补内瘘,有时候是最有效的措施。
🚑 别拖延:堵塞急性发生时,早期干预能够显著提高血流恢复率。及时行动往往让治疗简单、效果好(Zarins et al., 2017)。
案例分析:一位65岁的男性患者,因透析时血流骤减,通过超声发现内瘘血管完全阻塞,采用球囊扩张术后血流重建。目前恢复良好,实现了正常透析。
06 日常秘籍:如何尽量避免动静脉内瘘堵塞?
做法 | 建议 | 简单理由 |
---|---|---|
定期监测内瘘部位 | 每周用手触摸,一旦发现震颤减弱或消失,应尽快联系医生。 | 早期发现有助于提前干预。 |
合理饮食搭配 | 多选择新鲜绿叶蔬菜和鸡蛋。 绿叶蔬菜富含维生素,提高血管弹性。鸡蛋含优质蛋白,利于组织修复。 | 有益于维持整体血管健康。 |
保持适当锻炼 | 每天散步20-30分钟,透析手臂避免剧烈活动。 | 促进循环,减少血栓发生。 |
充足饮水 | 在医生允许下按计划饮水。 | 帮助控制血液浓稠,预防血块形成。 |
选择合适医疗机构 | 建议到有资质的三甲医院定期随访。 | 诊断和干预更专业,风险可控。 |
🍎 补充解释:定期监测和维持良好饮食,是多数指南认可的内瘘保护方式(Allon, 2007)。如果发现症状变化,最好的办法是直接联系医生做进一步检查和调整方案。
07 生活小技巧:你能做到的细节
有些小细节看似不起眼,但日积月累,对内瘘保护却很关键。比如睡觉时别让内瘘手臂压在身下,做家务时留意避免碰撞部位。出门戴上宽松袖套,既遮阳也防磕碰。别小看这些做法,很多透析老友坚持下来,内瘘用上四五年状态依然不错。
- 定期自检:可用双手触摸感知血管震颤,每周一次。
- 透析穿刺点轮换:尽量和护士沟通,不固定在同一位置,提高血管使用寿命。
🧐 小结:实际行动最重要。任何不适都不要拖延,问题越早发现,处理就越简单。
参考文献
- Allon, M. (2007). Current management of vascular access. *Clinical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Nephrology, 2*(4), 786–800. https://doi.org/10.2215/CJN.01170307
- Sidawy, A. N., Gray, R., Besarab, A., Henry, M., Ascher, E., Silva, M., & Scher, L. (2008). Recommended standards for reports dealing with arteriovenous hemodialysis accesses. *Journal of Vascular Surgery, 48*(5), S2–S25.
- Zarins, C. K., Gewertz, B. L., Gloviczki, P., Gordon, I. L., & Sidawy, A. N. (2017). Hemodialysis Access: Essentials of Monitoring and Diagnosis. *Seminars in Vascular Surgery, 30*(2), 7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