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慢性鼻炎:认识与管理

  • 48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慢性鼻炎:认识与管理封面图

慢性鼻炎:认识与管理

晚上躺下准备休息时,呼吸忽然不怎么顺畅;早上起床,发现自己一侧鼻孔还堵着,出门见风喷嚏连连,有人觉得只是小感冒,结果两个月都没好。这其实就是慢性鼻炎的一个缩影。我们身边不少人会有类似的困扰,鼻子偶尔闹点“小脾气”,可真正了解它的人不多。今天,就来聊聊慢性鼻炎——它是什么、如何辨识、怎么科学管理以及日常实用建议。

01 慢性鼻炎的基本概念

慢性鼻炎,说简单点,就是鼻腔黏膜长期或反复发炎。它不像感冒那样来势汹汹,而是以持续的鼻子不适为主角:鼻塞、流涕、嗅觉变差,总是拖拖拉拉。只要鼻部症状拖过三个月,大多就可以归到慢性鼻炎的范畴了。

和急性鼻炎(如普通感冒)相比,慢性鼻炎没有明显的发热或全身酸痛,大多数是局部表现。有点像一台空气过滤器的滤网没及时更换,空气流通变差,时间一久各种小问题就堆积出来了。

研究资料显示,慢性鼻炎在都市人群中相当常见,尤其是空气质量不理想的城市(Zhang R., et al., "Chronic Rhinitis 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in Urban Residents," Allergy 2020)。它不致命,却让生活质量打折。

02 慢性鼻炎的常见症状

  • 1. 持续、间断鼻塞 😶
    很多人一开始只是偶尔一侧鼻孔不通,后来变成左右轮流堵,甚至全天候鼻塞。比如,61岁的女性患者,两个月来反复鼻塞,睡觉和活动时都不太舒服。
  • 2. 流涕增多 💧
    清水样鼻涕是常见表现,有时候会觉得需要随时带纸巾在身边。如果合并感冒,鼻涕可能变稠。
  • 3. 嗓音改变及嗅觉减退 👃
    长时间鼻塞的人,讲话会像含着东西一样,有点鼻音。嗅觉也可能迟钝,做饭时闻不清香味,甚至影响食欲。
  • 4. 其他伴随不适
    晨起或夜间症状较重,偶有头沉、胸闷等。严重时还会影响精神和睡眠。

这些表现虽然不算“要命”,可是如果持续时间长,或短期内突然加重,最好找到耳鼻喉专科做详细评估。

03 为什么会得慢性鼻炎?(病因分析)

  • 1. 环境影响
    长期处在空气粉尘较重、干燥或污染严重的地方,吸入颗粒物,鼻黏膜就容易受损,纤毛功能变差。
  • 2. 遗传和体质因素
    有些人天生鼻部结构偏狭窄或免疫敏感,更容易出现慢性炎症。家族中有“鼻炎史”的,自己患病风险会更高(Greiner AN, et al., “Chronic Rhinitis: Epidemiology and Risk Factors”, Otolaryngol Clin North Am, 2011)。
  • 3. 生活习惯
    长期熬夜、缺乏锻炼、饮食不均衡,都会使身体免疫力下降,鼻黏膜恢复能力减弱。
  • 4. 结构因素
    比如鼻中隔偏曲、鼻甲肥大等解剖问题,会让空气流通受阻,炎症更难消退。
  • 5. 反复上呼吸道感染
    经常性感冒、咽炎,会不断刺激鼻黏膜,使正常的自愈变成慢性炎症的反复循环。

这些原因往往混杂在一起,很难只找出一个元凶。就像城市空气污染与个人体质共同影响健康,每个人具体情况不同。

04 慢性鼻炎的诊断流程

慢性鼻炎的诊断,主要依赖耳鼻喉专科医生的系统评估。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1. 症状回顾 📝
    医生会问具体持续时间(是否超过三个月)、鼻塞、流涕、嗅觉等变化,以及与生活习惯、环境的关联。
  2. 2. 体格检查
    简单的视诊和用小器械观察鼻腔,包括鼻黏膜颜色是否充血、下鼻甲是否肥大等。如前面提及的病例,检查时发现鼻腔黏膜充血且下鼻甲轻微肥大,这对判断类型很有帮助。
  3. 3. 辅助检查
    根据症状,可能还会安排鼻腔内镜(检查深部和结构)、鼻内分泌物化验,以及CT影像(,需要排除鼻窦炎或结构异常)。

这一套流程可以帮助医生明确是哪一类炎症,也便于后续针对性治疗。建议在症状拖久、治疗无效或者影响到生活质量时,及时就医而不是自我诊断。

05 治疗方法有哪些?

