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夏来袭:如何识别与应对中暑危机
01. 不易察觉的信号:中暑的初期变化
七月午后的公交车站,汗水顺着额头往下滴,一位年轻女士站在队伍中,脸色泛红但并无大碍。一上车却突然感到头有点晕,口渴没法缓解,甚至有点困倦。其实,初期中暑往往并不凶险,反而容易被忽视。
简单来说,轻微中暑的表现通常只有短暂头晕、轻度乏力、偶尔恶心,出汗比平时多,大多数人以为只是累了或者没休息好。这些变化不是那么容易察觉,但正是中暑的第一个提醒。这时身体已经在“抗议”,不过只要及时休息,通常不会带来太大的麻烦。
💡 小提示:喝水时感到口特别干、身上出汗却手脚有些冷,就要小心,可能是中暑的早期信号。
02. 明显的告警:中暑症状升级
有一天,一位62岁的男性老友回家后一直头痛不止,脸色苍白,家人以为是普通的感冒。几个小时后,手脚发抖、呕吐、体温明显升高,甚至一度半昏迷。这种强烈的表现,已经从“提醒”变成了“警报”。
这些持续又明显的症状,不能再当作一般的不适。中暑升级很快,轻者短暂休息可恢复,重者则会危及健康甚至生命,因此一旦遇到这些警示,务必及时寻求帮助。
⏰ 遇到持续高热或意识模糊,建议立即送医,千万不要自己“扛一扛”。
03. 夏日高发:中暑到底因何而来?
为什么同样的高温,有的人没事,有的人反复中暑?其实,中暑的“幕后推手”并不只是一两个因素。
- 高温高湿:空气湿度大时,汗水蒸发减慢,体温很难降下来。比如在闷热的潮湿天气里,哪怕你汗流浃背,体内的热气依然排不出去。
- 长时间暴晒:直接在烈日下活动,身体吸收过多热量,体温迅速飙升。诸如户外工作者和运动员,夏季尤其容易中招。
- 体质与年龄:老人、儿童抵抗能力相对较弱,体温调节能力差。此外,慢性病患者和肥胖人群,对高温的适应也有限。
- 脱水和电解质失衡:大量出汗却没及时补水,体内钠、钾等离子流失,也是中暑发生的“助力者”。
📊 研究发现:在持续高温35℃以上的天气中,60岁以上人群发生严重中暑的风险增高了70%。(Yang et al., 2015,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04. 日常防线:实用的中暑预防攻略
情境 | 推荐做法 |
---|---|
户外活动前 | 提前补足水分,穿浅色、透气衣物;携带遮阳帽或雨伞。 |
炎热时间段 | 尽量在上午10点前或下午4点后外出,正午避免剧烈运动。 |
长时间运动 | 每隔30分钟饮150-200ml水或淡盐水,适当休息于阴凉处。 |
室内防护 | 有空调时温度适度(一般不低于26℃),经常通风。 |
💧 提前预防总比事后抢救要容易得多。喝水不仅在渴的时候,日常点滴补充效果更好。
📞 若出现严重不适,建议及时去附近的二级以上医院,不要自行用药耽误诊治。(CDC, 2020)
05. 急救处理:中暑时该做什么?
快速4步,让中暑者尽快恢复:
- 让患者迅速离开高温环境,转移到阴凉通风处。
- 松解衣服,平躺并稍微抬高双腿,有助于头部供血。
- 用湿毛巾或冷敷降温,可在额头、腋窝、颈部等部位反复擦拭。
- 补充水分,若意识清楚可少量多次喝淡盐水;呕吐、昏迷禁食禁水,等待专业救援。
⚠️ 急救仅适用于轻中度中暑,重大症状(“02”中列举)时需立即送医,切勿延误。
真实例子: 一位38岁男性工人,夏季户外作业晕倒,工友立刻把他抬到附近树荫下,通过不断擦拭降温并拨打急救电话,患者很快脱离危险。这说明,“适时转移+降温+专业救治”,是最有效的应急措施。
06. 夏季清凉饮食推荐
食物 | 具体功效 | 食用建议 |
---|---|---|
西瓜 | 补充水分、清热解渴 | 切片即食,适合午后或运动后适量补充 |
绿豆汤 | 促进排汗、助力体温调节 | 凉温适中时饮用,可每日一小碗 |
黄瓜 | 富含维生素,有助于保持水分平衡 | 凉拌或直接食用,生食更利于清凉 |
医用电解质饮料 | 及时补充流失的盐分和矿物质 | 运动或大量出汗后少量慢饮,不以此替代白开水 |
07. 家庭与社会的夏季守护
- 家有老人、儿童,尽量安排午后在家休息,户外活动时以陪护为主。
- 学校夏令营、运动场加强防暑值守,提供充足水源和休息点。
- 社区通过短信、广播及时推送高温预警信息,为独居老人设立“健康关怀电话”。
参考文献
- Yang, J., Liu, H., Xu, Y., et al. (2015). The impact of heat waves on mortality in Chinese urban areas: Results from the China Heat Health Stud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12(10), 12519–12532. 链接
- CDC. (2020). Extreme Heat: A Prevention Guide to Promote Your Personal Health and Safety.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链接
- Bouchama, A., & Knochel, J.P. (2002). Heat Stroke.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46(25), 1978-1988. 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