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结肠恶性肿瘤的健康识别与应对

  • 49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结肠恶性肿瘤的健康识别与应对封面图

结肠恶性肿瘤的健康识别与应对

陪父母去医院体检,排队做大肠镜时,身边不少叔叔阿姨讨论着“肠道健康”这个话题。结肠癌听起来离生活有点远,其实,有不少患者确实并没有特别的感觉,就这样被肿瘤悄悄“盯上”。今天我们聊一聊,怎样更早发现结肠恶性肿瘤,以及普通人能为自己和家人做些什么。

01 结肠恶性肿瘤是什么?

结肠恶性肿瘤,也就是常说的结肠癌,是发生在大肠“结肠”部位的癌症。和很多肿瘤一样,早期阶段不会引起明显的不适,大多数患者可能只是偶尔觉得肚子有些胀,或者排便与以前不太一样,反复发作但很快缓解。

说起来,这种病的“隐身”能力让人很难警觉。一项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显示,结直肠癌是全球癌症致死的第二大原因,每年影响数百万家庭(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3)。因此,即便没有任何症状,定期检查尤其重要。

🔍 有一点值得特别关注,结肠恶性肿瘤随着年龄增长风险上升,50岁以后患病几率明显增高。不过现在年轻患者的比例也在慢慢上升,生活方式变化有一定关系。

02 身体会有哪些明显信号?

  • 💡 持续腹痛或不适:和吃坏肚子、短时间腹泻不同,如果肚子胀痛一直有、总觉得排便不畅,这种症状持续存在就要小心。
  • 💩 排便习惯突然改变:便秘、腹泻反复交替,或者大便变得细(像铅笔样),不再像以前那样规律,且持续一段时间,不是偶尔的“水土不服”。
  • 🩸 大便带血/黏液:肠道“出血”并不罕见,肛裂或痔疮也会有类似表现。但如果血液夹杂黏液,颜色深红甚至发黑,并且反复出现,一定要尽早检查。

病例启发: 有位69岁的女士,因大便带血、腹胀长达数月才就医。检查发现已为IV期结肠癌,并有肝转移。这个例子说明,初期不明显的症状很容易被误认为“小毛病”,但慢性、反复的异常信号不能拖。

总体来说,任何有上述变化并持续存在时,都不应归咎于饮食问题或老毛病,最好到正规医院做一次专业的肠道检查。

03 为什么会得结肠恶性肿瘤?

① 遗传易感

如果家族中有人得过结肠癌、腺瘤性息肉或有遗传病史(如林奇综合征),后代发病概率会增加。

② 慢性肠道炎症和肠息肉

长期慢性炎症,例如溃疡性结肠炎、家族性多发结肠息肉等,容易导致肠道上皮异常生长,进而演变为肿瘤。

③ 年龄因素

大部分结肠癌患者发现时都在50岁以上,老龄化让异常细胞积累的风险增大。

④ 生活方式

缺乏运动、肥胖、高热量和高脂肪饮食、吸烟饮酒等都会增加患病风险(Dai et al., "Dietary patterns and risk of colorectal cancer", 2017)。

⑤ 某些基因突变

现代医学发现,KRAS等基因突变、修复机制缺陷(如pMMR异常),会让部分患者更容易发病。这种风险一般需要通过基因检测明确。

这些因素有时是多方面叠加作用。如果有家族史或肠道疾病史,加上不健康生活习惯,风险会成倍增加,这也是疾病容易被忽视的原因之一。

04 常用的检查方式有哪些?

  • 结肠镜检查 🧐
    通过一根细小的镜子从肛门进入结肠直视肠壁,有异常时可直接活检。通常是发现结肠癌最直接也最有力的方法。
  • 影像学检查(CT/MRI) 🖥️
    用来判断肿瘤有无转移以及评估肠道和周围器官状态,帮助医生制定详细治疗方案。
  • 分子病理和基因检测 🧬
    近年发展较快。比如检测KRAS、HER2等基因突变,可提示预后和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
  • 化验血常规等 🩸
    检查有无贫血、炎症反应、肝肾功能异常,也是日常随访的常见项目。

及时、规范的检查能帮助医生判断病情分期,方案选择及预后判断也会更加科学。如果家族有类似病史或年满五十,定期筛查可以让早期疾病被及时发现。

05 主要的治疗手段是什么?

  • 外科手术 🔪
    最常用,尤其是早期肿瘤可以切除病灶和周围组织,部分晚期患者也可以通过手术缓解症状或降低肿瘤负担。
  • 化学治疗 💊
    以药物杀灭异常细胞,尤其对病灶已转移的患者更常用。化疗方案根据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肿瘤类型制定。
  • 放疗和靶向治疗 🔬
    放射线聚焦特定部位减少肿瘤,不适合所有人。对于带有特殊基因突变(比如KRAS或MSI-H)的患者,有精准的靶向药可选。
  • 免疫治疗 🛡️
    新兴手段,适用于部分免疫相关分型的病例,尤其是错配修复蛋白缺陷者。

🧑‍⚕️ 每个人的治疗路线都有差异,综合评估身体状况、肿瘤分期和基因特征,再由多学科团队制定个体化方案。对于已经有肝转移等复杂情况,可能会联合多种方法综合管理。

06 平时怎么降低风险、管理健康?

  1. 定期体检
    📅 50岁以后建议每两年做一次肠镜,有家族史或肠道疾病史的应提前开始。体检项目最好由消化专科医生定制。
  2. 均衡饮食
    🥗 常吃新鲜蔬菜水果(如苹果、胡萝卜、西兰花)、高纤维全谷物(燕麦、糙米)有助于降低结肠癌风险。可以在每日三餐时,各加入一种新鲜蔬果。
  3. 适当运动
    🤸 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比如快走、游泳或者骑自行车等。能有效帮助维持体重、促进肠道功能。
  4. 心理健康管理
    🙂 长期情绪紧张会影响免疫力,必要时可寻求心理疏导或加入互助小组,与同病友沟通交流。

另外,有明确恶性肿瘤病史的患者,治疗和随访过程中及时和医生沟通身体变化,按医嘱调整用药和生活方式,每一个细节都能优化健康结局。
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腹痛、便血等持续症状,及时到正规医院消化科或肿瘤科就医,别等“小问题”变成“大麻烦”。

🟢 健康从一点一滴做起,饮食、运动、心态和检查,缺一不可。很多人以为做一次肠镜很麻烦,其实提早发现病变反而最省心。

参考资料

  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3). Colorectal cancer.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https://www.who.int/news-room/fact-sheets/detail/colorectal-cancer
  2. Dai, J., Miller, A. B., & Rohan, T. E. (2017). Dietary patterns and risk of colorectal cancer: A review. European Journal of Cancer Prevention, 26(3), 201-207.
  3. Brenner, H., Kloor, M., & Pox, C. P. (2014). Colorectal cancer. The Lancet, 383(9927), 149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