  • 1. 药物治疗为主 💊
    包括鼻用喷剂(如局部糖皮质激素)、滴鼻液,以及针对性的止敏、消炎药物。需要强调,很多鼻用激素药物副作用小,是安全选项,不过要听从医生安排,不要自行长期使用。
  • 2. 手术治疗
    针对结构异常或药物控制效果差的病人,医生可能建议手术,比如下鼻甲矫正术、鼻中隔调整等。一般药物无效、影响生活才会考虑。
  • 3. 个体化中西医结合
    有些患者顺应性差、反复发作,医生会针对体质配合使用中成药或调整方案。比如前述61岁女性医生建议其配合局部用药和中成药颗粒,以改善持续鼻塞。
  • 4. 合理用药,避免药物依赖
    有些滴鼻剂只能短期(1周内)使用,长期依赖反而容易诱发药物性鼻炎。这类用药要格外小心。

每个人实际病因可能不一样,真正合适的治疗方案必须通过面诊定制。有些人用药一阵子就缓解,有些人则需要调整多次。慢性鼻炎考验的是“管理”,而不是“一次消灭”的决心。

正如专家文章所言,“慢性鼻炎治疗要讲究对因、对症、预防”(张茹,2019,丁香医生)——药物并非唯一解法,关键还是要从生活管理入手。

06 日常管理和改善建议

  • 1. 合理饮食,均衡营养🥦
    推荐多食用新鲜蔬菜(如菠菜、胡萝卜)和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如鸡蛋、牛奶),有助于维持免疫力。具体建议:每日三餐配以蔬果,合理搭配粗细粮,防止营养不均。
  • 2. 定时鼻腔冲洗
    使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可使用鼻腔冲洗壶),能有效减少鼻腔分泌物,缓解堵塞。建议每日冲洗1-2次,特别是在空气干燥或接触灰尘后。
  • 3. 保持空气湿润💧
    家中使用加湿器、盆栽,能减少空气干燥对鼻黏膜的刺激。合适的湿度在40%-60%之间为宜。
  • 4. 规律作息与锻炼🏃
    坚持早睡早起,适度运动可增强体质。比如每周快走五次,每次30分钟,对预防慢性炎症复发有好处。
  • 5. 出现严重鼻塞、嗅觉缺失等,请及时就医
    长期自行使用药物未见好转或症状加重(如持续嗅觉减退、剧烈头痛),不要拖延,建议前往正规医院耳鼻喉科寻求专业帮助,便于精准调整治疗方案。
  • 6. 正确认识与自我关怀
    慢性鼻炎常与压力、焦虑有关。可尝试阅读、冥想、散步等方法舒缓身心压力,对改善总体症状有益。

实际上,慢性鼻炎“不可怕”,但它需要持续的管理,而不是“速战速决”。生活中的小细节,比如起居、三餐和室内环境,长期坚持都能让鼻腔“小卫士”恢复常态,呼吸更顺畅。

07 真实病例启示:坚持比什么都重要

有一位61岁的女性患者,主诉鼻塞断断续续两个月。她体检发现鼻腔黏膜充血、下鼻甲稍肥大。医生建议局部药物配合中成药颗粒,症状有所缓解。这个病例能让我们看到:

  • 慢性鼻炎多是慢慢积累出来的“小麻烦”,不是猛然变坏
  • 单靠一味药物很难根治,日常管理和科学调养更为关键
  • 有疑问及时就诊,总能找到缓解的小办法,不必焦虑

这样的小故事,或许就发生在你我身边。其实,多数慢性鼻炎患者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管理节奏,让呼吸健康回归日常。

主要参考文献

  • Zhang, R., Liu, Y., Wang, X., et al. "Chronic Rhinitis 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in Urban Residents." Allergy, 2020.
  • Greiner, A. N., Hellings, P. W., Rotiroti, G., Scadding, G. K. "Chronic rhinitis: Epidemiology and risk factors." Otolaryngologic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 2011;44(3): 495-507.
  • Pace-Balzan, A., et al. "Chronic rhinosinusitis: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BMJ, 2015;351:h5769.
  • Zhang, R. "慢性鼻炎是真的治不好?", 丁香医生,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