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高热,让我们来聊聊高热惊厥的急诊处理
什么是高热惊厥?
有时候,家中的小朋友生病发烧时会突然出现抽搐、翻白眼的情况,这让不少父母瞬间慌了神。其实,这很可能就是常说的“高热惊厥”。医学上,高热惊厥指的是儿童在发热时,因体温快速升高而引发的短暂抽搐。
大多数发生在6个月到5岁的孩子身上,常伴随突发性的意识丧失和肢体颤抖。听起来吓人,但大多数情况下,这类抽搐持续时间短,并不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高热惊厥的常见表现
- 初期信号:有些孩子在发热时仅出现短暂的发呆或轻微颤动,很快恢复,家长很难察觉异常。
- 典型表现:比如,一位2岁的男孩,晚上突然发烧39℃,伴随意识丧失、四肢僵直、眼球快速上翻,持续约2分钟后自动缓解。这类惊厥大都不超过5分钟。
- 严重情况:抽搐长时间不缓解、抽搐结束后仍然神志不清,或合并呕吐、呼吸异常,这时要尽快送医。
高热惊厥的发病机制
简单来说,孩子的脑部发育尚未完全,对温度变化异常敏感。当体温骤然升高,比如从37℃飙到39℃,中枢神经就像电路负载过高一样,容易出现神经元“异常放电”,从而引发惊厥(Verity & Appleton, 1998)。
机制 | 年龄影响 |
---|---|
神经兴奋性过高 | 6个月-5岁更常见 |
体温快速升高 | 每提升1℃,风险增加 |
遗传易感性 | 家族史时风险翻倍 |
当然,并不是所有孩子发烧都会出现惊厥。大约2%-5%的儿童有发生过高热惊厥(Nelson & Ellenberg, 1978),男孩略多于女孩,有家族史的家庭风险会更高一些。
大脑发育较为活跃的婴幼儿阶段,神经元的“自控力”还不成熟,好比电脑系统还没装完升级包,外界“高温干扰”时更容易出问题。
急诊时的处理流程
- 保持环境安全: 迅速将孩子平放,头偏向一侧,避免呕吐物堵塞气道。不要强行按压孩子肢体或往嘴里塞东西。
- 检查呼吸通畅: 观察有没有呼吸困难、皮肤紫绀。可以用毛巾轻垫头部,避免磕碰。
- 监测体温与持续时间: 用体温计记录温度,并看抽搐持续多久。超过5分钟或反复抽搐,需要紧急送医院。
- 必要时用药: 急诊医生可酌情给与抗惊厥药物(如地西泮),但家庭环境中不建议自行使用药物。
处理 | 具体操作 |
---|---|
安全 | 移除身边危险物 |
保持通气 | 头偏一侧 |
体温记录 | 每5分钟一次 |
及时送医 | 抽搐超5分钟 |
高热惊厥后的观察与随访
抽搐停止后,孩子大多能较快恢复正常。不过,事后家长还需要密切观察一段时间。如果出现持续困倦、手脚不能活动、反复呕吐、意识长时间模糊,最好及早陪同去医院进一步检查。
- 常规检查:部分孩子需要做血常规、脑电图等排查;医生会结合体温变化和既往史判断是否需要特殊干预。
- 随访重要性:首次高热惊厥后,尤其在家族中有类似病史时,更建议半年内做一次神经系统健康评估。
预防高热惊厥,实际怎么做?
真正能减少高热惊厥发生的关键,是合理管理儿童发热。预防并不是让孩子永远不生病,而是在孩子发热初期,冷静应对、科学处理,让风险最小化。
措施 | 具体建议 | 举例 |
---|---|---|
物理降温 | 用30-35℃温水擦拭腋下、腹股沟,避免用酒精或冰水 | 用温湿毛巾擦拭身体 |
合理用药 | 按体重选用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不随意加量或混搭 | 低烧首选物理降温,高烧遵医嘱服药 |
规律作息 | 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疲劳 | 生病时多休息 |
饮食补液 | 多饮温水、稀粥,避免油腻刺激 | 烧后补水、适量水果 |
高热惊厥需要担心哪些长期影响?
大多数高热惊厥不会对孩子智力发育和神经系统产生长期损害。数据分析显示,绝大部分患儿在恢复后与同龄儿童没有明显差异(Shinnar et al., 2001)。不过,频繁发作、持续时间超出15分钟,或发展为复杂型惊厥时,才需要进一步神经学评估。
- 轻度、高热相关抽搐一般不会影响以后生活
- 若有反复发作,应及时到神经专科就诊
- 合并其他神经系统症状时,检查至关重要
结尾与实用提醒
说到底,孩子发热时出现短暂抽搐,家长第一时间保持冷静、科学处理,总体风险可控。实际工作中常见这样的情况:有位4岁女孩,在流感高发季节烧到38.8℃,吃药前突然1分钟的抽搐,但几分钟后意识恢复正常。她的妈妈冷静处理、及时送医,医生判断无大碍。这类体验让很多家长事后感到“其实没想象中那么可怕”,最关键的还是用于常识和准备。
最后,生病不可怕,关键在于科学应对、及时评估,如果家中有高热惊厥既往史,建议和儿科医生保持交流,做到心中有数。面对突发状况,简明步骤就能避免风险,帮助孩子顺利度过“高热惊厥”这一成长路上的小坎坷。
- Verity, C. M., & Appleton, R. E. (1998). Febrile convulsions. BMJ, 316(7131), 343-347.
- Nelson, K. B., & Ellenberg, J. H. (1978). Prognosis in children with febrile seizures. Pediatrics, 61(5), 720-727.
- Shinnar, S., & Glauser, T. A. (2002). Febrile seizures. Journal of Child Neurology, 17(Suppl 1), S44-S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