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妊娠期糖尿病全攻略:从定义到应对

  • 148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妊娠期糖尿病全攻略:从定义到应对封面图

妊娠期糖尿病全攻略:从定义到应对

有时候,一条产检报告会让准妈妈有点困惑:“为什么怀孕后查出血糖高,以前一直没事?”这种情况其实并不少见,医学上叫做妊娠期糖尿病(GDM)。听起来好像挺专业,其实只要了解了它的来龙去脉、风险和应对方式,大多数女性都可以顺利度过孕期,迎来健康宝宝。下面这个科普指南,帮你看懂妊娠期糖尿病,安心度过孕期每一天。

01 妊娠期糖尿病到底是什么?🥚

简单来讲,妊娠期糖尿病就是指女性在怀孕期间,尤其是中后期才出现的高血糖状态。和普通的糖尿病不同,这种糖尿病往往会在宝宝出生后逐渐恢复正常(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2019)。不过,它不是“小感冒”那么容易被当回事,需要及早识别和管理。
Tip:GDM并不一定会持续终身,大多数女性产后血糖会恢复,但也不能掉以轻心。
为什么它会出现在孕期?实际上,是体内激素水平的剧烈变化带来的连锁反应。怀孕时,胎盘会产生一些激素,它们让母体对胰岛素的敏感度下降,血糖更容易升高。胰岛素就像身体里的“门卫”,负责把血糖搬进细胞。如果这个门卫不够勤快——也就是所谓“胰岛素抵抗”——血糖自然容易飙高。

02 常见的身体反应有哪些?🩺

轻微/偶发 持续/明显
偶尔觉得口渴 总是口渴难解
排尿次数稍多 频繁夜里起夜
偶发疲劳或乏力 整天没精神,力不从心
很多孕妇一开始其实没什么特别的感觉,偶尔喝水多、次数多,还以为是怀孕的“正常反应”。不过,如果发现自己总是特别渴,排尿很多,甚至刚喝完水又想上厕所,或者乏力得不想下床,这些情况就别忽视。
比如,32岁的李女士孕中期时发现频繁夜尿,后来产检时才知道原来是血糖偏高带来的信号。
虽然症状不典型,但只要留意这些变化,能早一步获得诊断和管理机会,对宝宝和自己都是好事。(Katon et al., 2012

03 为什么会出现妊娠期糖尿病?⚡

1. 激素变化与胰岛素抵抗
怀孕期间,胎盘为了保护胎儿,会释放多种特殊激素(比如人类胎盘泌乳素等),这些激素让妈妈的身体对胰岛素敏感度降低。就像身体突然调慢了胰岛素的工作效率(Buchanan & Xiang, 2005)。
2. 生活方式与体重因素
饮食结构偏甜或偏油、体重基数大,都可能增加患病风险。运动减少也是诱因之一。这些都属于可以调整的部分。
3. 遗传和个人基础条件
有糖尿病家族史的女性,体质上对血糖调控更敏感。此外,年龄超过25岁、肥胖或曾生过大宝宝的妈妈,风险会比一般孕妇高出不少。
数据支持:据研究,每新增5岁年龄,妊娠期糖尿病发病风险增加约10%(Lain & Catalano, 2007)。
说起来,妊娠期糖尿病其实是母体、胎盘和外部环境三方“博弈”的结果。只有了解发生机制,孕期才更安心,但别忘记,这些风险有的能防有的不能,尽量做到心中有数、行动有方。

04 谁属于高风险?🧬

可以通过以下几个常见“标签”,衡量谁需要特别警惕:
  • 体重偏高:备孕或孕早期体重超标
  • 家人有糖尿病史:父母、兄弟姐妹患病,风险更大
  • 曾生过重胎宝宝:上一胎出生体重≥4公斤
  • 高龄孕妇:25岁以上风险明显增长
  • 多囊卵巢综合征或相关疾病
一个35岁的孕妈妈因家族有糖尿病史,产检时发现血糖临界,幸运的是早期干预效果不错,最终平安生下健康宝宝。
如果你符合上述1-2项,一定要主动进行糖尿病筛查。风险高不代表“必然中招”,只是说明需要更留心自己身体的小信号。

05 如何判断与确诊?🔬

怀孕24-28周时,产科医生会安排一次“口服葡萄糖耐量测试”,就是让孕妇空腹喝下一定浓度的葡萄糖水,再分别测定血糖值。
详细流程:
  1. 空腹测一次血糖
  2. 喝糖水后1小时测一次
  3. 再过一小时再测一次
检测时间 参考范围(mmol/L)
空腹 < 5.1
喝后1小时 < 10.0
喝后2小时 < 8.5
哪项超过标准,医生会进一步评估是否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如果高出不多,可先通过饮食和生活方式调整观察变化。重度偏高时,可能需要药物辅助。最关键的是发现越早,越容易管理且并发症降低。
这一环节最容易被忽略,有些孕妈妈觉得没症状就不重视检测,实际“静悄悄”的高血糖才是最大隐患。

06 如何做好日常管理?🍏

说到预防和控制妊娠期糖尿病,积极管理尤其重要——但不用太紧张,生活中的这些办法都很实用:
措施 好处 怎么做
适量运动 帮助降低血糖,增强胰岛素敏感性 建议餐后短时散步,每次15-30分钟
均衡饮食 维持血糖平稳,减少胰岛素波动 可多吃糙米饭、燕麦、全麦面包
高纤蔬菜 促进消化,延缓糖分吸收 推荐选择菠菜、芥蓝、西兰花等
蛋白质摄入 有助血糖管理及宝宝发育 适量瘦肉、鸡蛋、豆制品等
定期自测血糖 第一时间掌握变化,调整饮食运动 一般建议每周监测2-3次
别忽视好好睡觉和心情愉快的作用。孕期失眠或焦虑会影响内分泌,有研究显示,心态积极、压力小更有利于血糖平稳(Wang et al., 2016)。
可以尝试这样做:
  • 将烹饪方式多用蒸、煮,少用油炸
  • 三餐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
  • 如发现血糖波动大、控制不好,建议及时去产科门诊复查
总结一下,妊娠期糖尿病并不可怕,只要科学管理、配合产检,绝大多数妈妈和宝宝都能安然无忧地度过孕期。把健康知识用起来,才能让担心变成安心。
部分参考文献(APA 格式):
  1.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2019). 2. Classification and Diagnosis of Diabetes: Standards of Medical Care in Diabetes—2019. Diabetes Care, 42(Supplement 1), S13-S28. https://doi.org/10.2337/dc19-S002
  2. Katon, J. G., Reiber, G., & Williams, M. A. (2012). The epidemiology of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Diabetes Care, 35(8), 1676–1681. https://doi.org/10.2337/dc12-0198
  3. Buchanan, T. A., & Xiang, A. H. (2005).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The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 115(3), 485–491. https://doi.org/10.1172/JCI24531
  4. Lain, K. Y., & Catalano, P. M. (2007). Metabolic changes in pregnancy. Clinical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50(4), 938–948. https://doi.org/10.1097/GRF.0b013e31815a5494
  5. Wang, H., Li, N., Chivese, T., Werfalli, M., Sun, H., Yuen, L., ... & Zhang, Y. (2016). IDF Diabetes Atlas estimates of 2019 and projections for 2030 and 2045: Analysis of high-quality epidemiological data. Diabetes Research and Clinical Practice, 146, 150–158. https://doi.org/10.1016/j.diabres.2018.10.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