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患者的疼痛管理:科学与人文的双重关怀
01 烧伤的疼痛机制 🔥
每当说起烧伤,很多人最先想到的是皮肤受损。其实,比皮损更让人煎熬的是持续不断的疼痛。有些患者刚烧伤后,皮肤出现轻微发红,像被烫过一样刺痛,仅在触碰时才有明显感觉;而一旦烧伤面积扩大或加深,疼痛就变成了一种无法忽略的折磨。有位16岁的男孩因为热水泼溅,手背仅发红,起初只是偶尔感到烧灼,过了一个小时,胀痛才开始明显起来。
从医学角度看,烧伤会损伤皮肤内的神经末梢,释放多种炎症因子。这些因子像是不速之客,刺激着神经,导致疼痛信号不断传入大脑,所以哪怕创面很小,有时疼痛也特别强烈。此外,大面积烧伤还会让周围原本"沉睡"的神经变得异常敏感。需要注意,皮肤一旦被破坏,还可能让普通的接触和温度变化都带来明显痛感。
02 镇痛药物的选择与应用 💊
一旦烧伤疼痛变得显著,医疗团队会根据伤情采取不同的镇痛药物。简单来说,药物分为非甾体抗炎药(比如布洛芬)、阿片类药物(像吗啡、芬太尼)和局部麻醉剂。
药物类别 | 特点 | 使用建议 |
---|---|---|
非甾体抗炎药 | 适合轻中度疼痛,能缓解炎症 | 小面积或浅表烧伤可首选 |
阿片类药物 | 镇痛作用强,副作用较多 | 中重度烧伤或清创换药时短程应用 |
局部麻醉剂 | 直接作用于伤口,作用时间有限 | 适合创面小、需要局部处理的患者 |
比如,一位38岁的女性被烫伤后,最初刘医生让她口服布洛芬。等到换药时出现剧烈痛感,临时加用了小剂量芬太尼以避免她因疼痛而排斥治疗 ~ 这个例子其实说明,药物策略要随着实际情况调整。如果长时间依赖阿片类药物,容易产生依赖性等副作用,因此医生会根据恢复过程适时停药或替换药物(Wang et al., 2018)。
03 非药物镇痛:还有什么法子?🧘
有些朋友不太愿意常用镇痛药,担心副作用。这时,非药物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除了传统的冷敷、包扎外,现在的综合疼痛管理还会引入心理干预、物理治疗和分散注意力等手段。例如有研究发现,音乐疗法、冥想训练对烧伤患者具有明显的缓解痛感作用(Bradt et al., 2010)。
- 心理护理:医生和护士会指导做深呼吸、冥想等简单放松练习,帮助大脑不那么聚焦于疼痛。
- 物理干预:冷敷或温和按摩,能减少局部神经的异常反应,患者自己在日常护理时可以尝试。
- 分散注意力:比如给小朋友放动画片、成人戴上降噪耳机听音乐。有位5岁的小女孩烧伤了小腿,医生给她准备了卡通贴纸和故事,结果换药时痛苦感大大减轻。
04 为什么烧伤痛得特别厉害?
烧伤带来的疼痛不像普通的皮肤划伤。烧伤时,过高的温度会导致皮肤蛋白变性、细胞破坏。大量炎症分子被激活,一边招兵买马刺激免疫反应,一边让疼痛神经变得更加"灵敏"。这和咱们手指被刀割了一小口的反应完全不同。
有学者指出,二度和三度烧伤时,不光是表层伤了,连神经、血管都可能受损,更会造成持续性剧烈疼痛(Summer et al., 2007)。另外,伤口感染或频繁更换敷料,也会额外增加疼痛感。数据统计,在急诊烧伤患者中,超过80%的人需要多次药物镇痛甚至镇静支持(Fardin et al., 2021)。
🚨 要留心: 一些深度烧伤初期或许没有那么痛,但随着时间推移,神经清醒、伤口恶化,疼痛会突然加剧。
05 疼痛评估:一把"尺子",衡量真实感受
烧伤疼痛的体验很主观,不同人耐受度相差很多。正因如此,科学评估疼痛成了非常关键的一步。目前临床最常用的方法是数字评分法(NRS)或面部表情图(FACES),分值从0分(无痛)到10分(最痛)不等。
06 个体化疼痛管理方案 📝
说起来,没有两例烧伤的疼痛是完全一样的。年龄、心理状态、受伤部位,都会影响一个人的痛感和需要。比如:
- 面积较小、位置隐蔽的浅度烧伤:多采用外敷和局部止痛,辅以冷敷、深呼吸。
- 大面积或暴露部位的深度烧伤:需联合口服、静脉镇痛药和非药物方法,动态调整用药。
- 心理压力大或有焦虑抑郁倾向的患者:除药物外,额外增加心理咨询、音乐或互动疗法。
有一位25岁的男士手臂大面积二度烧伤,不愿意让家人看到伤口,有很强的回避情绪。护理团队为他结合音乐冥想、分批处理伤口与阶段性减药,既减少了疼痛,也让他逐渐恢复自信。从中可以发现,疼痛管理绝不是"千篇一律",而是不断调整与优化的动态过程。
07 医患沟通与人文支持:让管理更有人情味 💬
现代疼痛管理不再只关注药物和技术。那句"你痛不痛?"、"想想待会儿给你放什么音乐?"、"有不舒服一定说出来",其实就是人文关怀的具体体现。有研究显示,良好的沟通可大大降低患者疼痛评分,让镇痛效果提升30%以上(Gabrielsson et al., 2019)。
日常护理时,家人的陪伴、适度的表扬或者帮助安排合理的社交活动,都能让烧伤患者感受到支持。刚才提到的小女孩,正是在父母和医护的温柔安慰下,变得勇敢许多。
08 常见疑问速查
问题 | 简明解答 |
---|---|
什么情况下要换镇痛药? | 当疼痛评分连续两次加重,或原方案副作用明显,需告知医生调整。 |
家属能怎么参与? | 帮助患者如实打分、陪伴沟通、共同参与心理疏导和放松训练。 |
孩子用镇痛药安全吗? | 选用剂量合适、适应人群的药物,严格遵医嘱即可。别自行加量换药。 |
09 结语
说到底,烧伤带来的疼痛绝不是必须"硬扛"的事。科学镇痛手段和暖心的人文关怀,谁也不能少。每个人的疼痛感受都独一无二,最好的方案永远是结合医生建议、尊重自己感受,然后一步步调整。烧伤护理从疼痛管理做起,才能帮助患者多一分安全感,也更快回归日常生活。
参考文献
- Wang, F., Shen, X., & Guo, X. (2018). Opioids for pain management in burn patients: A review. *Burns*, 44(5), 1217-1228.
- Bradt, J., Dileo, C., & Shim, M. (2010). Music interventions for preoperative anxiety.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12), CD006908.
- Summer, G. J., Puntillo, K. A., Miaskowski, C., Green, P. G., & Levine, J. D. (2007). Burn injury pain: the continuing challenge. *Journal of Pain*, 8(7), 533-548.
- Fardin, S., Fathi, M., & Omidi, A. (2021).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of pain in burn patients. *World Journal of Plastic Surgery*, 10(2), 105-112.
- Gabrielsson, H., Sävenstedt, S., & Zingmark, K. (2019). Person‐centred care in patients with burns—A qualitative study. *Burns*, 45(7), 1648-1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