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干燥综合征与眼睛干涩:从症状到缓解的全攻略

  • 154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干燥综合征与眼睛干涩:从症状到缓解的全攻略封面图

干燥综合征与眼睛干涩:从症状到缓解的全攻略

01 生活中那些不易察觉的干涩小信号

每天对着手机和电脑的你,或许经历过这样的时候:眨眼时眼皮仿佛有点“挂丝”,偶尔觉得沙沙的不舒服,像吹了风后那种淡淡的紧绷。很多人以为只是用眼累,其实背后可能是干燥综合征在悄悄作怪。

初期的干燥综合征,眼睛症状通常表现为轻微、偶发,不容易引起注意。比如:偶尔感到眼睛发痒,早晨醒来眼睛有点涩,长时间看屏幕后容易流泪,或是风大时感觉有异物感。这些现象不容易被和疾病关联起来,却是身体给的早期小提示。

Tip:如果上述干涩感仅偶尔发生,通常还不会对生活造成明显困扰。不过,这正是早发现、早调整的契机。

02 明显的眼睛干涩警示信号

随着时间推移,部分人会发现干涩越来越明显。有的人不仅白天感觉刺痛、灼热,甚至晚上闭眼时也会觉得不太舒服。
例如,48岁的叶女士,近几个月反映眼睛持续发红,总想揉,泪水反而越来越少。眼科检查后才发现,是干燥综合征引起的泪腺功能明显下降。

  • 持续、频繁的异物感:就像有沙粒进眼,一直挥之不去。
  • 眼睛红肿、怕光:遭遇光线刺激时加重不适。
  • 分泌物增多:起床后眼角会有黏性分泌物。
  • 长时间视物模糊:不是简单疲劳休息能消除的。
别忽视:当这些症状持续出现时,早做检测,有助于减少随之而来的视力风险。

03 干燥综合征是怎么来的?

干燥综合征其实是一种自身免疫疾病。免疫系统像把“家里人”认错了,攻击本应保护的泪腺、唾液腺,导致泪液和唾液分泌减少。
据研究数据显示,中年女性更易受到干燥综合征的影响(Bruni, C. et al., 2021)。

主要原因 影响机制
免疫系统异常 免疫细胞攻击泪腺,减少泪液分泌
遗传倾向 部分家族有类似自身免疫病史
环境因素 长期处于空调房、风沙环境加重干涩感
年龄增大 腺体功能自然减退,易与疾病叠加

研究发现:约有90%的干燥综合征患者会出现眼部症状,如果延迟干预,甚至可能出现角膜损伤(Shiboski, C. H. et al., 2017)。

04 如何确诊:一次系统的眼科与免疫学检测

当眼睛干涩久治不愈,单靠滴眼液缓解有限时,最好到医院做一次全面筛查。医生会根据症状,结合检查进行判定。
核心检测手段包括:

  • 泪液分泌量检测:用滤纸条放在下眼睑,看泪水浸湿长度,判断泪腺分泌功能。
  • 角结膜染色:用安全色素染色,评估角膜上皮受损程度。
  • 血清自身抗体检测:如SSA、SSB抗体,帮助支持自身免疫疾病的诊断。
  • 自评症状量表:医生经常会询问症状出现的频率和持续时间,辅助判断病情。
别拖延:反复干涩影响睡眠和工作,可及早与专业眼科或风湿免疫专科医生沟通。

05 护眼日常:实用缓解小妙招

日常生活中,许多方式可以帮助减轻干涩带来的困扰,让眼睛恢复舒适和清爽感。以下通用建议,简单易行,适合在家和办公室操作:

💧 使用人工泪液 定期滴入不含防腐剂的人工泪液,补足表面水分
🌬️ 保持室内湿度 加湿器能明显减少干燥空气对泪腺的刺激
👀 合理安排用眼 每30-40分钟远眺、休息2-3分钟,减少屏幕时间
🕶️ 外出佩戴墨镜 阻挡风沙、强光,保护泪膜不易蒸发
实际体验:有的人仅调整用眼方式,症状就有明显改善,不妨亲自试试。

06 饮食上的推荐:让食材助一把力

合理的饮食习惯,对调节泪腺与整体免疫功能非常有益。适合干燥综合征人群的食物,并不复杂:

食物 功效 建议方式
三文鱼、金枪鱼 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有助抗炎,改善泪腺功能 每周2-3次,清蒸或烤制
核桃、亚麻籽 含丰富植物性欧米伽-3,对泪腺有温和支持 每日一小把即可,不宜过多
多喝温水 维持全身水分,保障泪液分泌 分多次少量饮用,避免一次性大量喝水
菠菜、胡萝卜 提供维生素A和抗氧化物,助眼表健康 作为日常蔬菜摄入
友情建议:食物多样化,单项补得太多反而会增加身体负担,适量最为重要。

07 专业治疗与未来展望

当症状严重或长期自行调节效果有限时,及时寻求医疗帮助最为稳妥。常用治疗方式多样,例如:

  • 局部用药:医生可能会开具环孢素A滴眼液等,缓解免疫紊乱引发的炎症。
  • 药物治疗:部分人需要特定口服免疫抑制剂,根据个体病情调整。
  • 光疗和泪点栓塞:特定患者可通过这类创新手段,阻止泪液流失。
  • 定期随访:医生会根据治疗反馈,动态调整药物剂量与方案。
温馨提示:有位62岁的男性患者,经过三个月规范诊疗和生活管理,眼干问题得到明显缓解,原来影响工作的症状也大有改善。这个案例说明,寻求专业帮助是走出困扰的关键一步。

说到底,规律就医,大部分人都能维持良好的生活质量。眼睛“出工不出力”,及时调整就好,别带着隐患硬撑。

参考文献

  • Bruni, C., Cafaro, G., & Bartoloni, E. (2021). 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Sjögren's syndrome. Journal of Autoimmunity, 117, 102647. https://doi.org/10.1016/j.jaut.2020.102647
  • Shiboski, C. H., Shiboski, S. C., Seror, R., et al. (2017). 2016 ACR/EULAR Classification Criteria for Primary Sjögren's Syndrome. Annals of the Rheumatic Diseases, 76(1), 9-16. https://doi.org/10.1136/annrheumdis-2016-210571
  • Foulks, G. N., Forstot, S. L., Donshik, P. C., et al. (2003). Clinical guidelines for management of dry eye associated with Sjögren disease. The Ocular Surface, 1(2), 92-120. https://doi.org/10.1016/S1542-0124(12)700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