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多发伤:评估与处理的全流程
01. 多发伤是什么?生活中常见吗?
说起多发伤,有些人可能会觉得有点遥远,仿佛只有在新闻里才会遇到。其实,生活中并不少见。比如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或是高空坠落,不少人在那一刻会有身体多个部位受伤的经历。多发伤说的就是,在一次事件中,身体两个及以上部位同时受损。🩹
据近年数据,在城市交通事故中,约有两成的伤者存在多发伤。这种伤往往比单一部位的损伤处理起来更复杂,因为可能涉及骨折、出血甚至内脏损伤。别小看这些复合性伤情,一不注意就会错过最佳抢救时机。
02. 多发伤评估方法全解
- 病史采集: 首先,需弄清事故经过,是高处坠落、车祸还是其他暴力事件。因为不同原因,受伤部位和严重度会差异很大。
- 体格检查: 医生会从头到脚检查,寻找明显伤口、肿胀、畸形等。有时候肉眼看不见,但摸一摸能发现问题。
- 影像学检查: 常用X光、CT、超声等。比如某次医院接诊,一位29岁的男性,摔伤后只是觉得膝盖疼,结果CT发现骨盆也骨折了。这个例子说明,仅凭肉眼和自觉症状远远不够。
03. 初步评估的ABC原则,救命关键
多发伤的现场处理,讲究迅速且有章法。这里有个经典口诀:ABCDE原则。
步骤 | 检查点 | 目的 |
---|---|---|
A (Airway) | 气道是否通畅 | 确保呼吸道没有堵塞或异物 |
B (Breathing) | 胸廓起伏、呼吸音 | 排查胸部损伤、确保有效呼吸 |
C (Circulation) | 脉搏、皮肤色泽 | 关注是否有失血或休克倾向 |
D (Disability) | 意识状态 | 观察有无昏迷、神经异常 |
E (Exposure) | 全面暴露身体 | 避免遗漏其他伤口 |
🧑⚕️ 比如,急救人员第一时间先把伤者的气道处理好,然后查看呼吸,再看有无大出血。这一步步的检查顺序,能帮助现场人员优先解决威胁生命的伤情。
04. 全面评估的技巧与注意要点
在初步救命处理之后,医生要再仔细“地毯式”搜索伤情。重点是不能遗漏隐性损伤。像有一次,一位45岁的女性交通事故后只觉得肩膀酸,实际上肋骨已经骨折,并且出现微量腹腔出血。
医生会全身按压、观察并向患者询问各种小不适。接着安排针对性检查,比如CT、超声关注腹部和胸腔,还有特定实验室项目如血常规和肝肾功能,评估内脏情况。如果发现功能参数有异常,就需进一步精准治疗。
05. 为什么多发伤对健康影响特别大?
多发伤不像单一骨折那样容易恢复。因为损伤部位多,常常有以下健康威胁:
- 器官功能受累: 比如腹部挫伤伴出血,若不及时处理,容易出现失血性休克。
- 感染风险高: 多处开放伤口更容易感染,一旦细菌侵入,还可能发展成脓毒症。
- 康复期延长: 疼痛、活动障碍和多部位功能障碍,让恢复慢很多。
研究发现,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死亡率明显高于单部位损伤,尤以年龄大、慢性病基础的患者尤甚,所以应格外警惕。
06. 多发伤的治疗与管理选择
根据损伤严重程度,处理方法也不一样,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 手术处理: 如果有大出血、重要脏器损伤或开放性骨折,往往要紧急手术止血或修复。举个例子,一位58岁的男性因高处坠落造成肾脏和腿部同时重伤,被紧急送入手术室,术后多学科团队共同照护,顺利度过危险期。
- 保守治疗: 比如小出血、无明显移位骨折,可以通过卧床、镇痛、观察逐步康复。
- 康复训练: 伤情稳定后,早期康复介入对功能恢复大有帮助,如物理治疗师带领肢体活动训练。
07. 如何有效预防多发伤?实用建议快收藏
- 合理膳食: 健康饮食可提高免疫力,有助于创伤后的自我修复。像富含蛋白的豆制品和鸡蛋,对骨骼和肌肉恢复特别有益。建议每天适量摄入新鲜蔬菜、水果。
- 安全教育: 参与交通、运动和高危作业前,加强安全培训,特别是驾车、骑行和家中老人防跌倒知识讲解。
- 居家安全: 简单的措施如浴室防滑垫、楼道扶手,能明显减少老人滑倒和儿童跌落的风险。
- 定期体检: 建议中老年人每年检查骨密度,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的人更需关注身体基础状况。
- 及时就医: 凡遇明显外伤、创口深、或者出现持续疼痛、活动障碍,应第一时间到医院评估,不要自行“硬抗”。
健康推荐 | 具体功效 | 实用建议 |
---|---|---|
牛奶 | 补钙强骨 | 早晚各一杯,更利于骨骼健康 |
鸡蛋 | 促进修复 | 每日一个,有益组织愈合 |
深色绿叶蔬菜 | 天然抗氧 | 常作为配菜,增强免疫力 |
回过头看,多发伤虽然复杂,但只要科学评估、规范处理,并注意生活细节,很多风险其实都可以被有效控制。日常的安全防护和健康饮食,远比事后治疗来得经济和安心。下次遇到突发情况,请记住先评估伤情,及时呼叫专业帮助,这永远是保护生命的第一步。