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糖尿病肾病:悄无声息的健康杀手及其预防建议

  • 188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糖尿病肾病:悄无声息的健康杀手及其预防建议封面图

糖尿病肾病:悄无声息的健康杀手

什么是糖尿病肾病?

其实,生活中不少糖尿病患者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血糖控制得还可以,身体也没有什么特别不舒服,但某次体检,医生却说“肾脏出问题了”。糖尿病肾病听上去有些陌生,但它并不少见。医学上讲,糖尿病肾病指的是长期高血糖让肾脏中的“微血管”慢慢受损,逐渐影响肾的正常工作。如果不及早干预,它甚至会发展到肾衰竭。可以说,糖尿病肾病就像家里的水管积垢,小问题容易被忽略,久了却可能出大岔子。
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2021年统计,约有20%-40%的2型糖尿病患者会出现糖尿病肾病[1]。所以,这绝不是个少见的“罕见病”。

背后的“隐身推手”:糖尿病肾病的形成过程

高血糖就像一条“潜水的暗流”,不断冲刷着肾小球(肾脏过滤小单元)的血管壁。随着时间推移,这些微血管因血糖和代谢紊乱受到损伤,逐渐出现小范围“漏水”——最早是极少量蛋白质泄漏到尿液中。与此同时,肾脏为了弥补功能下降,开始“加班”工作,久而久之反而加重了负担。
影响糖尿病肾病风险的因素包括:持续高血糖、血压控制不佳、脂代谢紊乱,以及遗传倾向(家族内有肾病病史的人风险更高)[2]。年龄增长也是原因之一。美国一项研究发现,50岁以上患糖尿病的人群出现肾脏损伤的几率显著增加。
风险因素具体说明
高血糖持续血糖控制不稳定会逐步加重肾脏微血管损伤
血压高高血压加大肾脏负担,加速肾病进展
血脂异常高脂血也易促进肾微血管“受伤”
遗传倾向家族中有肾病、糖尿病史,需特别关注

早期信号:有点“不太对”,却容易忽略

糖尿病肾病早期,症状其实很“低调”。不少患者完全没有感觉,只能靠体检发现一些“蛛丝马迹”。最早出现的是“微量白蛋白尿”,也就是尿液中有极少量蛋白质。简单来说,试纸通常验不出来,需要专门的定量检测(如ACR检测)。
TIP👏 早期信号怎么发现?
  • 体检发现尿蛋白轻微升高
  • 偶有晨尿泡沫增多(不持久,易混淆)
  • 偶尔出现轻度血压升高
案例:一位42岁的男性糖尿病患者,血糖平稳,但年度体检中ACR微量白蛋白开始上升。他本人没有不适,这种突然的“超标”其实是糖尿病肾病的早期报警。
别忽视这些并不明显的信号。早期发现,往往能有效干预肾脏损伤,防止进展。

中期表现:影响逐渐显现

随着病程推进,肾脏损伤开始影响日常生活。中期糖尿病肾病比较常见的表现有下面这几类:
  • 疲劳感加重——常常觉得力不从心,睡觉也难以缓解
  • 食欲减退——吃什么都不太有胃口,饭量变少
  • 肢体浮肿——常常腿脚摸上去有些“鼓鼓的”,鞋袜印明显
  • 尿量变化——有些人会发现晚上比白天还需要频繁起夜
案例:55岁的女性糖尿病患者,最近几个月总觉得脚背发胀,脚踝勒出袜子印,体重虽没增加,但这类浮肿持续出现。进一步检查发现尿蛋白明显增高,已是糖尿病肾病中期。
这些表现和许多其他慢性病相似,很容易与普通疲劳或其它小病混淆。出现持续性的症状,加上糖尿病背景,才要特别关注是否肾脏出了问题。

肾病晚期:不容忽视的“红灯警告”

如果到了糖尿病肾病晚期,肾功能受损已经很重,会有更为严重和持续的表现:
  • 尿毒症特点(如恶心、呕吐、明显面色苍白等)
  • 持续且严重的全身水肿,包括脸部
  • 贫血症状,容易乏力,活动也感到喘不过气
  • 皮肤瘙痒难忍、夜不能寐
案例:68岁的糖尿病男性患者近半年来面色发黄,早上起床后眼睑浮肿,食量大降,后来因乏力住院,检查显示肾功能已接近衰竭,需要准备透析。
晚期并发症健康影响
心衰、脑卒中风险肾病晚期患者发生心脑血管意外概率显著升高
感染易感免疫力下降,各种感染更为常见
骨质疏松长期肾功能障碍导致钙代谢异常,骨折风险增加
简单来讲,糖尿病肾病发展到这个阶段,生活质量会明显下降,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一定要小心出现这些“红色信号”。

如何守护肾脏?糖尿病肾病的预防与生活建议

守护肾脏,最好的办法其实是“早发现,早管理”。日常生活中,这些具体做法对延缓糖尿病肾病很有帮助:
推荐食物有益功效具体建议
燕麦、糙米等全谷物 丰富膳食纤维,帮助稳定血糖,有助于肾脏代谢 早饭或主食适量替换白米面
新鲜蔬菜水果(如菠菜、苹果) 补充维生素矿物质,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 每餐有蔬菜,适当吃几片苹果或沙拉
优质蛋白来源(如鸡胸肉、鱼虾、豆制品) 减少肾脏负担,蛋白吸收更易于调节 肉类适量,蛋白每日分量按营养师建议安排
TIP📝 日常生活建议
  • 监测血糖和血压,记录每月数据变化🧾
  • 坚持适当运动,比如快走、慢跑,每周3~5次
  • 保持乐观心态,规律作息,减少压力
假如体检时发现尿蛋白异常或肾功能变化,最好的做法是及时就医,优先选择有内分泌和肾病专科的正规医院。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给出药物管理和进一步检查安排。自己盲目调整药物或饮食不可取。

参考文献 / References

  1. 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 (IDF). (2021). IDF Diabetes Atlas, 10th edition. Brussels, Belgium.
  2. Afkarian, M., Zelnick, L.R., Hall, Y.N., et al. (2016).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Kidney Disease Among US Adults With Diabetes, 1988-2014. JAMA, 316(6), 602-610. 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