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鼻咽炎:从症状到应对措施
说起来,谁没遇到过鼻子堵、喉咙不舒服的日子——尤其换季的时候,身边朋友总有人咳嗽着、用纸巾不停擤鼻。其实,这些小麻烦有时候就是鼻咽炎在作祟。看似常见,却会影响嘴里的那口饭和入睡的夜晚。下面,我们一起用简单的方式,全面了解鼻咽炎,看看怎么识别、应对和预防它。
01 什么是鼻咽炎?
鼻咽炎是指鼻咽部(呼吸道中鼻腔和咽喉之间的区域)发生炎症。简单来讲,就是鼻子和咽喉交界处的“交通要道”被微生物侵袭,常见原因有病毒感染(类流感病毒)、细菌、空气污染、过敏等。
鼻咽部的位置决定了它容易被外界刺激,特别是在空气干燥、环境中有过多粉尘时更加明显。炎症一旦出现,就会影响鼻腔和咽喉的清爽感,让呼吸没那么顺畅。
02 鼻咽炎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鼻咽炎的表现有时像一个“悄悄到访的小麻烦”,初期信号不容易察觉。比如:
- 偶尔咽部不适: 喉咙微微发干或发痒,讲话久了觉得不太舒服。
- 轻微鼻塞: 有时候单侧鼻腔通气没有以前顺畅,但不影响吃饭和休息。
- 偶尔清嗓或轻咳: 吃东西或天气变化时更明显。
病情加重后,典型症状逐渐突出:
- 持续流涕: 鼻腔里出现透明或黏稠的鼻涕,擤完后很快又有。
- 喉咙痛或异物感: 吞咽时感觉有东西卡住,有的患者还会出现声音嘶哑。
- 鼻塞严重: 两侧都堵,晚上更明显,影响睡眠。
- 头晕、乏力: 有些人白天反应慢、觉得“脑袋发重”。
如果发现仅仅是短暂的不适,持续关注症状即可;但持续几天没缓解,需加以重视。
初期 | 加重期 |
---|---|
轻微咽部异物感 偶尔鼻塞 | 持续咽痛 流涕加重 鼻塞明显影响日常 |
03 鼻咽炎的不同表现形式
- 青少年常见表现: 感染初期可能只有流清水鼻涕,喉咙有点痒,但精力正常。不容易被察觉,但如果没及时休息,几天后鼻塞变重。
- 中老年人: 有位68岁的退休男性,近来早起总觉得鼻腔堵、分泌物多,晚上容易打鼾,白天口干。这案例说明,年龄大了后,鼻黏膜修复能力会差一些,同样的刺激反应可能更明显,恢复得也更慢。
- 慢性鼻咽炎患者: 部分人症状并不剧烈,但反复出现“说话发干”“清嗓频繁”等,容易被误认为仅是天气干燥。
不同年龄和体质的人表现不同,别只盯住鼻塞和流涕,持续不适建议详细观察。
04 如何在家简单识别鼻咽炎?
有些信号其实可以靠自查判断:
- 早上起床后咽部不适: 比如嗓子发干、需要清嗓,通常持续不止一天。
- 用力擤鼻后依然堵: 擤完后没有完全恢复通气感。
- 天气变化时明显加重: 出现空调房内鼻塞、外出后感觉加重,这说明鼻黏膜对外界刺激变得敏感。
- 对比家人症状: 如果家中成员同时出现类似不适,并持续几天,可能属于传染性鼻咽炎(如由病毒引起)。
判断时注意持续时间和是否影响日常作息。“偶尔一天”通常影响不大,连续3天以上应警惕。
05 为什么会得鼻咽炎?
鼻咽炎和很多因素有关,不仅仅是“冻着了”或者“吃冷饮”。来看看常见原因和机理:
- 病毒或细菌感染: 九成以上属病毒引起(尤以春秋发生率高),少数由细菌(链球菌、葡萄球菌等)导致。一项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儿童每年约有6-8次由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Heikkinen, T., & Järvinen, A., 2003)。
- 环境刺激: 长时间暴露在灰尘、油烟、异味环境,鼻黏膜保护层容易受损,增加炎症风险。
- 过敏体质: 有些人遇到花粉、螨虫等过敏原更容易诱发发作。
- 长期熬夜、疲劳: 晚上休息不好会让机体的“自我修复程序”减弱,小问题变成大麻烦。
- 年龄相关: 小孩抵抗力弱、老人修复功能下降,两端人群患病风险更高。
- 遗传因素: 如果家族中有人反复出现,自己也需多注意。
一项流行病学研究指出,在空气质量不佳地区,鼻咽炎的发病率会高出约20%(Wang, M., et al. 2017)。
06 如何预防鼻咽炎?日常护理小贴士
想减少鼻咽炎烦恼,不妨从身边习惯做起:
- 饮食推荐:
食物 功效 建议 新鲜蔬果 补充维生素、提高黏膜免疫 每天搭配色彩丰富的蔬果(如橙子、菠菜) 温热流质汤羹 缓解喉咙不适,帮助排出分泌物 可适量饮用鸡汤等清汤 蜂蜜柠檬水 润喉保湿 温水冲泡,每天晨起饮用一次 - 日常习惯: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恰当加湿;早睡早起,适量锻炼让身体更有抵抗力。
- 定时冲洗鼻腔: 使用生理盐水冲洗,可适当减少黏稠分泌物残留。
- 外出戴口罩: 空气中的花粉、灰尘多时,口罩是“物理屏障”,有效减少鼻腔刺激。
饮食讲究多样,特别是多吃瓜果蔬菜,对鼻黏膜的修复和“抗击力”提升都有帮助。
07 哪些鼻咽炎症状要及时去医院?
虽说很多鼻咽炎都能恢复,但有些情况不能拖延。具体来说:
- 高热不退: 超过38.5℃、持续两天以上。
- 声音嘶哑超过一周: 尤其合并吞咽困难。
- 鼻涕出现黄色或带血情况: 分泌物为脓性,可能有继发感染。
- 持续头痛、耳闷: 或者出现听力下降,考虑炎症已影响耳鼻咽管(耳咽管炎)。
- 慢性反复不愈: 两个月症状不消退,需要专业判断原因和进一步治疗。
如果症状持续超过7天未缓解,或者有上述严重表现,建议尽早就诊。
就医检查项目可能包括:
- 鼻腔咽喉视诊
- 必要时做咽拭子检测
- 特殊情况下,医生会建议做鼻咽镜或影像检查
日常的鼻咽不适虽然常见,但背后未必都是“小问题”。最关键的办法其实很简单——关注身体的小变化、适当调整作息、均衡饮食。这样一来,大部分鼻咽炎都能自愈;特殊情况也别拖,及时就医反而更省事。希望这些内容,让每个容易“鼻咽出状况的季节”都能轻松应对。
参考文献
- Heikkinen, T., & Järvinen, A. (2003). The common cold. The Lancet, 361(9351), 51-59. 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03)12162-9
- Wang, M., Aaron, C. P., Madrigano, J., et al. (2017). Association Between Long-Term Exposure to Ambient Air Pollution and Chronic Upper Respiratory Inflammation. 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 125(2), 9-16. https://doi.org/10.1289/EHP315
- Bachert, C., Pawankar, R., Zhang, L., et al. (2015). ICON: Chronic Rhinosinusitis. World Allergy Organization Journal, 7(1), 1-28. https://doi.org/10.1186/1939-4551-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