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卵巢癌:深入了解与科学防治

  • 109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卵巢癌:深入了解与科学防治封面图

卵巢癌:深入了解与科学防治

01 卵巢癌是什么?类型有哪些?🩺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觉得卵巢癌遥不可及,仿佛只是新闻里的专属名词。其实,每个女性的身体里都有两颗卵巢,它们不仅负责生育,还有荷尔蒙分泌的重要角色。简单说,卵巢癌是一种来源于卵巢上不同细胞的恶性肿瘤,其中最常见的是“上皮性卵巢癌”,大约占所有卵巢癌七成以上。另外,年轻女性也可能会碰到“生殖细胞肿瘤”,但占比不高。有一类“间质瘤”则跟荷尔蒙有关,发病也相对较少。

让人留心的是,卵巢癌有点像是一位“沉默的来客”。它发展初期通常没有声响,等到发现往往已是晚期。即便如此,并不是所有类型都一样凶险,不同类型对治疗的反应也有差异。如果能提前识别类型,就能更快配合医师制定个性化方案。

📝根据“Hello Doctor”(2023)在其专题中做的介绍,卵巢癌的组织学分类常见为上皮性、间质性和生殖细胞性三大类,各有不同的发病年龄和风险特点(Cheng et al., 2020)。

02 早期有哪些信号?警惕这些症状👀

有时,卵巢癌早期就会发出些“小暗号”,只不过这些信号特别容易和普通小毛病混淆。例如,偶尔的腹部胀感、突然觉得饭量减小、下腹部有点不适,这些看上去像消化不良、压力大,或者是普通的月经前症状。但是,如果这些情况持续存在、反复出现,就不再只是“小麻烦”。举个例子,不少患者回忆,自己并没有什么剧烈疼痛,只是有一阵子总感觉裤腰比以前紧,腹部肿胀,却没想到背后隐藏着大问题。

随着肿瘤长大,信号也会逐渐明显,比如腹部持续性疼痛、便秘、尿频,体重悄然下降。如果新近一两个月总是腹胀、极易饱、腹痛没有缓解,这就要引起重视了。别忽视,“反复、持续”的信号,是该主动就医的提醒。(参考:Mayo Clinic, 2020)

03 卵巢癌的致病因素——为什么会得病?🔬

谈到“为什么会患卵巢癌”,许多女性都会产生疑问:日常饮食、遗传、环境、荷尔蒙变化,究竟谁才是“幕后推手”?医学研究表明,卵巢癌的发生不仅和年龄有关,也与特殊的基因突变密切相关。像BRCA1、BRCA2这些基因一旦发生突变,卵巢细胞的“修复”能力就会变差,长期下来有可能发展出异常的肿瘤。

年龄增长是最大风险因素。根据多项流行病学数据,50岁以后,女性患卵巢癌的风险会明显提升。长期激素刺激、初经较早或绝经较晚、不曾生育、肥胖、乳腺癌或卵巢癌家族史,这些因素都会让风险“悄悄加码”。“Hello 医师”(2023)收录的台湾地区癌症数据同样指出,肥胖及饮食西化让风险增加不少(Trudel et al., 2018)。

总的来说,大部分致病机制涉及到细胞分裂、DNA修复失误和慢性炎症反应。举例来说,有家族史的患者遗传了代谢异常或DNA修复功能较差的基因,如果再叠加环境中的风险因子,比如空气污染、缺乏运动、长期高热量饮食,危险就会随之增加。

04 诊断方法都有哪些?具体流程一览🔎

说起卵巢癌诊断,许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女性体检做B超够了吗?”但实际操作远不止如此。医学上常用的诊断流程主要包括三个环节:

  • 🖥️ 超声波检查:最常用的方法,适合初步筛查,但对肿瘤类型和阶段还不能“下最后结论”。
  • 💉 肿瘤标志物(CA-125)检测:血液检查能反映体内是否有相关肿瘤活动,不过一部分良性疾病也可能让CA-125升高。
  • 📑 CT、核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主要判断肿瘤大小、位置和有无转移,协助医生分期。

真正能确定诊断的,往往需要组织活检,甚至是手术探查。实际案例显示,及时、完善的多环节检测能大大减少误判。比如曾有一位64岁的女性患者,起初只是腹胀、胸闷,检查后被发现已经涉及多个脏器转移。这个过程提醒我们,持续症状出现时,不能光依赖单次普通超声或体检,必要时要选择有肿瘤专科的医院进一步检查,确保尽早发现异常。

05 治疗选择及其效果——方案怎么选?💊

进入正式治疗阶段时,卵巢癌的方案有多种选择。最常见是“手术切除”,医师会按照肿瘤范围决定要不要连带切除周围器官。如果发现较晚,通常还要联合化疗,比如紫杉醇和卡铂为主的组合,帮助清除体内残留的癌细胞。近几年,新的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逐渐在部分适应人群中崭露头角。

不同分期、类型的卵巢癌应对方式略有差异。例如,早期病例可以考虑保留部分卵巢和子宫,争取生育机会;而晚期患者,手术更注重“减瘤”,配合多线化疗和多种药物组合。

疗效方面,卵巢癌5年生存率随着分期变化很大。第一期可达90%以上,但到了晚期则降至20%以下。因此,初期发现至关重要。而且治疗过程中,支持治疗对提升生活质量同样不可或缺,比如及时排除腹水、补充营养和维持体力。

06 良好生活管理和心理支持🌼

在卵巢癌治疗的过程中,健康管理不仅仅是吃药打针。合理的饮食、科学的作息、情绪上的疏导必不可少。比如,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能帮助身体修复;多吃深色蔬菜和新鲜水果有利于维持免疫力。医学专家推荐,治疗期间尽量采取少量多餐、口味清淡、保证优质蛋白摄入(比如鸡蛋、豆制品、鱼肉),再结合每天适度活动和充分休息。

心理健康方面,家人和朋友的陪伴能极大缓解焦虑。部分患者甚至通过绘画、书写或适度冥想获得了情绪平衡,小目标逐步实现也有帮助。支持性小组、癌症康复社区同样能为大家提供经验和希望。

📌 最后,定期复诊,遵医嘱调整治疗方案,能帮助把握病情变化。如果体重异常下降、出现新的腹水或严重不适,要立即联系医生。健康管理是场持久战,科学和温柔都不能缺席。

  • 鲑鱼:富含Ω-3脂肪酸,对身体有抗炎作用,建议每周2-3次。
  • 菠菜:含丰富叶酸和维生素C,帮助免疫力,适合热炒或做蔬菜汤。
  • 低脂牛奶:补充蛋白和钙质,建议每天一杯(200-300ml)。
  • 蓝莓:高抗氧化能力,新鲜食用或添加到酸奶中都很合适。

💡 需要说明,饮食调整不是替代治疗,但能改善康复体验。身边有疑问、出现异常时,不要拖延,主动就医,选择肿瘤专科医院会更有保障。

参考文献

  • Cheng, J. Q., Auersperg, N., & Leung, P. C. K. (2020). Ovarian Cancer: Pathogenesis,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Academic Press.
  • Mayo Clinic. (2020). Ovarian cancer: Symptoms and causes. Mayo Clinic Foundation. Retrieved from https://www.mayoclinic.org/diseases-conditions/ovarian-cancer/symptoms-causes/syc-20375941
  • Trudel, D., Tetu, B., Gregoire, J., & Plante, M. (2018).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ovarian cancer. Journal of Ovarian Research, 11(1),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