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慢性癌性疼痛:从麻醉到介入治疗的全景探索

  • 77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慢性癌性疼痛:从麻醉到介入治疗的全景探索封面图

慢性癌性疼痛:从麻醉到介入治疗的全景探索

01 你感受到的疼痛,也许比身体本身更复杂

疫情后的家人聚会,有人总忍不住揉着腰腿,有人借着闲聊叹了口气,说最近“疼痛一阵阵地袭来”。其实,慢性癌性疼痛就像不请自来的小麻烦,在身体里悄悄流连不去,不只是疼那么简单。它让睡觉、吃饭都不自在,甚至连和朋友说话都精力不济。
有些患者早期会觉得偶尔哪里不舒服,原以为只是普通的疲劳,却没想到背后会隐藏如此复杂的问题。

广东一位52岁女性,因乳腺癌后反复感到胸部隐约疼痛。生活开始走下坡路,晚上难以入眠,情绪也总是低落。这个例子说明慢性癌性疼痛影响的不只是身体,还可能持续“黏在”心理和社交层面,让人产生孤独和无助感。

💡 疼痛管理不仅仅是忍耐,越早参与专业干预,生活越有转机。

02 麻醉科:不只是手术,还能为疼痛“减负”

很多人一听“麻醉科”,只想到手术室。但现实中,这个科室在癌性疼痛的应对上发挥着巨大作用。它不仅靠药物控制不适,还能通过神经调节等手段辅助治疗,给患者“喘息”的机会。

常见麻醉科介入方式 实际效果
口服镇痛药(如吗啡等) 缓解中重度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神经阻滞 靶向解除局部剧痛,部分患者能减少药物使用
椎管内泵药 实现个性化药物释放,减少副作用

比如北京一位65岁的男性肝癌患者,持续肋下钝痛,尝试过多种药物,终因副作用放弃。后来通过椎管内微量泵药,才能好好睡觉。这提示我们,专业麻醉科的介入手段能带来实实在在的变化。

🧑‍⚕️ 疼痛严重要及时与专业医生沟通,或许下一个转机就在麻醉科。

03 多模态疗法:只有“组合拳”才能见效吗?

单打独斗对抗癌性疼痛,往往效果有限。多模态疗法,就是把药物、介入、心理干预等多种方法根据患者情况搭配起来。🎯

  • 药物与介入结合: 控制持续性疼痛,同时针对剧烈发作进行神经阻滞。
  • 心理疏导: 有助于减轻痛觉焦虑,提高治疗耐受度。
  • 物理康复: 支持患者逐渐恢复基本活动能力,减少肌肉萎缩带来的二次疼痛。

一项三甲医院研究显示,采用联合治疗的患者,有80%以上感觉疼痛指数降低(Mou et al., Pain Management, 2021)。所以,"组合拳"才是真正让疼痛“让步”的方法。

🌿 其实,每个人都能根据自身需求调整方案,千万不要相信只有单一办法能解决所有问题。

04 介入治疗:技术精准,效果直接

如果把身体比作一台运行中的机器,介入治疗就像专门修剪“卡壳零件”的手艺人。神经阻滞术、椎管内给药等新技术,可以快捷地倒断疼痛的信号"通道”,让人重拾自在。

  • 神经阻滞: 利用药物阻断痛觉神经,适用于局部剧烈疼痛,见效迅速。
  • 椎管内泵药: 药品精准直达“核心区域”,减少口服药物带来的全身副作用。
  • 射频消融: 利用高温同步损伤异常传导神经,减少复发可能(Kumar et al., The Lancet Oncology, 2018)

江苏一位70岁的男性肺癌患者,因晚期广泛骨转移,出现不可忍受的持续性疼痛。采用射频神经消融后,半年内疼痛评分下降至原来一半,生活质量明显回升。这种方法标志着癌性疼痛干预已经“智能化”与“定制化”。

🛠️ 选用介入治疗最好找有经验的医疗团队,尤其需要个性化评估。

05 主动沟通,让治疗真正为你服务

治疗永远不是医生的“单项选择题”,患者的积极参与其实影响极大。不少朋友担心“麻药会不会上瘾”、“家里老人害怕介入手术”,这些疑虑只有及时表达,才能被医生真正理解。

  • 梳理症状变化: 记录每天疼痛强度、影响生活的细节。
  • 多问几个为什么: 理解每种方案背后的原理,减少医患误会。
  • 家庭支持: 让家人一起参与决策,增强信任和安全感。

有位48岁的晚期胃癌男性,曾因害怕副作用多次拒绝镇痛;医护团队通过一次耐心的沟通,最终让他尝试适合自己的治疗,疼痛状况随即缓解。这个例子说明,表达需求,才能得到定制的关怀。

🤝 任何时候都可以和自己的治疗团队多沟通,别怕“麻烦”。

06 科技+人文:未来的疼痛管理会怎样?

疼痛管理的未来,或许会更智慧。人工智能辅助分析、精准基因检测,这些听起来有点遥远,其实已逐步应用到现实中。🤖

创新方向 优势表现
AI个性化痛控 根据患者特征调整药物与介入计划
基因分型 预测疼痛敏感度,减少无效尝试
远程管理 医生与患者实时交流数据,不用老是跑医院

从现在到将来,疼痛管理不再是冷冰冰的流程,而是有温度、有智慧的个性服务。最关键的,依然是正视自我需求,让医护团队和家人一起,走在前面。

只要一步一步来,“慢性癌性疼痛”也会变得有章可循。

07 什么样的饮食和习惯对缓解癌性疼痛有帮助?

食物/习惯 积极作用 建议方式
深绿色蔬菜 富含抗氧化物质,支持免疫 每日适量搭配主餐
优质蛋白 帮助组织修复,维持体力 比如豆腐、鱼类、去皮鸡肉等,可以轮换吃
规律作息 帮助身体恢复自身调节能力 避免熬夜,保证睡眠
心理疏导 缓解焦虑,减少疼痛放大感 必要时可向专业心理师求助
  • 建议定期体检,尤其有家族肿瘤史的人群大约一年一次。
  • 遇到持续或反复性疼痛,可以首选综合性医院疼痛或麻醉门诊做评估。
🏥 身体小变化别忽视,饮食和作息有规律,生活自然更多掌控感。

参考资料

  • Mou, W., Wang, X., & Yang, Q. (2021). Multimodal Analgesia Improves Cancer Pain Management: A Clinical Study. Pain Management, 11(3), 183-189. https://doi.org/10.2217/pmt-2020-0078
  • Kumar, N., Kalra, N., & Rastogi, A. (2018). Advances in Interventional Pain Management for Cancer Pain. The Lancet Oncology, 19(9), e444-e452. https://doi.org/10.1016/S1470-2045(18)30345-6
  • Caraceni, A., Hanks, G., Kaasa, S., Bennett, M. I., Brunelli, C., Cherny, N., ... & European Palliative Care Research Collaborative (EPCRC). (2012). Use of opioid analgesics in the treatment of cancer pain: Evidence-based recommendations from the EAPC. The Lancet Oncology, 13(2), e58-e68. https://doi.org/10.1016/S1470-2045(12)70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